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績點、戀愛、升學、就業……大學生群體的學習成長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釋出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指出,18至34歲青年是成年人中最焦慮的群體,大學生群體正好處於這個年齡段,他們的“心事”值得各界關注。
主持人語
陳開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主任、教授
大學生朝氣蓬勃,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學業挑戰和種種不確定性,由此產生壓力和焦慮在所難免。本期三名大學生的短評,呈現了各自對大學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們結合自身經歷,提出超越功利思維和短期功利目標,以更長遠的眼光找準人生定位,在奮鬥中充實大學生活,值得參考。
進入大學,大學生們面對著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或許有的人認為只要積極地加入“內卷”的大軍,就可以同以往一樣,在所謂的競爭中佔得優勢地位。這樣的選擇與面對高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心理如出一轍,卻忽視了橋邊的風景與中學時相比已經豐富了太多。
在大學期間,成績不可謂不重要,但更多的收穫和成就往往在不刻意追求功利時突然出現。一門看起來與所學專業毫無關聯的課也許會為學習帶來一個全新的思路,為了興趣而加入的社團很可能在無形之中幫自己提升了組織能力,在某次活動中結識的夥伴最終會成為一生至交……機遇總喜歡藏身在那些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情背後,在不經意間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大學之所以“大”,就是因為大學提供了一個更加多元、更加開放的平臺。與其將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提高績點的努力中,不如好好把握大學所提供的獨特機會,勇敢嘗試那些稍縱即逝的新鮮事物。也許一次偶然的嘗試,就會開拓自己的能力邊界,為日後的事業提供新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請不要執迷於短期功利目標的追求,不去糾結盤算有多少可以量化的收穫,只專注於每一次過程中的享受,感受自己的青春在熱愛中綻放的喜悅。
別讓最好的時光被成績裹挾,也別讓熱愛被功利的評價標準束縛。那些所謂的“不務正業”,終有一個會被堅持到底,成為畢生所愛。
《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10日第2版
作者:劉慧瑩(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