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喜歡三線建設那段歷史,拍攝過影片,也寫過不少文章,反響還不錯,引起熱議,其中不少友友認為,三線廠的用途不是很大,有資源浪費的嫌疑,這裡不做評價,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嘛,不過,到底該如何認識三線廠,三線文化,個人覺得還是有必要隨我去一趟八里河村。
剛才在網路上查詢了一下,全國叫八里河村的自然村落還不少,這裡說的八里河村是雲南的邊境村,隸屬於文山州麻粟坡縣天保鎮,與越南只有咫尺之遙,距離縣城麻粟坡縣也不遠,只有不到40公里,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八里河村是普通的邊境自然村,主要出產香蕉等農作物,為什麼會和三線廠拉扯上關係呢?原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裡是著名的自衛還擊戰主戰場,敵我雙方搶佔的主要目標,你來我往達到15次之多,為確保勝利者的安全,雙方在村內埋設地雷多達100萬枚,所以又叫地雷村,而戰爭中用的槍械、炮彈多數源自於三線廠。
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八里河村,擁有不一樣的精神面貌,四周是崇山峻嶺,多年無人涉足,植被茂盛,環境優美,村內的建築同大多數鄉村民居一樣,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洋樓、年輕的村民為了生活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婦女兒童,見到外地遊客,熱情招待,很是淳樸。
民風淳樸的八里河村畢竟有過戰爭的歷史,雖然經過多年的歲月洗禮,依然留有戰爭的傷疤,貓耳洞、軍校遺址和烈士陵園等等承載著村落的過去,最讓人望而卻步的還是村莊四周的地雷,雖然經過多次排雷,無奈數量太多,始終留有隱患,別說遊客,就是本地村民,也多次觸雷受傷。
八里河村被稱為地雷村,可謂名副其實,駕車從麻粟坡縣到村莊緬懷烈士,還沒有進村,幾公里外的公路兩旁,就看看懸掛骷髏頭像的地雷標識,進入村莊,措施更嚴格,用水泥牆修建的永久圍擋,鐵絲網圍起的封閉空間,都是雷區,不看標識,隨意亂跑,還真有受傷的危險。
自衛還擊戰的教訓是深刻的,給八里河村帶來的影響是永久的,我們捍衛了主權,功勳顯著,但有一點一定不要忽略,贏得戰爭絕對有後勤保障的功勞,槍械彈藥,炮彈地雷多數都是三線廠生產的,三線廠就是最終的後勤保障,你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