我看過了動漫,我不黑,也不洗,我用我自己覺得最客觀的看法寫了這篇文章。
《雄獅少年》的兩極分化愈演愈烈,一部製作優秀的動漫走到今天的地步,製作組應該內部反思一下。
當問題反饋出來為什麼不能先自我剖析-為什麼?而不是站前高高之上,用專業術語去解釋,一副你們都不懂,愛看不看專家架勢。
動漫是給予大眾觀看的產物,不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影片,所以無論從故事性,人物形象,動畫製作,都要需要60%以上人群接受才是一部優秀的影片。
索尼,漫威,迪斯尼都有過因為人物造型因投訴過多更改的先例,為什麼大長場牌能夠放下姿態去道歉,去改變,去迎合目標群體的審美?我們不行?
很多人都說導演是為了迎合西方市場,我個人判斷導演並沒有想迎合西方審美想法,拿到法國去評價也是單純的去宣傳中國動漫產業,《哪吒重生》也參加過評獎,從部動漫的內容的分析,西方人無法理解內容的表達含義,他們看不懂,獅子中國代表著什麼!留守兒童群體意味著什麼!那片尾的最後一躍代象徵了什麼!被生活壓抑的我們,會被感動的哭泣,而這種影片在西方人眼中,只能看個熱鬧,多數是西方評委的昂西電影節無法獲得大獎,事實也如此,我跑到昂西電影節官網沒有找到獲獎資訊。(下圖為昂西六月獲獎電影提名)
我支援導演說的一句話,要走中國動漫自己的路,但導演自己有些“走過火”,“病態的人物形象”(用詞可能不太準確)與審美之間沒有直接聯絡。僅僅調整眼距也不會對阿娟,阿貓,阿狗的“醜”形象有影響,不會影響電影感情昇華,對人物的反轉。
《雄獅少年》讓觀影者看到中國動漫的在進步,製作團隊的用心。我相信很多人都在碎片化的資訊中熟知了內容,也沒有人否定他逼真的動畫效果,否定是那不適的寬眼距,否定了“照鏡子”的話語,我真的拿起來鏡子,自己去對比了而是的影集,沒找到寬眼距的朋動漫可以誇張的表現,但請適度。
作為一名80後,希望中國動漫能再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輝煌,走出屬於中國動漫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