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英國老水手——戈登·克萊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對外發布的公告中,將他描述成一名五十五年前珍珠河事件的英雄,曾經在中國軍艦的炮火下主動接管指揮權,將英國傷亡過半的軍艦帶回了香港海域,他因此被授予一枚大英帝國獎章。看起來,這次兩國海軍較量,中方完勝英方。那為什麼好像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情?公告中提到的“珍珠河”又在何處呢?
原來公告中的“珍珠河”,就是中國的“珠江”。1953年9月9日,這天的珠江灣水域,英國駐香港的海軍1523號炮艇和中國海軍3-141艦發生交火,克萊佛的那枚大英帝國獎章,便是在這個時候獲得的。
隨著海南島的順利解放,國民黨海軍從中國南部沿海地區銷聲匿跡,逃到了臺灣。在這裡,人們能夠見到的艦艇屬於兩支較為常見的海軍力量:一支是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中國支隊的艦艇;另一支則是中國人民海軍南海艦隊的艦艇——這支海軍部隊在1955年以前還不叫南海艦隊,而被稱為中南軍區海軍部隊。
當時中國海軍全部艦艇總噸位,估計還不如英國一艘重型巡洋艦。而香港的英國艦隊也好不到哪去。二戰以後,英國的海軍力量一直在走下坡路,主力戰艦退的退、修的修,海軍人員也有所減少,完全沒有當初“日不落”帝國時期的榮光,遠東艦隊也受到影響。朝鮮戰爭爆發以後,遠東艦隊的主力被抽調到東北亞海域協同作戰。同時,為了武力支援伊朗政變,又抽調了一批遠東艦隊的艦艇前往助陣。
1951年以來,英國海軍在珠江口地區顯得比較低調。除了兵力上的不足外,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也取得罕見的一致:英國想在香港繼續站穩腳跟,而中國希望藉助香港展示自己的形象。雙方都不想發生太大的爭鬥。然而,區域性衝突和較量一直明裡暗裡地進行著。
1953年9月9日,英軍駐香港遠東艦隊的1323號炮艇從基地出發,開始了一天的任務,繼續搜尋珠江口沿岸地區的情報。這一天終究是艇員們難忘的一天。而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的3-141艦,從基地出發也開始了當天的演練任務。接下來,雙方艦艇的碰面將引發一場世紀謎案。
當雙方的艦艇行駛到內伶仃島附近海域時,中國3-141艦發現英軍炮艇越過分界線,進入到我方水域。英軍見到中國艦艇駛來,指揮官梅里曼中尉下達了一個“迎上去”的命令,全艇人員都進入了戰位。當時朝鮮戰爭剛剛落下帷幕,英國軍方多次命令保持克制不與中國發生衝突,而梅里曼中尉的做法卻是邁出了作死的腳步。
英軍炮艇的水手克萊佛,在40毫米炮的防盾後方一直堅守著崗位,只要一聲“站炮位”的命令便可進入戰鬥狀態。
雙方的距離在迅速縮短,梅里曼中尉用一架帶大號望遠鏡的照相機對著中國軍艦開始猛烈拍照。他的這個行為很快激怒了中國艦艇的小夥子們,而且這時敵艇已經越過我方水域2海里以上。這次英軍的耀武揚威明顯打錯了算盤,挑錯了時間,更為重要的是選錯了物件。
當時中國3-141艦上不但有一幫血氣方剛的青年軍官,還有一位軍方的高階人物——張羽,當時海軍艦隊的副司令。當英軍炮艇駛入中國海域2海里以上時,張副司令經過短暫考慮,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升起全球通用旗幟,告訴對方停下,我們要登船檢查!”很快訊號旗升上桅杆。
幾分鐘後,英軍炮艇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繼續按既定航線高速航行。張副司令緊接著下達了第二道命令:“25炮,齊射,打向敵艇上方警告!”中國3-141艦立即打出了炮彈,射向英軍炮艇上方。
英軍炮艇做賊心虛,本來就是偷跑到這裡蒐集情報,感受到中國的強硬之後,趕緊調轉船頭,全力加速,以之字形駛向大嶼島方向。就在這關鍵時刻,張司令說“給我打!”,中國3-141艦上兩門76.2毫米火炮,早已蓄勢待發,聽到命令後立即開火。炮彈就像插了翅膀一樣直飛敵艇。短短的幾分鐘,便有8發命中敵艇。
英軍炮艇的機槍,被射來的大口徑炮彈擊穿,左舷也被開了一個大洞。萬幸的是,這枚炮彈沒有爆炸。英軍士兵彷彿被炮聲嚇破了膽,抱頭亂竄。
克萊佛還算鎮定,他箭似地衝進機艙,檢查被炮彈擊中的部位。克萊佛顧不上炮彈身上滾燙的熱度,直接將沒爆炸的炮彈扔到海里。緊接著,梅里曼命令還擊,一顆顆炮彈也射向中國艦艇。而此時,中國3-141艦上的機關炮開火了,一顆顆炮彈橫掃英軍炮艇,擊穿了木質船殼,更為致命的是電臺也被擊毀。
梅里曼中尉正在指揮作戰,一顆炮彈重創了艦橋,並且擊中了指揮室。梅里曼的雙腿和右臂被彈片擊中,他躺在地上使勁地哀嚎,讓手下給自己打幾針鎮痛劑。但是,克萊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醫藥箱時,無語到了極點,裡面竟放著一臺六分儀和一些檔案,天知道藥品跑到哪兒去了。最終,得不到救治的梅里曼中尉,因為流血過多而一命嗚呼。
這時,中國3-141艦射出的炮彈,還在一顆一顆飛向炮艇上的英軍水兵,無處可躲的他們只能一個個見了耶穌。炮艇上的彈藥箱也不幸被擊中,所幸炸彈沒有爆炸,他們瞬間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再也不能動彈了,就好像一個泳圈躺在江面上任由江水衝來衝去。
此時,這裡的戰鬥場面吸引了兩架英軍飛機,它們在正常訓練時,聽到這裡的動靜後,趕緊飛過來支援。不過,它們今天出基地時沒有掛彈,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俯衝姿勢飛向中國3-141艦,吸引火力,順道幫助己方炮艇撤離。
這時候,克萊佛當起了臨時指揮官,指揮炮艇趕緊向大澳錨地方向撤離。他們的發動機已經損壞了,並且頭頂上還滴落著其他水手的鮮血。但是克萊佛顧不上這些,讓兩名沒有受傷的同事幫助自己,努力降低炮艇的速度,避免速度過快導致炮艇側翻。
海面上的大風呼呼地颳著,甚至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波浪也一浪高過一浪。在克萊佛三人的努力之下,英軍炮艇儘量沿著近海岸行駛,他們終於迎來了前來支援的友軍。一艘巡邏艇從不遠處開來支援,託帶著受傷的炮艇緩慢撤出戰場,而另一艘英軍驅逐艦也前來掩護撤退。此時的中國3-141艦沒有追擊,面對敵機也立即開啟防空武器,敵機見撈不到半點便宜就飛走了,我艦也撤離戰場,安全返回基地。
這場戰鬥僅持續了幾分鐘,而英軍炮艇從出航、到交火、再到撤回錨地花了三個多小時,對於這天出征的英軍官兵們來說,這三小時恐怕是最煎熬的時光了。
返回基地的英軍炮艇,全身上下滿是彈痕,有些還是被大口徑炮彈擊中後的彈孔。得益於木製的艇身,雖然遭到多枚炮彈擊穿,但幸運地躲過了爆炸,也避免了下沉的厄運。
這一天可謂是英國人的恥辱,不但被揍到趴在地上摩擦,而且大英帝國的臉面簡直敗個精光,竟然被成立才幾年的中國海軍打得分不清東西南北。
不是說中國海軍才剛成立嗎?而且比不上英軍艦艇。為何這次戰鬥中,中國艦艇表現出這麼強的戰力呢?
中國參戰的這艘3-141艦來歷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這艘戰艦是當時五十年代南海艦隊戰鬥力最強的旗艦,而且它的前身竟然是一艘日本在二戰末期生產的簡化型海防艦。1945年初,日本在和美國海軍戰鬥時被炸斷了艦首,踉踉蹌蹌地回到了黃埔港,至此以後就成了一個大“擺設”。國民黨軍隊撤離廣州時,這艘艦還被瘋狂地炮擊過。後來,我軍意外發現了這個“大傢伙”,在船工們的努力下,這艘艦得以復活。
這次戰役在雙方軍史上幾乎查不到任何正式記載,雖然戰鬥規模很小,幾乎談不上什麼大戰,但畢竟是中英兩國海軍的正面交鋒。也許是因為當時中國打敗了美帝國主義,國際影響力大增,英國也不敢再造次,另外中國也希望休養生息集中力量搞國內建設,因此雙方的交涉也僅停留在外交層面。
然而對於歷史而言,這一仗是值得記錄的。它的規模雖小,但同樣悲壯,人民海軍保衛自己家國的勇氣值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