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中,充分利用東部師資與技術優勢,賦能教育、連線東西,促進東西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是一項基礎和重點工作,這正是“慕課西部行”計劃的初衷和目標。
在紮實推進通識課程協同教學的基礎上,逐步向專業課程拓展,東部高校還將專門為西部高校訂製開設急需的課程。而下一步,教育部除了繼續把好課送到西部去,慕課西部行2.0將引入社會力量,發動一批線上教育教學高水平的、有資質的企業來參與其中。
南都記者從今天(12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了解到,在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抓基礎工作,提高高校課程質量。
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教學,1.63億人次參與學習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一組資料:已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萬門慕課及小規模訂製課程服務,幫助西部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超200萬門次,打造出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包括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慕課聯盟創立的跨區域跨校線上開放課程模式,以及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成員所做的工作。
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也是抓重點和補短板工作一部分。吳巖表示,先後組織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地方高校優課聯盟等12個聯盟組織和單位,向西部高校開放課程資源和實驗教學資源,並提供技術支撐服務。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教學,佔西部高校97.3%,學生參與學習達1.63億人次。指導慕課聯盟聯席會等透過建立“百人講師團”巡迴宣講、開展慕課教學與資訊化教學能力培訓班等形式,培訓西部高校教師達140萬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課程建設與改革“自我造血”的功能。
專業課程協同:華南理工等高校專門為西部高校訂製急需課程
會上,中山大學校長、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理事長高松具體介紹了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參與“慕課西行”工作的進展。高松介紹,聯盟成立於2013年,其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2013-2015年為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推進通識課程的慕課西行,表現為“普遍性、解決救急”;2015年到現在為第二階段,逐步向專業課程拓展,主要是以共享名師課堂為載體,以開課團隊和選課團隊緊密合作為關鍵,帶有量身打造、精準合作的特徵。
高松表示,8年來,聯盟共享課程平臺提供8000餘門共享學分課程,西部地區近670所高校參與線上學習,學生總人次達到3340萬,學生總體滿意度95分。除了學生受益面廣,還幫助西部地區近400所高校應用線上優質慕課等線上課程資源結合本校實際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2021年秋季學期,在西部地區應用這種方式正在開展教學的課程就達到近35000門。
學生受益,教師也獲益。聯盟已在76所城市建立了182個教改服務中心——樹下課棧,主要提供教學研討、線上課程設計拍攝製作等服務,帶動聯盟高校在師資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最佳化等方面的互鑑與創新。目前依託“樹下課棧”,開展各類教師培訓近4.5萬場次,參與教師超過26萬人次,其中西部高校總校次3000多次,西部高校老師參加培訓超過3.6萬人。“廣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資訊化教學能力和水平,一批新的教學名師脫穎而出。”高松說。
此外,在紮實推進通識課程協同教學的基礎上,聯盟目前形成了專業課程協同教學的4種新模式,以讓西部高校的同學們享受到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和高水平的課堂教學。
高松舉例子說,一是專業課程同步課堂正規化。兩個學校透過直播互動,共上一門線下課,共享名師。比如華東理工大學和喀什大學的“無機化學”同步課堂,目前已經運行了七個學期;二是專業課程群同步課堂正規化,不是一門課,而是一組課,一個專業的課程群透過直播互動的方式共享名師、共享課堂,比如西南交大和西藏大學在交通運輸專業,實現了專業課程群的同步課堂;三是專業課程混合式同步課程正規化,也就是利用慕課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部分線下課程採用線上教學任務來代替。比如說華東師範大學和新疆師範大學,在“人文地理學”這門課上實行同步課堂試點。四是專業課訂單式同步課堂正規化,也就是東部高校的教師透過直播互動,專門為西部高校學生量身訂製開設急需的課程。比如說華南理工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在“機械設計”課程做的同步課堂,是專門為西部高校訂製的課程。
“這四種專業課程的協同教學正規化,在這兩年都有一些比較好的應用。”高松介紹,2021年透過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有37所學校提供了支援,在春季學期覆蓋了西部10所學校18門課程。“在秋季學期,我們繼續擴大應用的規模,覆蓋西部15所學校65門課程。”
慕課西部行計劃2.0:發動一批高水平有資質的線上教育企業參與
南都記者注意到,下一步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具體政策支援方面,也包括“慕課西部行”。吳巖表示,要大力推進中西部高校的資訊化建設。深入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高等教育新形態,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2.0。
“慕課西部行的1.0版主要是送課,把好課送到西部去”。吳巖指出,2.0將在拓圍方面持續發力,併成立三個工作組開展工作,一是要成立慕課建設工作組,持續把好課送到西部去。二是要成立實驗教學工作組,要從原先的課堂教學,更多拓展到實驗教學方面。三是要成立圖書文獻保障工作組,除了課程以外,還要保障圖書情報資源。“透過這樣的拓圍,我們會把圖書文獻資料、虛擬模擬資源、先進的實驗教學理念等等都引入到西部高校。”
“單靠高校支援高校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社會廣泛深度參與。”吳巖表示,要發動一批線上教育教學高水平的、有資質的企業來參加到這個工作中去。其次,在倡導的“四新”,即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領域產教融合的優秀企業力量,要投入進去。此外,在課程資源供給、師資培訓、教學條件建設方面,提供人財物的支援,形成合力,激發活力。
拓圍之外,要深化。1.0版重點是“輸血”,2.0版要從“重輸血”向“重造血”轉變。吳巖指出,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要鼓勵東部的好老師團隊跟西部的老師團隊共同打造和培育建設1000門符合西部高等教育發展、人才培養規格特點的一流課程,提升西部高校教師的課程建設水平。二是要透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虛擬教研室的方式,系統性的、專業化的培訓10000名西部優秀教師,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資訊化素養,來帶動西部師資水平的整體提升。
創新也很重要。吳巖指出,慕課西行的1.0是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用力,主要是透過慕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步課堂”、“克隆班”等方式開展,2.0版主要是在“智慧+”上面下工夫,我們要透過智慧教學平臺、智慧實驗室、智慧圖書館、虛擬模擬等“智慧+”的技術平臺提升西部的教學水平。
“透過拓圍、深化、創新,讓西部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吳巖說。
南都見習記者 陳秋圓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