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曾經從古代文學上讀到過許多女將的故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花木蘭,“深入險境,力戰番將”的穆桂英。她們都是能弓善馬、熟知兵法、驍勇善戰的女戰士形象,為了家族、為了國家在戰場上拋灑熱血,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位不同尋常的女將——趙織雯。作為一位將軍,她沒有上戰場殺敵的經歷,甚至一度淪落成工廠女工,也有些人說她的運氣非凡,軍銜連升。
在趙織雯身上發生了怎樣的傳奇故事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1935年夏天,趙織雯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她的母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家閨秀,教導年幼的趙織雯要勤勞善良,認真上進。在注重教育、開明家風的薰陶下,趙織雯從小就學習優異並且熱愛社團活動,在她上中學時,趙織雯身兼學生會主席、舞蹈隊隊長等多個職位,熱愛表演的她在每次在學校舉辦的晚會上都是主演。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到了最嚴酷的時期,學校也組織晚會宣揚抗美援朝精神。在用心出演抗美援朝舞臺劇後,加入軍隊的夢想在趙織雯心中萌芽,想象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為祖國效力。
碰巧的是,不久後學校開始招收軍事幹校,趙織雯立馬就報了名,但是她還不滿報名規定中年滿17歲的規定。趙織雯回家對父母說出了自己強烈參軍的願望,開明的家人十分支援,趙織雯心生動力,連夜寫了一封《決心書》交給學校,並在當時的青年團體中影響轟動。
於是16歲的趙織雯順利參軍,開始了她的軍人生活。
加入軍隊後,趙織雯被組織分配到西南軍區三處訓練班進行訓練。處處爭優、努力上進的她成為了當時僅有的兩名上等生之一,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看到她聰明伶俐、認真負責,就留她下來在學校當助教。趙織雯心想,雖然當教員就是離開了軍隊,但一樣是在為祖國做貢獻,便一心一意地投入了教學生涯。趙織雯一邊自我提升,一邊研究教學方法,為我國的軍事外交事業培養出了一批批的棟樑之才。
命運彷彿在支援著趙織雯軍人夢,由於教學工作出色,脫下軍裝的她在1964年又一次穿上了軍裝,並且軍銜跳過少尉、中尉,直接升為上尉。
可是好景不長,文革運動開始了,作為教師的趙織雯無課可上,學校的狀況越來越壞,教師們都被迫復原。趙織雯只能和丈夫回到上海,在一家文具廠做女工。趙織雯邊工作也不放棄繼續鑽研英文,生活艱難她含淚挺了過來。
文革結束後,趙織雯被調到上海華東師大執教。紮實的英語功底和教學能力讓趙織雯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尖子生,連外教都驚歎不如。
繁忙的教學生活日復一日,命運又給趙織雯帶來了一個機會。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找到趙織雯,希望她能夠回到母校,解決教員流失、教學氛圍稀薄的問題,重振母校。
趙織雯已經50多歲了,放棄現在優質教學平臺去重建問題眾多的母校,許多人都會打退堂鼓。但她毫不猶豫的回到了母校,大刀闊斧的進行人事改革,勇於提拔年輕的優秀教員為教授。
雖然受到了不少學院舊勢力的阻撓,結果證明趙織雯改革是正確的,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1989年,55歲的趙織雯被任命為解放軍關係學院副院長,軍銜跳過了少校、中校、上校,“一步”到了大校,隨後一年時間後,趙織雯升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直到1993年從軍隊退役,趙織雯為國家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外交人才。
趙織雯就這樣一波三折地圓滿了她的軍人夢。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純粹的運氣,只有堅持不懈地前進、永不放棄的精神,在任何領域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