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風口大豬的雪球專欄
馬上就是2021年最後一週了,也是2022年春節前最後一個月。我最近針對春節前一個月的行情和機會做了一些研究,今天簡單講講
一般而言,長假行情都比較慘淡。交易勝率不超過50%,道理比較簡單,兩個原因:
1、長假不確定因素多,機構偏向於避險操作。機構對風險的容忍度較低,大假減倉是常規操作。特別是機構減倉的時間一般比散戶的主觀判斷要早,所以按今年1月31日春節為例計算,1月15日以後大盤大機率會進入持續下跌過程。
2、一般春節都在1月末或者2月初,季報預告還沒有完全釋出。4季報的預告期一般從1月10日開始,1月20日左右開始進入高潮,1月30日左右想要釋出季報的企業達到高峰。但是,釋出業績預告的企業佔A股也就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1月末2月初是很難確認大方向和大趨勢的。
而12月末的行情,按照歷史規律講,12月大盤指數正收益機率也就50%。像今年這種月中下探的,月末大機率會回暖。所以,春節前真正的交易機會就在於12月最後一週至1月前10個交易日。
從上漲的行業板塊看,每年最大漲幅的都是重組概念,一些年份有妖股行情。這個不難理解。因為12月到1月初仍然是季報真空期,所謂成長股都需要等待4季報的業績指引才會有機會。
反過來講,如果是要炒季報行情或者成長股行情,大致在每年4月初、7月初、10月初買入股票,就是中短線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比如今年鋰電的行情,就是7月一波、10月一波,半導體的行情就是5-7月一波,10-11月一波。
而在週期熄火,金融、地產躺平,成長休息的12月,妖股橫行。
萬物自有規律,在當前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較2014年翻了一倍的年代,還要出現指數級別的牛市,幾無可能。
從我今年新開港股組合測試的效果看,港股行情更加極端,基本就是季報或者事件驅動拉幾根直線,然後一直跌或者一直橫,基本上不存在所謂短線交易機會。
我相信未來的哀股,特別是註冊制下的哀股,終將像境外市場一樣,一方面流動性只會集中在少數股票中,產生有限的短線交易機會;另一方面,真正的成長股,會獲得良好的股價成長曲線。
除了重組、妖股仍然可以在春節前發光發熱外,每年的行業板塊不是非常穩定。
比如2021年化工股很突出,我回看了幾年的情況,化工股表現都不弱。主要是春節前會有一波大宗商品補庫行情。按照以往年份的經驗,化工兩條線:煤化+石化,煤化因為冬天耗電增加,所以煤價一般都比較高,因此煤化鏈產品也漲價;石化鏈大致同理。
不過2021年末的煤化石化能否拉動行情不好說。因為今年各類大宗商品的高點在9月份,由於發哥出手干預煤價,所有上游產品4季度都是下跌走勢。但近期也企穩了。往年的大宗價格傳導到股價,一般有一個季度的滯後,2021年4季度大宗雖然跌了,但是3季度由於價格打得太高,4季度基本價格並不低。
所以最後一個月,化工板塊是否有機會還是可以關注一下的。
從行業板塊看,每年春節前漲幅排前的行業板塊,大多是延續四季度的主題機會。而主題的確定,與當時的外部環境、政策因素、行業景氣度有關聯。
不過拋開TOP100的股票看,每年春節前炒消費也是常態。最典型的就是白酒和電影。
如果你開啟這兩個板塊就會發現,白酒跟電影已經漲了快半個月了,典型的如貴州茅臺和光線傳媒。默默跟隨的飲料乳品、食品加工也表現突出。
由於疫情的限制,春節檔票房是每年最高的票房季,而2021年的電影總票房也創下了歷年之最,特別是國產影片已經成為票房主力軍。從這個角度而言,電影板塊已經搶跑了。
電影產業鏈也分上中下游,上游製作方華誼、光線等,中游發行中影、阿里等,下游售票貓眼等,院線萬達、愛奇藝等。目前上游光線已經提前啟動,下游萬達還沒啥動靜。如果按目前西安、昆明等地的態勢,今年春節院線還是很難翻身的。
與春節有關的酒店、餐飲、交運等,亦難獲得重估的機會。
假期在家除了可以看電影,其次就是看電視和玩遊戲了。所以開啟熱力圖你就會發現,近期傳媒板塊跟春節有關的都提前啟動了
從經濟會後,我預測明年景氣的板塊就是兩個:新能源、電力。當然,這兩個板塊可以擴展出上千家上市公司。比如新能源就包括風電、光電、新能車。風電估計有幾十家上市公司,展開光電應該有上百家,展開新能車則差不多有數百家公司了。而電力板塊,發電、配電、電網、電力軟體、電力檢修、充電樁等等也是幾百家公司了。所以當前到底哪個地方會發力,可能要細細地看。
每年年底,因為成長股的回落,資金都會天然迴歸價值股。價值股裡面,吃藥喝酒是常見的聯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