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7日訊(記者李玉瑩 柯立)近日,中國知網碩博士學位論文下載價格分別下降50%和62%,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現在分別是7.5元/本和9.5元/本。此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中國知網侵權勝訴後論文被下架,引起輿論關注。對於知網此次降價,多家媒體透過刊發評論予以關注,讀者們“買賬”嗎?專家學者又怎麼看?
【知網應拿出誠意保護智慧財產權】
人民日報客戶端23日下午就知網下調碩博士學位論文下載價格釋出互動話題,截至當天20時,共有5800多人參與討論。
對“靠降價,知網能重獲認可嗎?”這一話題,73%的網友認為“遠不夠,應拿出誠意保護智慧財產權”,12%的網友認為“除了降價,還應提供更好的服務”。
【媒體評論】
知網降價了,但很多問題還在懸著
光明日報客戶端釋出光明時評《知網降價了,但很多問題還在懸著》:現在,知網在趙德馨教授維權成功引發的輿論下,作出了降價的“讓步”。但還是要看到,這種降價也可能僅僅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它的背後並不是一套明確的、透明的、合理的價格機制,還是依賴知網自身的調節。換句話說,議價權還是握在知網手裡,其主導地位依舊無法撼動。
文章認為,在降價的同時,或許知網還可以和作者建立收益共享機制,給予適當比例的付費分成。如此,既能解決授權問題,也能激發廣大研究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產生更加豐富、優質的內容增量。
別被“知網下調論文下載價格”遮望眼
川觀新聞釋出題為《別被“知網下調論文下載價格”遮望眼》的評論文章:知網下調碩士、博士論文下載價格,還不夠。我們期盼的是所有文章的下載價格下調,這樣,才能體現知網普及知識,實現公益性的決心。知網可以贏利,但應該告別暴利時代。
文章表示,現在,知網被關注,不僅是因為下載價格高的問題,更是因為知網沒有尊重知識原創人的問題。這個問題更需要儘快解決。
知網降價不等於知錯就改
北京商報釋出評論文章《知網降價不等於知錯就改》:簡單降價,不等於知錯就改,更不能解決問題。
文章認為,知網之內,高度依賴資料庫的學生在與佔據著核心期刊資源的資料庫交鋒中,暴利生意是否名正言順。在知網的商業版圖中,糊塗賬如何算清,作者能否被尊重,學生是否離不開,期刊授權、論文查閱都應有新的計算標準。
而知網之外,關於如何尊重版權、如何平衡公益與利益,關於知識付費與免費,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破口”。商業性服務平臺還是非營利性資源平臺,集體管理還是分類授權,都應有新的制度期盼。
知網降價了,但還不夠“公益”
紅星新聞釋出評論《知網降價了,但還不夠“公益”》稱,及時回應輿論呼聲,積極進行調整,知網的做法確有可取之處。
文章表示,知網的根本問題還在於拿著別人的作品,賺自己的錢,利用各種條款享受眾多學生、學者以及科研人員的勞動果實。這一運營邏輯不改變,在某些專案的收費上“小修小補”,終究不夠。
文章稱,最近的風波應該讓知網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定位——幫助中國科研事業不斷髮展,而不是成為學者和科研人員的“攔路虎”。
“知網降價”能否推動機制完善
廣州日報釋出評論《“知網降價”能否推動機制完善》,文章認為:如果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狀告知網維權勝訴獲賠70萬元是個案的勝利,那麼現在平臺論文下載價格下調應該算是在個案撬動下,推動體制機制日臻完善。
文章也提到,也應看到大範圍下調價格可能會給平臺執行造成影響,警惕平臺“拆東牆補西牆”,更不能耍明降暗漲的商業套路,而是立足本源走創新發展之路,對執行模式進行改造升級。期盼維權個案能撬動系統機制的改善和進步,促進知識創新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路上闊步前行。
【專家觀點】
降價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知網對碩士、博士下載收費降價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正確的第一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成員胡鋼認為,在當前強化反壟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背景下,面對長時間、大規模、系統性的侵權行為和壟斷行為,應當積極構建作者、出版機構、著作權組織、論文平臺等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在行政機關的指導下,以集團訴訟為後盾,集體協商和治理解決相關版權和壟斷糾紛,遏制侵權。
商業歸商業,學術的要共享
北京強國智慧財產權研究院院長楊旭日坦言,知網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知識的傳播與共享。有些錢,該收的得收,不該收的不能收。商業歸商業,學術的要共享。業務要做劃分,學術與商業才能共同發展。學術方面的業務以商業模式發展,違反了初衷,也不符合學術的本質。
更重要的是保護作者的資訊網路傳播權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則表示,不能片面強調下游——使用者的付費,更重要的是思考怎麼保障上游——碩博士學位論文的資訊網路傳播權。
【編輯:張玲】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