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年,遊弋在太平洋上的打撈船隊收穫了一艘排水量達32,156噸重戰列艦艦的殘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這艘戰列艦就已有26年的服役年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時間最長,年齡最老的戰列艦之一,它就是日本四艘金剛級戰列艦中的“榛名號”。然而,在打撈上來之後不久,它便迎來了被徹底拆解的命運,和它的姊妹,其他三艘日本金剛級一樣:從海底裡的殘骸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廢銅爛鐵。而這也讓日本在1945年前的驕傲,因這一艘戰艦的拆解而徹底灰飛煙滅。
在這艘被拆解的戰艦的背後,究竟有過怎樣的一段歷史?又是誰成為了將這艘長壽戰列艦徹底葬送的掘墓人?今天,本期節目就帶你瞭解金剛級戰列艦,以及它背後日本帝國的歷史。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全軍覆沒,讓日本從甲午戰爭時期的海軍新秀一躍成為了當時世界的海軍強國。然而,這個新生帝國的野心,卻並沒有就此在發展海軍的道路上止步。在擊敗俄羅斯艦隊後的第六年,日本內閣便通過了新一輪海軍擴充軍備的提案,在這份提案中,日本海軍提出要將此前的“六六艦隊”,擴充至“八八艦隊”,也就是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所組成的主力艦隊。
而在日俄戰爭中鉅艦大炮戰術的勝利,也讓日本在“八八艦隊”的計劃中,把擴編戰列艦放在了海軍發展計劃中的優先位置上:為了引進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造艦技術,當時的日本便試探性地把“八八艦隊”中第一艘戰列艦製造的工程,交給了英國維克斯公司。在日本海軍的訂單要求中,這款新式的戰列艦應安置14英寸口徑的主炮,主炮炮塔、蒸汽輪機和防禦護甲的參考也應以當時英國的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為樣板。其中,部分設計要求的效能甚至超過了當時英國現役戰列艦的效能,從中也可窺探到當時日本海軍發展以英國海軍為超越目標的野心。經過幾輪商榷,英國維克斯公司最終同意日本海軍要求,並於1913年將這艘戰列巡洋艦正式交付給日本海軍服役。
在此戰列艦交付給日本後,日本便以奈良縣和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此艦,也就是“金剛號”。“金剛號”的服役,讓日本成為了繼英、德兩國之後,第三個裝備戰列巡洋艦的國家,也標誌著日本自此一隻腳邁入了“超無畏艦”時代。然而,僅僅是購買英國的先進戰機仍不能滿足日本在海軍發展之路上充斥著野心的步伐。很快,日本國內造船廠便以引進英國的“金剛號”戰列艦為樣板,製造出了隨後日本國產的比叡號、榛名號和霧島號三艘戰列巡洋艦。因為後面三艘日本國產戰列巡洋艦均以“金剛號”戰列艦為樣板,故被統稱為“金剛級戰列艦”。從英國引入的“金剛號”戰列艦服役,到日本最後兩艘國產的“榛名號”和“霧島號”服役,日本僅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或許會給予剛剛完成海軍迭代的日本驗收實戰效果的機會。然而,在1914年日本對德宣戰後,除了出兵佔據山東青島以外,日軍便自始至終再無較大的軍事動作。而在歐洲戰場與德國交戰得難解難分的英國,則提議日本可將“金剛號”等戰列艦調來,支援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共同打擊德國。然而,英國的提議卻遭到了日本的拒絕:因此此時的日本,更希望曾經參考過的英國海軍戰列艦參與對德國海軍的實戰,而日本海軍則在觀看這場沒有自己參與的實戰中,獲得對自己最具有借鑑意義的戰報。
1916年,英、德兩國之間的日德蘭海戰爆發,這場戰役雖然以英國牢牢掌控制海權的結果而告終,但英國號稱“堅不可摧”的皇家艦隊,也在此戰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其中,英國舍爾艦隊中的“無敵”號被德軍“德弗林格爾”擊中彈藥庫,這艘戰艦上的1011名官兵犧牲,只有6人倖存。而英國海軍付出的慘痛代價,卻成為了日本改進“金剛級”戰列艦的一手材料。隨後,日本海軍便制定“金剛級”戰列艦的改裝計劃,棄用英國此前戰列艦重視速度和火力,輕視防護的設計,轉而採納德國海軍設計,捨棄一定的航速而增加戰艦防護,尤其對彈藥艙著重保護。
而在世界各國達成裁軍協議的《倫敦海軍條約》簽署以後,日本被限制不能再製造新的主力艦,因此在《倫敦海軍條約》生效期間,日本海軍對“金剛號”和另外三艘“金剛級”戰列艦的改裝和升級,已幾乎快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其中僅金剛號的裝甲就被增加到了8英寸的平均厚度,而炮塔裝甲的厚度則達到了10英寸,摺合254毫米。雖然“金剛號”戰列艦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的經驗教訓,而增加了戰列艦的裝甲,但是這艘原本被定位為戰列巡洋艦的航速卻依然能保持30節,摺合56公里每小時。此外,日本海軍還在金剛號上新增了可供九五式、九四式水上偵察機起飛的彈射器,從中也可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日本,就已對海空一體化的作戰思路初窺門徑。
然而,紙是永遠包不住火的。在《倫敦海軍條約》簽署後,日本馬不停蹄對現有主力艦的改裝行為本身就已違反了當時的國際規定,而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擴充軍備,發動戰爭的險惡野心更是暴露無遺。在面臨當時國際社會的譴責時,日本當時反而覺得自己算是徹底掙脫了國際的束縛,於是便退出了國聯以及其旗幟下的《倫敦海軍條約》,並於1937年發動以“盧溝橋事變”為始的全面侵華。在這場戰爭中,高達30節航速的金剛號遊弋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並曾派遣過兩架艦載的飛機轟炸福州等東南沿海城市。在1938年到1939年的兩年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的“金剛號”曾多次充當沿海省份侵華日軍的幫兇。
隨著日本在逐漸鋪開在太平洋上的戰場,屢屢得手的“金剛號”便從一戰時坐山觀虎鬥的旁觀者,逐漸變成了在戰場上橫行霸道,四處尋釁的參戰人:1941年12月7日,“金剛號”的另外兩艘姊妹艦比叡號、霧島號向茫茫太平洋中駛去,而他們目標的名字,則叫珍珠港。而金剛號和榛名號,則從日本的柱島艦隊基地出發,向當時英屬的馬來西亞半島駛去。最終,前往珍珠港的比叡號、霧島號成功掩護日軍轄有航母的南雲機動部隊,成功實現了對美國珍珠港海軍的偷襲。金剛號和榛名號,則在日駐越南陸基戰鬥機的配合下,成功擊退了英國馬來半島附近的威爾士親王號海軍艦隊,日本的戰車似乎仍在前行著,但殊不知在這場看似簡短的勝利中,他們惹怒了一個巨人,更惹怒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
也正如曾指揮比叡號、霧島號偷襲美軍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所說:“在我們對英美開戰後的一兩年時間內,我們將勢如破竹,但在此之後,我們將毫無勝算。”在1942年的珊瑚海、中途島海戰屢戰屢敗之後,日本才逐漸明白他們所面對的究竟是一個何等強大的對手——在兩場戰役均告失敗之後,美日兩國海軍開展“瓜島戰役”,曾參與偷襲美軍珍珠港的比叡號在這場戰鬥中再次偷襲美軍機場不成,反被美國航母企業號上的艦載機反覆轟炸,最終因傷勢過重而不得不自沉於所羅門海域,成為了最早命殞大海的“金剛級”戰列艦。而在比叡號自沉後的兩天,另一艘隨同比叡號參與瓜島戰役的姊妹霧島號,便在未曾發覺的情況下,被美軍戰列艦“華盛頓”號開火擊中,最終沉沒在了索羅門群島的薩沃島海域。
而在瓜島戰役中,也曾同比叡、霧島號參戰,並偷襲美軍亨德森機場的金剛號雖然未在此戰中受傷,卻也因自己兩個姊妹的殞命而變得膽戰心驚,但是金剛號卻依然沒能擺脫自己被美軍軍艦擊中的命運:在萊特灣的海戰中,擁有平均8英寸厚度護駕的金剛號,依然被美軍驅逐艦的炮火擊傷。自此以後,“金剛號”便如同退休養老一般,在經過一次維修後便退縮到臨近日本和中國的海域進行活動。日軍自認為,美軍主力均在西太平洋,不會對近海的日本艦隊進行打擊,然而也正是最後的這一點麻痺和驕狂,徹底葬送了金剛號。
1944年11月,受傷初愈的“金剛號”正在臺灣海峽附近航行,他們認為這次在近海的航行十分安全,卻不知“金剛號”早已成為了美軍潛艇“海獅號”的靶子。在確定打擊目標後,海獅號便前後朝金剛號戰列艦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一枚魚雷擊中了在金剛號旁邊航行的浦風號,而另一枚魚雷則擊中了金剛號2號煙囪下的鍋爐室。身板脆弱的驅逐艦浦風號並沒有像金剛號那樣厚實的裝甲,因此在被魚雷擊中後很快便沉入了大海,而金剛號則連忙將船隻航行速度提升至16節,試圖對魚雷進行規避。
在確認美軍潛艇沒有追上來後,金剛號的上下船員便又陷入到了勝利的喜悅中,為自己身處於一艘擁有良好護甲的戰列艦上感到慶幸。但是他們沒曾想到的是,被魚雷擊中的金剛號鍋爐已經受損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而金剛號臨近30年的艦齡,以及它被擊中最初慌不擇路地快速逃跑,也讓艦艇的鉚釘鉚接處開始滲水。正當日本的船員們發現金剛號的艦體上出現了嚴重的裂痕時,一切已為時已晚:最終因沉沒前的鍋爐受損,而金剛號的彈藥艙也因受損鍋爐所產生的火花而被引爆。處於艦船中間的船員被彈藥艙爆炸所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被直接炸飛,斷肢殘臂飛濺到了海上,場面十分殘忍。最終,金剛號艦長島崎利雄、鈴木義尾司令及麾下的1300艦員,隨同日本的“金剛”號沉沒在了茫茫大海——在對金剛號的沉沒進行調查之前,日本海軍中會有誰能想到,導致金剛號慘劇的真正原因,正是他們此前千萬提防,生怕出現差錯的彈藥艙呢?
在“金剛號”沉沒後不久,最後一艘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在日本吳港遭到美國空軍的轟炸,被迫自沉——最後一艘金剛級戰列艦,帶著日本的野心一起埋葬在了海底。直至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年,榛名號的殘骸才被太平洋上的打撈隊撈了上來。但因世界各國對戰後日本懲戒的呼籲,這艘主體尚存的戰列艦在被打撈上來後不久,便被拆解,從海底的一艘破損的舊船,真正成為了一堆廢銅爛鐵。
四艘以“金剛”命名的戰列艦,不僅象徵著近代日本海權的崛起,更象徵著昔日人類的超無畏艦時代的榮光。究竟是誰,葬送了日本這四艘風光一時的戰列艦?或許,當日本試圖讓這些被稱為“金剛”的戰列艦充當侵略的爪牙時,就註定了它們無論再怎麼強大,也都會被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所埋葬的命運。
參考文獻:
[1]雜誌“丸”編輯部《寫真 日本の軍艦 第2卷 戦艦Ⅱ》(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2-9
[2]橫井勝彥. 大英帝國の<死の商人>. 講談社. 1997. ISBN 4-06-258110-8. 忽略未知引數|month=(建議使用|date=) (幫助)
[3]豐田穣. 雪風ハ沈マズ 強運驅逐艦栄光の生涯. 光人社NF文庫新裝版. 2004. ISBN 978-4-7698-2027-7.
[4]片桐大自『聯合艦隊銘銘伝 全860餘隻の栄光と悲劇』(光人社、1993年新裝版) ISBN 978-4-7698-0386-7
[5]日本軍艦史 (世界の艦船 1995★8 增刊 NO.500 海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