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映的動漫電影《雄獅少年》,因主要角色“眯眯眼”而飽受詬病,網友質疑影片涉嫌醜化國人。
《雄獅少年》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在幾乎全網“討伐”的情況下依然拿下了豆瓣8.4的高分。輿論生死場上趟出一條血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如果沒有“眯眯眼”的問題,《少年》可能早就口碑票房雙爆發,成為2021年最後一部現象級電影。真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出品方或許對此早有心理準備,輿論戰大爆發的時候,製片人張苗回應說希望大家“審美自信”,稱制作之前在廣東街頭採風,角色是按照真人模樣略作誇張塑造的——不行可以拿出鏡子照一下。
一時間,廣東人風評“受害”。張苗為了澄清爭論拉整個廣東下水,這操作確實有點下作。不少廣東人網上發帖,說廣東舞獅不需要電影弘揚,廣東人也不長那個樣子。
其實廣東人的典型長相跟“眯眯眼”沒一點關係。熟悉香港娛樂圈的應該知道,劉德華、謝天華、陳偉霆這種才是典型的“廣東仔”。廣東人在氣質上偏硬朗,額頭偏高,眼窩下陷,給人一種精神飽滿、略帶攻擊性的感覺。
所以張苗所謂的“採風”不知道採的哪門子風,看起來更像是“抽風”。
到現在《雄獅少年》已經上映了整整10天,但引發的爭議還在持續。12月25日,有人扒出三隻松鼠2019年拍的宣傳廣告,女主角也是眯眯眼,似乎也涉嫌醜化國人。
品牌方很快做出回應,說當年是根據模特的外貌特徵打造的妝容,絕無傷害國人的意思,現在相關物料已經下架。
這種說法“漏洞”很大,品牌方是金主,什麼時候金主要遷就模特了?而且廣告的女主角本來也不長那樣。
上面是三隻松鼠爭議廣告女主角,本人又白又高,美若天仙,跟海報、宣傳物料上判若兩人。
那麼說到底,《雄獅少年》、三隻松鼠到底有沒有刻意醜化國人?這裡拍著良心說一句——沒有。電影也好,品牌也罷,都要在內地市場撈錢,醜化國人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幾十年的崇洋媚外所造成的審美缺失、文化不自信。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審美標準、審美情趣,一切向洋人看起,外國眼裡的華人、東方人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照貓畫虎也來一遍,認為這才是“高階”的。
這股歪風邪氣到現在依然很強勁。劉亦菲去迪士尼拍個《花木蘭》被粉絲認為是“飛昇”,其實不過是部電影而已;早幾年的漫威堂而皇之地搞“中國特供”,用華人演員拍幾秒的片段在中國放,國際版“一剪沒”,這不就是擺明了瞧不起你嗎?依然有一大堆明星上趕著上。
造成這種現象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殘渣餘孽在作祟。中國文化是“苦文化”,讚揚孝順、忠義等高尚道德往往必輔之以苦難,如割肉、臥冰、餓死等等。這種文化在愚昧無知的古代還有一席之地,到了開明的現代就不合時宜了。
我們在傳統文化中只能咀嚼苦難,而人的本性是獲得愉悅,於是我們轉向西方“求救”,“崇洋媚外”就是這麼起來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有直面歷史,壯士斷腕的勇氣。這種勇氣,或許早在五四運動時就消耗乾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