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價值投資與低估陷阱、銀行、週期
很多學藝不精的價投,看到低PE、低PB、高股息率(有時還有高ROE)的股票,就會無腦買入持有,殊不知這種情況下買入的先決條件,是淨資產不能再減值了,否則這個低估值反映的就不是投資機會,而是不斷惡化的信用風險。就好比,做債的人,看到某隻債的收益率從5%飆升到30%了,他不會興奮的說,我靠,這隻債嚴重低估了,我要去買入、持有。他去抄底這隻債的理由,肯定不可能是基於低估(高收益率)來抄底,而是基於這家公司能扛過這波風險,不會違約,才買入的。在債市裡,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但是到了股市裡,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看到一個低估值就無腦衝進去了。
雲蒙的問題,也在這裡。銀行股17年的大牛市,本質是地產產業鏈景氣上行週期的反映。銀行板塊18年以後的頹勢,反映的也是市場對銀行在地產下行期資產質量不斷惡化的合理定價。價格是結果,並非原因。而且銀行業的業務,還有一個非常不利的不對稱的特性。類似於賣出期權一樣,收益有限,虧損帶敞口。
就是說,在景氣週期裡,即使銀行的客戶都賺了大錢,銀行的收益也是有限的,只有固定的利息收益,不可能說客戶多賺了錢就能多分銀行一些。然後,等到下一個景氣上行週期來臨的時候,銀行的淨資產已經不可逆的損失掉了。但是,在景氣下行週期,只要客戶出現違約,銀行必然形成壞賬風險,資產減記。景氣度下行+上行,回到原點的時候,銀行的淨資產是下臺階的,所以要不停的補充資本金。
最近幾年,銀行,保險,信託,包括AMC行業(華融,信達),股價走勢持續低迷,就是這種典型的價值陷阱。
我也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也曾經在這裡面迷茫了很久。後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很大的代價,才想明白,從而走出來。
我再舉個例子,過去三年半的時間,銀行的走勢可以分為三類:
1、招商、平安、寧波、興業,市值增長的。
2、四大行為代表的穩健型銀行,市值幾乎是走了一條水平線。
3、華夏民生中信這種資產質量惡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各種城商行農商行,市值就是不斷縮水。
以四大行為例,如果不算18年初那波脈衝行情,可以說,在過去四年半,股價都幾乎走了直線。
價投們看,就會說,你看,低估值,拿著很安全,每年還有股息,多舒服。
但是如果讓做債的投資經理看,他會看到什麼呢?
假如說這是一隻10年期的債券,四年半過去了,價格不動,說明到期收益率在上升啊,反應的是風險在提高啊,資產質量在下降啊。當然,股票是永續的,跟債券是有差異的。但是對於資產質量的分析,是相通的。債券投資經理不會簡單的因為某隻債低估值,就衝進去抄底。他會分析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到底有多大的風險,能不能扛過去。只有當確信這家公司沒有大問題,能扛過去的時候,才會買入這隻被低估的債券。
但是很多股票投資者,只會看估值,殊不知估值(價格)已經是市場交易出來的果,我們要的是未來,就要去分析這個價格背後的成因。業務的有效增長,淨資產的質量,淨現金流的創造能力,是低估值股票買入的先決條件。
千萬不能只看低估值就衝進去了,否則會吃大虧。
淨資產不看增長,看質量。簡單來說就是變現能力。
談波動
今天雖然新能源板塊跌幅巨大,但市場總體的流動性還是非常充裕的,沒有系統性風險。
今天是典型的市場內部劇烈博弈導致結構變化的行情。
妖股橫行源於產業政策空窗期疊加各個行業一系列利空。
市場會自然選擇阻力最小的方向,目前就是找到了三個,妖股,元宇宙,基建。
靠風險偏好的上漲註定是波折的,因為它是靠情緒推動的,根源在於投資者對各個板塊的信心。
交易始於分歧,終於一致。
市場就是三類資金,一類死守新能源,甚至賣掉傳統板塊抄底寧王;第二類屬於調倉派,賣掉漲幅巨大的新能源,來擁抱傳統板塊;第三類屬於騎牆派,遇到波動,不管持倉什麼板塊,先出來看看
談波動(續)
做投資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價格波動,不要被價格波動鎖死自己的思考。
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難關是正確的理解和對待價格和淨值的波動。是把波動當成一個結果,還是當成一個原因?
在我們的研究體系裡,資產價格由兩部分構成的,一個是可知部分,另一個是不可知部分。
1、可知部分: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各種已知變數。
2、不可知部分:各種未知的變數。
事實上,前者所佔的比重,可能50%都不到,後者所佔的比重更大一些。
對於可知部分我們要儘可能地去研究清楚,對於不可知的部分要心存敬畏,跟蹤好。
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研究體系,必須保證底層的邏輯一致性,最大的敵人是知識碎片化,市場裡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看起來知道很多東西,什麼都懂一點,其實沒有什麼用。
把宏觀的變數(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中觀的變數(行業景氣度,競爭格局)、微觀的變數(公司的生產經營),一個個的從未知等到變成已知,再把這些已經的變數,代入研究體系,不斷的修正我們的觀點。
這些都是要靠等的。做波段能長期做對,只有一個辦法,有穩定的可靠的訊息來源。仔細想想,自己有嗎?
“體系+變數”的框架告訴我們,
1、要接受未知。
2、要靠等待來消除未知的變數,而不是預測。
3、知道自己在等什麼,以及什麼值得等,什麼不值得等。
4、接受波動,管理好倉位。
做投資,不是靠預測對而獲利的,是靠持倉+等待來獲利的。
建立起一個好的框架,就可以讓我們的等待變得從容一一知道在等什麼,也知道要去跟蹤什麼。
因為未知變數天然的不可知性,預測的套路是不可能靠譜的一一底層邏輯都自相矛盾。
等待才是可行的,因為他的邏輯是自洽的一一把不確定的東西等成確定的。
我會在同名微信公眾號:合縱投研中每天更新最新的機構調研內容、最優質賣方研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 END —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免責宣告:文章來源於網路,轉載僅用做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