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硝煙瀰漫的歲月,有太多的腥風血雨,百姓在水深火熱中,生活艱難,食不果腹,甚至流連失所。
那民不聊生的場景,一幕幕,深深刺痛了愛國志士的心,他們流淌著熱血,挺身而出,為祖國山河的安穩,百姓生活的犧牲,衝上戰場,奮勇抗敵,誓死保家衛國,捍衛民族主權,與人民的利益,也因此,留下了一個個壯烈激盪的故事。
01
其中,陳毅是十大開國元帥之一,他曾在祖國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以出色的才能,過人的膽略,英勇抗擊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他同樣在相關崗位上,為推動祖國的發展付出全部心血。
為國家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陳毅,能夠成為開國元帥之一是實至名歸,不過授銜時,很多人不支援他當元帥。
面對爭議,周總理則以幾句話折服眾人,周總理當時說了什麼?為什麼大家不同意陳毅當元帥?
實際上,大家很認可陳毅的才能,對他也很尊重,只是當時,陳毅正在擔任副總理,已經和軍隊沒有什麼聯絡了。而相較之下,周總理的資歷很高,功勞也更大,他都因沒在軍隊工作沒被授銜,陳毅也不應該成為例外。
陳毅對此並沒有什麼想法,他不貪圖功名利祿,認為是不是元帥,並不影響自己為祖國效力、為人民服務,所以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周總理卻不樂意了,且不說他和陳毅深厚的情誼,陳毅為祖國立下的功勞當真不少,反正在周總理眼中,他是完全夠格當元帥的。
02
當時關於授銜一事,其實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為了保證各方力量均衡,如果一個部隊裡出現了資歷相等的兩員猛將,其中一位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另一個只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像紅二軍團中的盧冬生,是最有資格當大將的,但他在戰場上犧牲了,所以許光達替補他成為大將。
1946年,新四軍的首任軍長葉挺,不幸遭遇空難,如果不是發生意外,他應該排在元帥第三名。而他遇難後,陳毅則成了新四軍的第二任軍長,以陳毅的品格與才能,大家對此是沒有異議的。
在相關職位上,陳毅懷著愛國之心,一腔熱血,在一個個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帶領軍隊與敵人進行了堅勇的鬥爭,創造出了卓越的成績。陳毅是繼葉挺之後,又一位傑出的猛將,代表著新四軍,也代表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他完全有資格獲得元帥軍銜。
只是,授銜時,他已經擔任副總理了,已經不在軍隊了,所以大家覺得他沒有必要再獲得軍銜。
03
對此,周總理為陳毅極力爭取元帥軍銜,以幾句話說服了眾人。他表示,不在軍隊同樣能獲得軍銜,這就好比蘇聯的布林加寧,他所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也相當於總理,按照正常情況,也不應再獲得軍銜的,但他照樣獲得了元帥軍銜。而且,他就算每天都頂著元帥的軍銜,也沒影響過本職工作。
周總理的一番話,有理有據,把大家說服了,陳毅也因此成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排在了第6名。儘管陳毅對於這些榮耀並不在意,但這個軍銜確實是他該獲得的。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不僅是奮力保家衛國的將領,還是一位文采斐然、博學多才的詩人,在戰火中英勇抗敵之餘,寫下過不少壯麗詩篇,當真智勇雙全。
在與敵人的戰鬥中,他總是一馬當先,以身作則,以勇猛頑強的抗戰態度,感染著身邊的戰友同志與部下。在革命的道路上,他總是懷著堅不可摧的信念,對祖國對黨有著無限赤誠的胸懷。
建國後,他同樣為祖國的發展操心不已,並不斷奉獻自己的力量,一生在矜矜業業的報國態度中,立下了馬汗馬功勞,所以他能夠成為元帥,不止是一個軍銜的象徵,還是他崢嶸歲月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