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是每個人的童年必不可少的記憶。
小時候我們看著《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長大,長大後我們卻看不到《黑貓警長》和《葫蘆兄弟》了。
國漫到底怎麼了,未來又該如何發展,國漫未來的發展有三條路和一個可能性。
一個可能性是針對走出去而言。
這個可能性是儘可能地去本土化,少一些中國元素,或許能闖出一條路。
但這條路必定會非議多多、抵制多多、辱罵多多,也許連我們熟知的傳統思想都得變。
按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中國想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達到文化輸出的效果,舉步維艱。
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社會制度的差異,已經無法再現《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的奇蹟了。
可即使是迪士尼拍的《花木蘭》,派拉蒙拍的《功夫熊貓》,其中含有大量的中國風,甚至連主角都是中國的女英雄和國寶。
但這兩部電影的核心依舊是美式思想。
花木蘭在我們的認識中是表現“孝”,到了動畫《花木蘭》裡,成了個人英雄主義。
《功夫熊貓》的故事若到了中國編劇的手裡,最後肯定是集體主義戰勝了反派,但好萊塢的編劇將其寫成了個人英雄主義。
這樣的外表變與內在不變讓《花木蘭》和《功夫熊貓》深受中外觀眾的喜愛。
《花木蘭》是歐美一代年輕人心中的公主,否則迪士尼也不會重啟真人版《花木蘭》。
《功夫熊貓》三部系列電影在北美的票房均破億,在國內更不必多說,當時片中的阿寶都成了流行。
很顯然,像《功夫熊貓》和《花木蘭》這樣的動畫片,國內根本拍不出來,因為文化、思想難以共情,就算模仿得再像,也不是人家的味道。
當然,這並不是說國產動畫需要全面擁抱歐美才能走出去。
而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漫之路,成龍的成功就是國漫走向國際的最好的參考。
成龍的電影沒有那麼多中國元素,是標標準準的型別化動作喜劇。
但他的電影從不缺少可以與國人產生共情的家與國,更不缺少全世界影迷的追捧,而這種家與國其實也是一種中國元素,更是一種中國文化和思想的輸出。
如《A計劃》的背景是清末民初,但其傳達的主題是家國天下,並非充斥著荒唐情節的鬧劇。
《醉拳2》中成龍飾演的黃飛鴻不務正業,但他也甘願為了阻止國寶玉璽被運出境捨身冒險。
以成龍為例,國漫的主題思想可以少一些對抗,少一些集體主義,多一些家與國。
但這種家與國不是從集體主義來表現,而是透過個人主義來帶出,成龍的電影大都是這種模式,一個人對抗罪惡,但他對抗罪惡的目的是為了家與國。
不過,中國的家與國跟歐美的家與國完全不同。
中國的家與國是國人願意為了家人和國家不顧危險,甚至犧牲掉自己的生命的付出。
而這種付出是歐美的動畫電影中極少見的,因為他們不認為在大是大非面前考慮個人是不對的,可國人一般都會認同這種付出。
成龍用自己的多部電影證明了,用個人帶出中國特色的家與國是能夠被國外的觀眾所接受的,這是中國的個人英雄主義。
所以國漫何不試一試這條路。
像成龍那樣,用個人英雄主義的方式拍中國特色的家與國,而不是一定要有集體主義和濃重的中國元素。
畢竟先被人喜歡了,才能有話語權,有了話語權,才可以輸出自己的意識。
三條路是針對國漫如何在國內崛起而言。
其一是複製中國學派的奇蹟,中國學派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對像萬籟鳴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們的統稱。
他們將中國民間文學、儒家文化觀以及傳統美學思想融入到動畫創作之中,大量汲取中國傳統美術、戲劇、音樂中的元素,很多動畫都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他們對中國傳統典故、神話故事以及美學思想的挪用上,採用了打破再重組的方式,讓中國獨有的藝術風格在現代語境中重獲新生。
尤其是在動畫的電影語言、敘事手法等方面,讓動畫變得生動起來,並非形式主義的中國風,而是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
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都是中國學派的作品,鞏固了中國美學,兼具身、神、韻。
《霧山五行》就是對中國學派的延續。
水墨畫風的格調清新、灑脫、空靈,將中國詩畫的意境和筆墨情趣融進了每一個畫面裡,以景抒情、情景交融。
陰陽五行的傳統典故,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道人將陰陽五行之法傳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讓他們抵抗妖獸,後妖獸被放出,五行家族再生波瀾。
武術打鬥具有中國風的寫意與寫實,雙刀對長刀、長槍對長刀、算盤對長刀,動作場面酣暢淋漓、火光四濺。
其二是以西遊記、封神榜、山海經、聊齋志異等素材為基礎進行改編。
雖然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不少猴子和哪吒,但對其的開發連一半都不夠,其他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一直被冷落。
且不說《西遊記》中龐大的神話觀與眾多出彩的角色。
單一個《封神榜》,其中的仙、官、民、佛、道、魔,時代、背景、人物、故事,就足以容納一個宇宙的鋪陳。
所以我們何必老是揪住哪吒和猴子這兩隻羊薅羊毛呢?楊戩、豬八戒、獅駝嶺、雷震子、太上老君等,他們不配擁有姓名嗎?
其三是原創故事+中國風。
《雄獅少年》走的就是這一條路,一個原創的故事,加上能夠被國人接受的舞獅中國元素。
這條路不好走,因為沒有群眾基礎,只能靠內容和宣傳取勝,否則就會淪為炮灰,如《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
但這條路國漫又必須要走,因為原創什麼時候都要繼續,畢竟原創也有成功的例子,如《羅小黑戰記》、《大護法》。
其實,觀眾對國漫的容錯率很高,只要是正常水平就能將其捧上天。
但總有很多創作者夾帶太多的私貨,讓人看得陰陽怪氣,渾身不舒服,為什麼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就這麼難呢?
國漫之路,如行高山,雖高不可攀,但非蜀道難。需上下求索,拒坐井觀天,持之以恆,必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