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年末,從人員變動資料來回顧這一年,能夠得出許多有趣的結論。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截至12月21日,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共計34.09萬人,較年初增員9300餘人,繼2018年後再次站上34萬人的關口。
在近幾年券業人數整體穩定的表象之下,人員結構的變遷折射了證券業生態的變遷。分業務來看,2021年,隨著財富管理轉型深化,證券業投資顧問人數已經超過證券經紀人,並且此消彼長的趨勢仍在加速;隨著註冊制的推進、北交所等機遇的不斷湧現,保代新規的實施,保薦代表人數目在年內增長近千人。
分機構來看,中信證券與中金公司兩大頭部券商擴張步伐明顯,年內大幅增員約2000人,各業務線全面擴張。但也有多達46家券商在今年減員,最多的一家券商年內減員超600人。
證券業最新從業人數達34萬人
中國證券業協會及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截至12月21日,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共計34.09萬人,較年初增員9300餘人,增幅為2.82%。其中,一般證券業務、投顧、保代的總人數出現明顯增長;證券經紀人、分析師等數量出現下滑。
分券商來看,5家券商從業人數超萬人,分別是中信證券(1.26萬)、廣發證券(1.13萬)、國信證券(1.12萬)、國泰君安證券(1.09萬)、中信建投證券(1.04萬)。此外,中國銀河證券、方正證券、海通證券從業人數也超過9000人。
資料變化背後,隨著財富管理轉型加速,證券經紀人與投資顧問人數的此消彼長趨勢不斷深化。今年年初,投資顧問規模尚且小於證券經紀人,到了年底投資顧問人數已經遠超證券經紀人,並且差距不斷加大。最新券業投顧、經紀人人數分別為6.8萬人、5.6萬人。
最新資料顯示,全行業共有11家券商證券經紀人數目仍在千人以上。海通證券、方正證券分別為2961人、2648人,九州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安信證券也在1800餘人的規模,長江證券超1760人。
不過,券商也在不斷壓縮證券經紀人規模。比如申萬宏源證券年初共1874位經紀人,目前已降至952人,降幅達49%。海通證券、光大證券、方正證券年內也分別減少883人、677人、418人(降幅分別為23%、14%、30%)。
在投資顧問數量方面,目前共有6家券商投顧數量超3000人,分別是廣發證券(3954人)、中信證券(3540人)、國泰君安證券(3399人)、中國銀河證券(3309人)、中信建投證券(3205人)、國信證券(3015人)。此外,華泰證券、方正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投顧數量超2000人。全行業共有18家券商投顧數量超千人。
一位資深經紀業務人士認為,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是行業大勢所趨,在年輕人普遍透過線上方式進入證券市場的背景下,傳統的經紀人無法接觸到足夠的客源。而隨著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擴大,預計壓縮經紀人、加碼投顧的趨勢還將加速。
中信、中金年內增員超2000人
分機構來看,今年以來共有31家券商增員超百人,中金、中信兩家頭部券商高歌猛進,扛起了增員的大旗,保代、投資顧問、證券分析師、一般證券業務等業務全線擴員。中信建投、中泰證券、國金證券年內從業人員數量增長也超500人。
中信證券年內從業人員數量較年初增長了超過2100人,增員比例超20%。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保代人數由年初的366人增至507人,增幅近40%;投顧人數年內增員316人至3540人;證券分析師增加了26人至149人;一般證券業務人員則增加了超1600人。
中金公司及子公司中金財富證券今年以來也合計增員逾2000人。中金公司年內增員超500人,其中保代人數年內增加了138人,最新人數達到了417人。
中金財富證券年內也擴員近1600人,增幅超40%,目前最新從業人員數目達到5473人,已超過母公司——中金公司。今年以來,中金財富證券大舉招兵買馬,發力財富管理業務,以投顧為例,公司今年以來增加430人至1590人,增長約37%。
此外,中金財富證券的新增員工還來自中金公司。據瞭解,7月11日中金公司釋出公告稱,將境內財富管理業務轉移至中金財富,進一步實現雙方業務整合,中金財富將作為子公司開展財富管理業務,中金公司作為母公司開展投行、股票、固收、資管、私募等業務。部分中金公司員工因“機構內變更”關係,併入中金財富證券。
券商中國記者也注意到,年內從業人員規模下降的券商也不在少數,全行業約46家券商從業人數有所下降,大小券商均在其中。
比如,海通證券最新從業人員數為9003人,較年初減員609人;申萬宏源證券、光大證券年內也減員超400人;方正證券、江海證券、西南證券年內減員超300人;中信證券華南、東方財富證券、中山證券等券商年內減員超200人。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人員規模下滑多為證券經紀人規模下降所致。減員規模靠前的海通證券、申萬宏源、光大證券、方正證券,均為原本經紀人規模較大的券商。比如,年內海通證券年內從業人數減少了約600人,主要是證券經紀人數目大幅減少所致,經紀人由年初的3844人降至年末的2961人,但投顧、保代人數則仍保持增長。
年內保代人數增長近千人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北交所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投行業務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各券商保代人數也不斷增長。
中證協官網最新資料顯示,目前證券業保薦代表人數量已經達到了7353人,相比年初增加了975人,增幅為15.29%。
其中,中信證券最新保代人數已達到507人,超過中信建投躍居行業第一。中信建投則以478人排名第二,中金公司以417人排名第三。另兩家保代人數超過300人的券商為海通證券(317人)、華泰聯合證券(313人)。
共有10家券商保代人數超過200人,22家投行保代人數超100人。保代人數位居第六至十名的分別是民生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國金證券、招商證券。
從人數變動來看,頭部投行機構的保代人數仍在不斷擴容。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年內保代人數分別增加了141人、138人、111人。
值得一提的是,保代新規也對保代人數的快速增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020年12月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強化保薦機構對保薦代表人的管理責任,將保薦代表人准入資格考試改為非准入型的水平評價測試,將事前執業資格管理改為事後執業登記管理。
研究所不斷洗牌
從中證協登記在冊的分析師數目來看,截至12月21日,全行業共有3402名證券分析師,相比年初減少66人。
分券商來看,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的分析師人數最多,分別為186人、149人、135人。此外,海通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等6家券商分析師人數也超過100人。
從年內研究所分析師人數變動來看,各大研究所有增有減,中金公司年內分析師數量增加了34人,增長最多,中信證券以增加26名排名第二。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券商研究所相比過去對於對內服務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也更注重與投行、財富、資管等業務的協同,因此不少有實力的券商加大了對於研究所的投入。
但也有不少券商的分析師人數有所減少,比如方正證券年內分析師減少了38人,從年初的72人降至34人;海通證券、安信證券分析師人數也在年內減少了18人。
值得一提的是,賣方研究行業向來被看作是“名利場”,以高流動性著稱。2021年,賣方圈內人員流動也頗為頻繁,諸多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行業首席也時常發生變更。
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穆啟國曾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賣方行業人員的高流動性有必然性,這是行業的商業形態決定的。一是原材料、生產、銷售環節集中於一個人身上,這種產業經濟特徵必然會造成明星壟斷效應;二是工作願景問題,每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研究員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三是工作環境和機制問題。
此前,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邱冠華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要辯證看待賣方研究人員的高流動性,人員流動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人往高處走。更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有那麼高的流動性?高流動性有兩種:一是它能培養人才,良性對外輸出人才;第二種是惡性流失人才,後者是需要反思的。
邱冠華還表示,對於研究所如何持續健康發展,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是公司戰略要穩定,二是資源投入要持續,三是機制要靈活,四是文化要相容。另外,找對人也很重要,事在人為,以人為本。“不然的話,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人才流失,比如公司治理惡化了,公司戰略改變了,資源投入斷檔了,原先承諾沒兌現,激勵機制僵化了,員工開始內捲了,領軍人物離開了,發展遇到瓶頸了......等等,都會導致人員流失。要留住人才,就需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責編:戰術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