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馬克沁機槍誕生打開了人類武器自動化的先河,然而僅僅是機槍是無法滿足的,19世紀末英國開始試圖讓火炮也擁有連射的能力,而小口徑火炮無一例外是最合適的選擇,當時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與金融家諾登菲爾德有過短期合作成立了諾登菲爾德槍械彈藥公司,這樣就可以利用諾登菲爾德的工廠設施來協助馬克沁生產武器,其中最有名莫過於37毫米諾登菲爾德·馬克沁37毫米QF1磅炮,其“砰砰炮”的名字來源是在第二次布林戰爭期間非洲土著給因為其特殊的開炮聲起得外號;該炮為了能夠讓火炮持續射擊成為可能,保留了馬克沁機機槍的散熱水桶,內部機構就是一門發射37毫米炮彈的馬克沁機槍。
QF1磅37毫米炮也曾經差一點來到中國,當時還是清政府時期,清政府代表團在得知該炮炮彈單個價格6先令6便士時便放棄了購買的想法,轉而購買了諾登菲爾德多管機關槍炮。
QF1磅炮有兩個版本,分別是MK I型和MK II型,兩種都有陸軍版本和海軍版本,使用37X94毫米的短殼彈,火炮的身管長度為29倍,炮彈初速550米每秒,採用25發彈鏈供彈,理論射速每分鐘300發,炮身重186公斤,炮長1870毫米,炮口初速367米每秒,有效射擊距離600-900米。
1898年英國維克斯公司收購了諾登菲爾德·馬克沁公司,37毫米“砰砰炮”的製造工作也由維克斯-桑斯-馬克沁公司繼續,陸續設計出了43倍徑的QF1.5磅炮但是很快被QF2磅炮取代;1915年,英國海軍在QF1磅炮的MK II型基礎上設計出了QF2磅炮,口徑擴增到40毫米,炮管倍徑增至39倍,使用40X158毫米的短殼炮彈,初速增至585m/s,早期型號是手動裝填並用14發帆布彈鏈供彈,射速200發每分鐘,一共生產了7000門,單裝加上炮架近1.7噸所以主要裝備英國巡洋艦以上的軍艦上。
1923年英國尋求更好的海軍防空炮時因為一戰造了上千萬發的40X158毫米的短殼炮彈成為沒錢的英國讓海軍繼續使用“砰砰炮”的最好理由,為了提高作戰效率英國海軍將單裝的QF2磅炮MK II型裝在一起,原有的手動裝填改為自動裝填,初速提高到620米每秒,使用了全新炮架“砰砰炮”因為炮架的問題四聯裝重8.58噸,八聯裝更是重達16噸,只能裝在巡洋艦、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上使用,改成八聯裝的“砰砰炮”8根管子擁有獨立的1400發炮彈箱(單個彈鏈14發,每箱有10組彈鏈),考慮到實戰射速只有115發/分,火力持續時間足足有73秒,有效對空射擊斜距不到1000米。
二戰爆發後英國“砰砰炮”雖然擁有不錯的火力持續時間但是飛機的速度已經和一戰時期不可同日而語,16噸重的八聯裝“砰砰炮”轉速很慢不說而且由於初速太低彈道非常不好,對俯衝轟炸機和遠距離投雷的魚雷機缺乏殺傷力,而防空炮的主要任務就是驅散敵機或者干擾敵機不能順利投彈,這一點上“砰砰炮”比起博福斯防空炮差得很多;但是“砰砰炮”對付神風特攻機時表現卻很出色,由於神風特攻機是為了撞擊而不是投彈,瞬間投送彈幕更多的“砰砰炮”的攔截效率就高於博福斯。
“砰砰炮”隨著英國海軍逐步裝備博福斯防空炮後被淘汰,而一開始裝備“砰砰炮”並非是英國海軍最好的選擇,1932年時博福斯已經有了M1932型40毫米高射炮,可惜造化弄人因為沒錢只能讓一戰時期的武器來應對二戰的環境,如果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裝備了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恐怕就要給前來的日本飛機一份不舒服的“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