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家商業銀行倒閉了。而在這家銀行倒閉的背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房地產崩盤。
海南建省,一場房地產瘋狂投機的序幕
1988年,海南建省,經濟特區的政策紅利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很快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其中,炒房客也蜂擁而至,一時間,人口僅六百多萬的海南竟然湧現出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
資本迅速推高了房價。每平米的價格從1991年的1400元瘋狂上漲到1993年的7500元,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房價翻了數倍。
當年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兩三百塊錢。幾萬塊錢可以在北京和上海買房,在海南卻買不了一個廁所,可見當時的海南房價有多瘋狂。
這只是資本擊鼓傳花的遊戲。在高額的利潤面前,投機客都相信自己不會是最後接盤的那一個。
一場巨大的危機正要來臨。
泡沫破裂,損失慘重的金融行業
如果僅僅是投機客擊鼓傳花,房價崩盤的影響也並不會太大。可是,金融機構竟然也參與了進來。
許多房地產公司和炒房客並沒有多少自有資金,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銀行、信託、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而當年不健全的管理更是放大了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最瘋狂的時候,有的房地產公司甚至憑圖紙上的房子就能貸款。
房地產公司和炒房客賺取了收益,而風險留給了金融機構。於是,一場房地產泡沫埋下了金融危機的伏筆。
1993年,海南房價在宏觀調控面前迅速崩盤,超過95%的房地產公司倒閉。而金融機構更是損失慘重,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壞賬就高達300億,很多信用社更是資不抵債。
遍地爛尾樓的背後,是許多金融機構的滅頂之災。
無力迴天,市場恐慌下的銀行倒閉
為了處理金融行業的危機,房地產泡沫中損失慘重的信託公司、信用社被整合起來,成立海南發展銀行。
海南發展銀行可以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的,可是卻產生了更大的問題。先天不足的海南發展銀行繼承了損失慘重的信託公司和信用社的債務,其中,這些信用社本身就是資不抵債的,總資產有4.45億的缺口。而這些信用社的存款更是有高達20%-25%的高額利息。
海南發展銀行將這些高額利息壓縮到7%。支付的利息少了,人們紛紛取走存款。而同期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更加重了人們的恐慌情緒。1998年初,最終發生了擠兌。
儲戶們排著長隊從銀行取錢,而海南發展銀行根本沒有這麼多資金兌付。即使央行緊急提供了34億資金,依然無濟於事。
不得已,海南發展銀行不得不關閉。
當年的海南發展銀行早已不復存在
再看當下,危機還會重演嗎?
當年的海南房地產泡沫,和最近十多年來的全國房地產市場何其相似。
而隨著資本和金融體系多年的發展,當年揣著幾萬塊錢下海南的炒房客與當今的資本遠遠不是一個數量級。而如今資本的貪婪,可能又遠甚當年的炒房客們。
金融機構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參與也遠超當年,2021年的房地產貸款總額突破50萬億。而在這些貸款背後,更有無數家庭“六個錢包”的參與。
當今的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危機重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