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鄭步春 每經編輯:趙橋
2021年疫情持續整年,惡劣後果是全球供應鏈扭曲及西方的超額財政刺激,隨之而來的最嚴重問題就是通脹。現歐美各主要央行已被迫轉向緊縮思維,而這可能在2022年密集實施,這樣的被迫緊縮若操作不當易誘發“滯脹”。
中國2021年全球供應商角色暫得到強化,但2022年出口同比增速有機會因西方供應鏈恢復及潛在的滯脹而放緩,該背景勢必促使中國更重視內需,加之PPI見頂回落,再加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所有這些因素就造成了2022年的傳統藍籌股容易出現“恢復性機會”。
疫情超預期
2021年“新冠”仍然是市場焦點,居然又持續了一整年,顯然有些出人意料。除新冠外,2021年另一焦點是美聯儲的Taper(縮減購債),因隨著刺激政策延續及疫情對供應鏈的扭曲,歐美通脹壓力越積越大。不過,好在疫苗得得到推廣,加上特效藥的成功推出,國際經濟秩序已呈恢復趨勢,供應鏈也在漸漸恢復之中。
中國全年堅持疫情“動態清零”的政策。這樣不僅對己有利,其實對國際社會也有利,正因中國控制了疫情,才有能力充當起全球疫情沉重時的商品供應角色。若不是中國源源不斷生產商品並出口,西方通脹或許早就失控了。
我們“疫情動態清零”政策雖然維持了整體社會生活與經濟秩序,卻也付出了國內消費不振等代價。另外,樓市受壓制過久也漸漸產生些問題,典型的如恆大債務問題。到了年末時段,新變異病毒又出現,這使得經濟與民眾生活轉向正常的預期有所延後。
不過,2021年全年經濟也有亮點,這就是出口增速始終不錯,只是這個出口大增有些偶然性,哪天西方疫情緩和,其供應鏈就會恢復,屆時中國出口會因這個因素及高基數因素而放緩。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我們經濟工作的導向正悄然轉為更加的務實與靈活,較以往更強調“穩”字。在樓市調控方面,在堅持“不炒”前提下,具體調控政策已變得相對溫和一些,更加強調可持續發展。
展望2022年,在國際事務中比較重要的主要看點包括美國的Taper程序及何時加息、美元走向、晶片供應缺口何時恢復等。
在國內事務中主要看點包括穩增長及後續寬鬆政策力度、黨的二十大等。若單就股市來說,“全面註冊制”能否在2022年內落地也是個極為重要看點。
警惕美國滯脹
2021年年初民主黨的拜登政府開始執政,擯棄了共和黨的特朗普政府的“供給學派”理論,而是採用了凱恩斯“需求學派”理論,不斷加碼經濟刺激措施,向民眾大量發錢。不過結果並不理想,比如有些民眾拿到了錢後卻不急於找工作了,於是全美就形成了“部分行業裁員”和“部分行業缺工”並存的局面。另外,由於部分行業招工困難,供應鏈緊缺問題其實是進一步惡化的,最近的例子是美國部分重要碼頭大量壓貨等。
2021年年初絕大多數國際大行及觀察家相信民主黨入主白宮或使美國在外交關係方面更為緩和,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個預期並不十分準確,比如美國與俄羅斯關係及與中國關係均未得到顯著緩和,在某些地方甚至反有惡化。這種情況下國際關係其實會變得更加難以調和。
當中美關稅問題暫時還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的前提下,即使美國國內供應鏈因新冠特效藥及疫苗普及而得到某種程度恢復,美國的通脹也並不必然能得到解決。當通脹居高難下時,縱然美國經濟發展減速,美聯儲可能也不得不進行加息,所以2022年西方世界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壞的情況,這就是“滯脹“。
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變化情況其實也暗示了“滯脹“風險,2021年來美國期限較短國債收益率上升較多,但長期及超長期收益率上升相對緩慢。也就是說,收益率曲線趨於平坦化,正是體現了市場對未來通脹與增長停滯的憂慮。
擺脫滯脹威脅通常得依靠技術出現突破性進展,可由當前情況看,暫時還看不到這類革命性的技術。美國在5G方面並未走在前面,新能源方面也是。至於“元宇宙”之類,看似美國得風氣之先,然而這個技術的天然屬性也只能是“漸進式發展”。
A股上行空間侷促
近期公佈的物價資料顯示,持續一年多的PPI高企局面已經出現拐點,這為A股來年行情奠定了極重要基礎。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即使政策想扶持股市,可能也很難拿出具體有效措施,因上游漲價這個壓制力量也實在太過強大了。PPI拐頭也只是行情的必要條件,遠非充分條件。當市場上漲的最大掣肘消失時,如果政策面不失時機地助一把力,那麼行情才會到來。
由12月上旬的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如果只許用一個字來囊括,那就是“穩”了。投資者在考慮股市投資機會時將“穩”字納入考量即可。
“穩”的含義其實就是“中性”,頂多是“中性略微偏松”,所以投資者期望值不能太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中有句“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這句話含義其實就是“沒有增量”,只是將原本就有的投資計劃提前實施。
綜上所述,高層政策的著眼點應主要著眼於“託底”,而不是過度刺激。拿樓市來說,所謂的政策邊際寬鬆只是為了提防更多的連鎖反應,是為了提防地產領域的增量風險,“房住不炒”仍然是十分堅定的國策。
在“穩”字背景下,投資者合理的預期只能是適度的行情,或者說成“修復生行情”也可,一般極難預期能產生較大行情。
2022年上半年美聯儲大機率會加息,即使進入滯脹也可能加息,屆時外需可能會因美國滯脹及美國供應鏈有所恢復而兩邊受到夾攻,出口同比增速大機率會放緩,A股僅靠著並不太強的內需就很難過分地偏離全球大背景。
當投資者認可“行情高度有限”時,那麼自然就應採取折中或相對保守的策略,具體來說就是可以配置些超跌的傳統藍籌品種,倉位不妨暫時可略重些。當預期高度有限時,“防守”的重要性無疑就顯得更加重要。
至於新能源及各類“寧組合”個股,相對合理的策略是“優中選優”後進行配置,一般不宜重倉。對於元宇宙概念股,投資者應辯證地看待,然後根據自個實際能力選擇是否參與。一般來說,這個板塊過熱實際上暗示大盤較弱,當行業利潤前景因經濟低迷而大多不確定時。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是否參與元宇宙概念股時,務必結合宏觀經濟基本面,雖然表面上看似乎關聯度不大。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