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被形容為渣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自打誕生的那天起,類似航程短、人機功效差、電子裝置落後等等,好像就一直沒斷過。而在實戰中近乎一邊倒的戰績,似乎也在很大程度上佐證了這些詬病。雖然只論勝負而不論其他因素比如戰場環境、訓練水平等的影響,既不全面也不客觀,因此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米格-29的銷量,但並沒能影響到米格-29後續機的研發,於是就有了米格-35。
米格-29的定位本來是“前線戰鬥機”,是蘇聯時期配合大規模陸軍作戰理念下的產物,這種理念好不好、對不對恐怕很難得到驗證,因為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也沒有哪個國家會主動和蘇聯或俄羅斯進行陸上集團軍級別的對挑,但顯然這樣的初衷的確對很多其他國家並不適用。所以米格-35最大的改進其實是拋棄了“前線戰鬥機”的理念,轉向當下流行的“多功能”戰鬥機,上面所說的那些改動,也都是圍繞“多功能戰鬥機”的效能要求。
說是後續機,但殼子和外形改動並不大,直觀上外形改變最大的是邊條翼明顯加大,以及垂尾部分也有所加大,其餘部分並不是非常明顯。米格-29的氣動設計已經足夠優秀,本來也用不著做太大改進。但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機載裝置、還是機載武器都有大幅改進,所以要說脫胎大概是不存在的,骨倒是換了個遍。
米格-35在2007年剛推出的時候,原來還計劃安裝推力向量發動機,但一來當時的RD-33MK發動機也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了造價,結果在印度的輕型戰鬥機選型中敗下陣來。米高揚設計局(此後不久成為俄羅斯米格航空器集團,併入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為了降低使用者採購成本,又將推力向量去掉了,但在其他方面則進一步加強,包括座艙、雷達、飛控、武器和航電等等。米格-29的作戰模式非常依賴地面指揮控制系統的引導,米格-35則完全拋棄了這一模式,具備了獨立作戰的能力,這也是與“多功能戰鬥機”的理念相契合的一部分。
既然是多功能,首要的是作戰能力有所不同,最初的米格-29主要是掛載空空導彈進行空戰,對地攻擊能力相當有限,僅限於無制導火箭彈和鐵炸彈;但到了米格-35,則進一步增加了X-29系列、X-31系列空地導彈,以及КАБ-500系列精確制導炸彈的掛載能力,完全具備了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在對空方面也增加了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具備了發射後不管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這裡面的X-29是一種短程空地導彈,根據導引頭不同,有電視制導、鐳射制導、反輻射等多種子型號,基本型射程約10公里左右,電視制導增程型(TE型)能達到30公里。與美國類似的AGM-65“小牛”空地導彈相比,X-29在全彈和戰鬥部重量上都遠遠勝出,其中戰鬥部重量達到320公斤,是AGM-65戰鬥部136公斤的兩倍還多,在最大速度上也要更勝一籌。
可能是為了提高國外使用者的信心,2013年到2015年間,俄羅斯國防部和空天軍多次表示將採購米格-35,2016年兩架預生產型開始生產,兩架飛機都在年底交付。2017年俄羅斯國防部同意購買24架米格-35,作為2018-2027年新的國家武器計劃的一部分,其中6架將替換“雨燕”飛行表演隊的米格-29,2019年6月17日,俄羅斯空天軍收到了首批兩架正式生產型米格-35,但到目前為止也只交付了6架,雖然“雨燕”表演隊已經開始使用米格-35進行飛行表演,其中應該也有宣傳的因素。
這批飛機安裝的是“甲蟲-ME”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但如果使用者需要,也可以換裝“甲蟲-AE”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ME型對雷達反射截面5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發現距離為12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0個空中目標、並引導攻擊其中4個,同時還具備地形跟蹤能力,可以實現飛機低空或超低空突防。AE型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跟蹤30個、攻擊6個空中目標,對地面、水面目標以及懸停直升機都具有有效發現能力。
米格-29航程短的毛病在米格-35上也有所改進,一方面加大了機體和翼展、增加了內部載油量,另一方面新安裝的兩臺RD-33MK渦扇發動機採用無煙燃燒室和全許可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具有更大的推力、也更省油,與米格-29相比,米格-35的內油航程增加了50%;同時RD-33MK發動機還採用了模組化設計結構,使用壽命增加到6 000小時,並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選裝改型的向量發動機,進一步增強格鬥機動性。
但現代空戰越來越嚮導彈化和超視距化方向發展,硬拼發動機和氣動效能的格鬥空戰已經越來越退居次要地位,因此現代戰鬥機,無論是五代的F-35、或是四代半的陣風、颱風、鷹獅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就是電子戰能力的增強,典型如陣風的“SPECTRA” 綜合防禦輔助系統,以及F-35的AAQ-37和ASQ-239電子戰系統等。米格-35在這方面也有所提高,但只是採用了一具MSP-418KE主動干擾吊艙,可以掛載在機身下任意一個外掛點上,這副吊艙的功能和效能還不是很清楚,但至少在整合度上比陣風、F-35這樣直接放在機體內部還是要差一截,估計也是受到米格-29原有機體結構的限制。
由於米格-29系列並不適合俄羅斯目前的胃口,米格-35的定位主要也還是外銷,目前最主要的潛在使用者還是印大頭,也是俄羅斯努力爭取的頭號客戶。一方面印度一直是俄製武器的採購大戶,另一方面印度此前還採購了米格-29K艦載型、再選用米格-35也在情理之中。在2011年印度的輕型戰鬥機第一輪競標中第一輪出局以後,目前又在進行第二輪競標的努力,相比美歐的戰機,俄羅斯還願意一併出售生產授權,這是米格-35的一個賣點,也是印度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但到底選誰,多半還要看誰在背後下的黑手多。
其他潛在使用者還包括孟加拉、馬來西亞等國,這些國家雖然採購量不會太大,但蒼蠅再小也是肉、能吃一口是一口;另外還有阿根廷,只是阿根廷國內不算太平,也比較窮,採購量也不會太大,搞不好還拿不出那麼多現錢來,這對於其他賣家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慢慢還也行,但對俄羅斯來說並不一定非常願意,因為現在的俄羅斯也不算富,但能賣出去總歸是好事,所以也在努力,雖然面臨的競爭對手也不少。除此之外,秘魯、緬甸、越南也都有采購的可能,但也都八字還沒一撇。以前還有訊息說埃及買了50架米格-35,但實際上是米格-29M型,也是米格-35的最早原型,兩者在外觀上很像,但米格-29M的機載裝置、發動機等都要低一檔,價格也比米格-35要便宜得多,效能就更不用說了。
和三十年前的巔峰時期相比,今天米高揚設計局的局面實在沒法看,自米格1.44以後就沒有拿出過全新的設計,到現在也只能是拿以往的飛機改改改,如果不能儘早開啟局面,未來還能存續多久可能都是問題,米格-35可以說是米高揚設計局最後的希望,但目前來看,想靠米格-35實現翻盤的可能性並不大。作為歷史上曾經誕生過許多傳奇戰機、與我國淵源也極深的一家老牌軍工,如果就這麼沒了,多少會讓航空愛好者們有些感慨,但真要沒了也是沒辦法的事。
米格-35參考資料
基本引數
乘員:1或2人
機長:17.3米
翼展:12米
機高:4.7米
機翼面積:41平方米
空重:11000公斤
毛重:17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4,500公斤
最大著陸重量:16,800公斤
動力裝置:2×克里莫夫RD-33MK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52kN,加力88.2kN;
效能引數
速度效能
高空:2100公里/小時
海平面:1400公里/小時、馬赫數1.14
最大平飛馬赫數:2.25
巡航速度:804.7公里/小時
繼航效能
航程:2100公里
作戰半徑:1000公里
轉場航程:3000公里,帶3個副油箱
6000公里,一次空中加油、3個副油箱
實用升限:16000米
機動效能
極限過載:-3~+9
最大爬升率:330米/秒
武器
航炮:1×30毫米GSh-30-1自動火炮,備彈100發
外掛武器:9個掛載點,最大外掛6500公斤,可攜帶:
火箭:C-8、C-13、C-25/C-25I(鐳射制導)、C-24
空空導彈:R-73、R-77
空地導彈:X-25、X-29I/TE、X-38、Grom-E1
反輻射/反艦導彈:X-31系列
制導炸彈:КАБ-500系列
航空電子裝置
Zhuk-ME脈衝多普勒雷達
Zhuk-A/AM有源相控陣雷達(可選)
OLS-13SM-1IRST電光瞄準系統
OLS-UEM電光瞄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