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 弘揚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是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影片形式出席第76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為國際發展事業指明方向。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的交織影響下,習近平主席以多種形式出席新冠疫苗合作國際論壇首次會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合組織峰會、金磚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等多項重要國際會議,同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會晤、交流,就全球治理、經濟復甦、合作抗疫與應對氣候變化等新時代重要議題提出合作設想和中國方案。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弘揚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更大共識,匯聚更大力量。
2.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 疫苗分配不公與病毒溯源政治化威脅全球抗疫程序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截至北京時間12月24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突破2.76億,死亡病例超過537萬。至少11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確診病例。美國仍然是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和累計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世衛組織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2月23日,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數量超過86億劑,但疫苗分配不公現象依然嚴重。高收入經濟體疫苗完全接種率遠高於低收入經濟體。同時,個別發達國家囤積過量疫苗,在疫苗對外援助問題上“口惠實不至”,還將病毒溯源政治化,蓄意製造分裂,威脅全球抗疫程序。
迄今為止,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國產疫苗,居全球首位。
3.中俄宣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 兩國關係成21世紀全球大國關係典範
2021年,中俄兩國積極推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走深走實。
5月19日,中俄元首共同見證兩國核能合作專案開工儀式;6月28日,兩國元首共同宣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 12月15日,兩國元首再次舉行影片會晤,就中俄雙邊關係、各領域務實合作、國際戰略協作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
一年來,中俄兩國各領域合作成效顯著,雙邊貿易額創歷史新高;能源合作穩步推進;科技創新年圓滿結束。中俄關系已成為21世紀全球大國關係典範。
4.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 阿富汗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1年8月底,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為其發動的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畫上不光彩的句號。
20年中,十多萬阿富汗平民在外國軍隊的行動中傷亡,上千萬人淪為難民。美國在阿富汗“選擇性反恐”,導致阿富汗境內恐怖組織數量不減反增,安全域性勢不斷惡化。同時,美國在阿富汗強行移植西方民主政治模式也以失敗告終。
多年戰亂結束,阿富汗迎來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機遇。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凍結金融資產並中斷援助,令阿富汗經濟陷入衰退,人道主義危機嚴重。如何重振經濟、改善民生以及有效打擊恐怖組織,是阿富汗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5.美歐主要經濟體通脹率持續上升 中國外貿連續18個月正增長助推全球經濟復甦
2021年,受疫情衝擊與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疊加影響,美歐主要經濟體通脹率不斷創下新高。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1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6.8%,為39年來最高。
2021年,中國積極擴大進出口,助力全球應對疫情、恢復生產,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截至今年11月,中國外貿連續1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助推全球經濟復甦。
6.俄羅斯給西方國家劃設“紅線” 要求美國及北約提供安全法律保障
2021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發表國情諮文時強調,如果西方國家在對俄關係中跨越“紅線”,俄方將採取迅速而堅決的回應措施。
12月10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宣告,要求美國和北約提供法律保障,排除北約進一步東擴和在俄西部邊界部署威脅俄安全的武器系統的可能。
2021年,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北約持續向俄羅斯施壓。包括以所謂人權問題、烏克蘭問題以及“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等為由對俄羅斯實施或延長制裁。在俄羅斯周邊國家和地區密集舉行軍演,並以北約東擴為“誘餌”,持續挑撥烏克蘭與俄羅斯對立,導致地區緊張關係加劇。
7.美國會暴亂致5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美式民主人設崩塌
2021年1月6日,大量美國民眾強闖國會大廈,導致美總統權力過渡程序中斷並造成5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釀成1814年白宮遭英軍縱火焚燒以來美國聯邦機構最嚴重暴力事件。
國會暴亂事件深度暴露“美式民主”虛偽性,重挫美國民主“公信力”;美國社交媒體凍結部分政客個人賬號,戳破“言論自由”假象;美執法部門對待“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抗議和國會暴亂事件尺度不一,再次暴露美國所謂“法治”的雙標本性。
8.美英澳核潛艇協議嚴重衝擊全球核不擴散體系 日本決定將核汙染水排海引發全球反對
2021年9月,美國、英國與澳大利亞宣佈建立新的軍事夥伴關係,併合作建造核動力潛艇。為此,澳大利亞撕毀了與法國的潛艇合約。美英澳此舉明顯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目的和宗旨,構成巨大核擴散風險,嚴重衝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擔憂和反對。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將福島核汙染水向海洋排放,遭到國際社會一致反對。不少國家指出,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關乎全球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要求日方在未同利益攸關方和有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前,不應擅自啟動核汙染水排海。
9.聯合國COP15和COP26大會相繼召開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漸成全球共識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舉行,會議透過《昆明宣言》,集中反映各方政治意願,向世界展現各方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決心和行動。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經各方努力,大會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開啟了國際社會全面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徵程。中美兩國在本次大會期間聯合釋出《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提振了各方對大會取得成功的信心。
10.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鼓舞人類攜手前行 第76屆聯大透過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支援北京冬奧會
2021年7月至9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行。7月20日,國際奧委會全會透過決議,同意更新保持百年的奧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後,加入“更團結”。
2022年2月至3月,第24屆冬奧會和第13屆冬殘奧會將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舉行。2021年12月2日,第76屆聯大協商一致通過了由173個國家共提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體現了聯合國會員國對北京冬奧會的大力支援。
12月11日,第10屆奧林匹克峰會舉行,強調國際奧委會、奧運會以及奧林匹克運動保持政治中立的重要性,堅決反對將奧林匹克運動和體育政治化的行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