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25日,針對中共的第五次圍剿拉開序幕,為了一舉蕩平中共的武裝割據勢力,蔣介石可謂是煞費苦心,不但調集重兵,還經過了數月的準備,不過11月在福建發生的“閩變”,卻讓蔣介石苦心孤詣的圍剿差點泡了湯。
“閩變”時期十九軍漳州總部
其實早在這一年的6月,蔣介石就得到了情報,兩廣和福建的陳銘樞、李宗仁、陳濟棠等人,正在密謀另立“人民政府”,對抗南京國民政府。 蔣介石派出特使林森,到福州遊說十九路軍蔡廷鍇勿參與其中,然而林森卻無功而返。
11月20日,“閩變”正式爆發,在福州的“生產人民黨”和“中國第三黨”,舉行了“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改年號為“中華共和國”元年,更改國旗為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同時廢止國民黨。並推舉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為政府委員,之後他們還和江西中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簽署協定,停止軍事對抗和開始經濟合作。
中華共和國國旗
當時擔任蔣介石侍從主任的晏道剛回憶說,蔣得知“閩變”訊息之後,神色異常緊張,與他同乘汽車時,聽到他忽而自言自語,忽而揮拳舞掌,蔣氏一個人坐在屋子裡的時候,還不時掏出自己寫的“剿匪手本”,翻到後面的軍歌看一看,竟然就獨自高聲歌唱起來。
“閩變”之中成立的“中華共和國”對外宣稱,它的中心任務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內求打倒軍閥,推翻國民黨統治,實現人民民主自由,發展國民經濟,解放工農勞苦群眾。這些沾染了紅色革命色彩的訴求,似乎在那個時代非常時尚。不過“閩變”中成立的福州政府,並未得到國民黨內部其他政治勢力的支援,桂系李宗仁面對十九路軍另立中央,和共黨和解,同時沒有明言主張抗日的立場感到不悅,即通電不表支援。
“廣東王”陳濟棠也在事後向蔣介石的中央政府轉向,宋慶齡也發表宣告表示,事發前未聞其事,在兩廣勢力中頗有發言權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也對“閩變”大表反對。而呈現紅色的福州政府,也沒有得到中共的真誠合作。
12月5日,王明為首的中共中央發表宣告稱,福建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並指“一切想在革命和反革命中間取第三條路者必然失敗”。1934年1月2日,在蔣介石的分化瓦解和優勢軍力的攻擊下,泉州、漳州相繼失守,熱鬧一時的“閩變”從此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