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孫偉帥 楊皓
短暫,又是永恆。
海天之間,“飛鯊”戰機宛如巨椽之筆,劃出了一道道令人震撼的不規則航線。
這一道道航線,彷彿偉大的藝術家激情揮毫創作出的先鋒藝術。凝視這幅“畫作”,激情,在眼前燃燒,力量,在耳畔迴盪。
巨大的轟鳴聲中,“飛鯊”戰機降落在航母遼寧艦。
此刻,風吹過,空中的航線已蕩然無存。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飛行教官在進行艦基起降技術恢復訓練,這是他們駕駛殲-15戰機觸艦復飛。
這,是中國航母戰鬥力建設又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新的一批艦載機飛行員以完美表現加入了中國海軍“尾鉤俱樂部”。這批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創造了中國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的一系列之“最”——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認證週期最短。
這些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為什麼能這麼快、這麼好飛上航母?
因為他們有一群技藝高超的師父——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戰鬥機飛行教官團隊。他們用自己的勇敢、熱血、智慧,為後來者鋪就了一條飛上航母的完美航線。
站在時間的座標軸上,仔細打量這支站在航母戰鬥力建設舞臺幕後的隊伍,會發現他們是一支如此年輕的團隊。
如果繼續在時光長河中溯流而上,會發現這又是一支有著深厚歷史、揹負著萬千國人期望的團隊——從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在遼寧艦上成功完成“驚天一落”,中國的航母事業和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一直在進行。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今天,記者走近這群“帥氣指數爆表”的艦載機飛行教官,在他們自信的眼神裡、爽朗的笑聲裡、滿是老繭的大手中,瞥見了一個又一個時代奮鬥的細節。這些細節或熱血、或歡笑、或沉重、或激昂……在他們如同星辰般的飛行片段裡,可以看見他們在航母戰鬥力的“荒原”闖出的一條條閃光航線。
這航線中,有堅持,有熱血,有夢想,有信念,一路生花。
清晨朝陽·金色航線
“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擁有現在”
一道紅光刺穿海上的濃霧,一點、一點,積聚著能量,將沉在海平線下的太陽拉出海面。瞬間,紅色的霞光灑滿海面。
“轟——”巨大的轟鳴迴盪在清晨的天空,兩架“飛鯊”戰機快速起飛,朝著初升的朝陽飛去。透過座艙玻璃,飛行頭盔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自信滿滿。
他是孫寶嵩,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今天的飛行,是孫寶嵩腰椎手術後的首飛,他期盼已久。
孫寶嵩已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駕駛著殲-15迎著朝陽起飛。每一次看到心愛的戰機被朝陽染成金色,孫寶嵩都會陶醉其中。這是他最享受、最愜意的飛行時刻之一。這樣的時刻,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身體內熱血湧動”。這種熱血湧動的感覺,從孫寶嵩第一次翱翔藍天便伴隨著他。現在,作為教官,他不僅要把飛行技術教給學員,還要把這份熱血的感覺也傳遞給他們。
飛行教官孫寶嵩。人民畫報萬全 攝
熱血湧動,源於使命召喚。
孫寶嵩的外公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名軍醫,經歷了那場立國之戰的血與火。今年國慶節,孫寶嵩走進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一向剛強的孫寶嵩,忍不住紅了眼眶。他彷彿看見了外公的青春,看到了外公那一代中國軍人如何用勝利告訴世界“中國是不好惹的”,也看到了自己這一代軍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護航的時代使命。
在此之前,看了《1950他們正年輕》,孫寶嵩將電影裡的那句話抄錄在筆記本上: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擁有現在。
此刻,孫寶嵩又一次真切感受到這句話蘊含的巨大力量。這力量,也讓作為中國海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之一的孫寶嵩,又一次想到了中國航母的發展之路。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駕駛殲-15戰機在航母上成功實施攔阻著艦和滑躍起飛,由此,也拉開了第一代艦載航空兵在“無人區”跋涉的序幕。
孫寶嵩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這支英雄的團隊。
很多學員看過孫寶嵩的經歷,都驚呼:“這樣的人生就像一篇開了掛的‘爽文’。”
孫寶嵩是目前艦載機飛行教官團隊中唯一擁有陸、海、空三軍經歷的“牛人”——
1998年,孫寶嵩考入原瀋陽炮兵學院。大一,表現優異,孫寶嵩入了黨;大二,參加比武,孫寶嵩拿了軍旅生涯中第一個三等功;大三,沒和家裡商量一句,孫寶嵩參加了招飛選拔。從飛行學院畢業,孫寶嵩被分配到空軍某王牌部隊,迅速成為骨幹飛行員,並在空戰比武中捧回了“金頭盔”。
就在所有人以為孫寶嵩的人生航線將朝著一個既定方向飛去時,孫寶嵩又一次做出了大膽的選擇——參加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並順利透過。
從陸軍綠,到天空藍,再到浪花白,孫寶嵩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回想自己的經歷,我覺得是時代給了我這樣的機會和舞臺。”孫寶嵩說,“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把這份使命扛到底。”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陸基模擬著艦訓練,這是飛行教官駕駛殲-15戰機快速飛過模擬著艦指揮區。
滿懷一腔熱血,肩負時代之重。孫寶嵩來到組建不久的某基地報到。現實很快潑了他一盆冷水。
“下一個科目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畢業,不知道;甚至,明天到底有沒有飛行計劃,也不知道。”孫寶嵩用三個“不知道”概括剛來基地時的境況。全新的著艦飛行技術、全新的戰術、全新的海域、全新的戰場……擺在他和戰友面前的,是“一張連標準答案都沒有的考卷”。
那段時間,只要有機會飛,孫寶嵩必定傾盡全力。訓練回來,“恨不得把每一秒鐘的飛行心得都寫下來”。飛完就總結,總結了就記錄,記錄了再和戰友們研討,研討完繼續寫下來,最後編進他們自己的《尾鉤》雜誌。這樣一個看似笨拙的方法,卻實打實地給後來的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蹚出了一條路子。記錄在孫寶嵩電腦裡的十幾萬字心得體會,後來都“溶入”艦載機飛行員施訓大綱的藍本初綱裡。
和孫寶嵩同期的艾群,也在電腦裡儲存了大量早期飛行的經驗體會。他“曾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再也不用寫那麼多字。沒想到越寫越多,而且越來越能寫”。
從艦載機飛行員到艦載機飛行教官,每一次看到學員們駕機起降,艾群都像看到那時的自己。
“但他們比我們幸運。”艾群笑著說,語氣裡帶有一點羨慕,“我們那時候沒經驗,沒教材,連飛機都少,簡直是‘三無產品’!”艾群用東北話幽默地說道。
這是艾群擅長的方式——用幽默樂觀,艾群度過了艦載機飛行事業發展初期的舉步維艱,度過了痛失戰友的至暗時刻。現在,艾群也用這樣的方式帶給學員自信和希望。
擔任LSO的飛行教官艾群下達指令。
第一回飛上航母,艾群是唱著歌去的。駕駛著殲-15戰機,艾群終於看見了航行在萬頃碧波之上的航母遼寧艦。在此之前,航母只存在於新聞裡和他的想象裡。而此刻,巨大的航母,在他的視線裡,成為“一張飄在大海里的樹葉”。
哼一句《我愛祖國的藍天》,艾群調整戰機姿態,對正跑道,放下尾鉤。轟鳴聲傳來,殲-15兩個主輪接觸甲板的一剎那,激起了兩道煙塵。瞬間,機腹後的尾鉤精準地掛住第3根攔阻索。呼嘯而來的戰機滑行數十米後,穩穩地停了下來。
短短數十秒,成為艾群無限回味的人生片段。每一幀,都無比珍貴。
那天,在航母上成功著艦的艾群與戰友們慶祝合影。相機快門按下的前一刻,艾群從胸前的口袋裡掏出一把小手電。他用力地握住手電,將它再次貼近自己的胸口,微笑著拍下成為“尾鉤俱樂部”成員後的第一張照片,眼中卻已泛起淚光。
這把小手電的主人,是艾群同期的戰友、也是他的同屋室友——張超。2016年4月27日,就在他們飛上航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時,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中國航母事業立起了一座熠熠閃光的“航標”!
就在張超犧牲那一天的早上,基地炊事班的戰友們早早起床,為飛行員們準備飯菜,也要為孫寶嵩準備上一碗長壽麵。這是基地成立以來的傳統。那一天,一桌子飯菜端上桌,又端下去熱,熱過幾次,依然沒有人吃上一口。也是從那一天起,孫寶嵩再也沒有過過生日。
那是中國航母艦載機發展路上最悲痛的一個月,曹先建重傷,張超犧牲,部隊士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任何偉大事業在前進的路上都會遇到坎坷,但我們不能就因此原地踏步!”孫寶嵩激勵戰友們。停飛一個多月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孫寶嵩第一個跨上戰機,升空起飛,用噴薄的尾焰再一次點燃心中的希望。
“幾代人昨天的努力和探索,已經累積成為今天我們可感可觸的艦載機航跡。守望並踐行我們今天的夢想,才能收穫並擁有燦爛的明天。”孫寶嵩動情地說,“現在,我們想讓學員知道,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所以他們的未來必定更加精彩。”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們在引導學員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
的確,當我們見到這些充滿激情的飛行教官,看到他們在戰機上閃閃發光的時候,他們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個人過硬的飛行技術,還有託舉一批批年輕飛行員飛上航母的為國擔當。在那一次次血脈僨張的起飛降落中,我們從他們拼搏的身影看到了幾代中國航母人夢想的星輝。
面對祖國的呼喚,艦載機飛行教官們在時代的鼓點裡迎風起飛,用青春熱血點燃頭頂的絢爛朝霞,把為國飛行的涓滴信念、把守衛海天的使命擔當匯成金色航線。
艾群辦公桌旁的書櫃裡,擺放著自己完成航母資質認證的獎盃和獎章,擺放著學員完成資質認證與他的合影。這樣的辦公“配置”,幾乎在每一個飛行教官那裡都有極其相似的“復刻”——這是他們的幸福和驕傲之所在。
那個一抬頭便能看見的書櫃,是飛行教官們與航母、與艦載機的情絲凝結。那一座座獎盃、一張張照片就是一群“符號”:有航母艦載機事業的過去和現在,有他們蹣跚中探索的技術路線,有他們執著中得到的人才培養路徑,也有他們拼搏追趕的目標。
午後風雨·藍色航線
“這世上所有的奇蹟都有另一個名字,叫全力以赴”
一縷陽光透過厚厚雲層,照進海底。不遠處,包裹著大量水汽的積雨雲仍在釋放威力。
航母甲板上的雨水還未乾透,淺淺的水印將天空的倒影摺疊在甲板上。
順著航母LSO(著艦指揮官)的聲音眺望天空,一架“飛鯊”戰機正全速衝向航母甲板。十多秒後,尾鉤穩穩掛住攔阻索,戰機速度瞬間從幾百公里驟減為零,巨大的過載壓力如電流般傳遍飛行員身體的每根毛細血管。
開啟座艙,曹先建走下戰機。摘下頭盔,汗水一滴一滴落下,曹先建抹了把臉,微笑著向航母上的戰友們揮手致謝。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起飛降落。可在很多人眼中,這尋常的起降並不尋常,因為飛行員是曹先建。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飛行訓練結束後,飛行教官曹先建(右)正對學員進行飛行後講評。
凡是聽說過曹先建故事的人,都認為他能夠再一次翱翔海天是一個奇蹟。
5年前,曹先建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經歷了幾乎致命的12秒。那一幕,至今仍清清楚楚地刻在曹先建和他同期戰友的心裡。那個時候,他和戰友正為成功在航母遼寧艦起降,做著最後的衝刺。誰也沒有想到,意外發生了。飛機突發故障,曹先建拼盡全力,想要挽救這架造價數億的戰機,可無論如何操作依舊無濟於事。
直至飛機墜毀前的最後2秒,曹先建才拉動彈射手柄。而那時,高度已經很低很低,降落傘還沒有完全開啟。就這樣,曹先建重重“砸”到了海面上,胸椎、腰椎、尾椎等多處爆裂性骨折……
對一個飛行員來說,這樣的重傷幾乎是毀滅性的。即使在那樣的時刻,曹先建心裡想的問題仍然是“我還能飛嗎”?
躺在病床上的曹先建,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醫生。而醫生的眼神卻似乎在告訴他,他的飛行夢、航母夢、海天夢可能破滅了。沒過多久,噩耗傳來——曹先建的同期戰友張超在訓練中壯烈犧牲,在距離飛上航母夢想一步之遙處折翼海天。
巨大的悲痛,如洪水般襲來。身心的雙重打擊,讓曹先建偷偷流下淚水。可他不想就此放棄。他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能再飛起來”。
過去的多少個清晨,曹先建和戰友們迎著海上日出,提著飛行頭盔,登上心愛的“飛鯊”,他知道,自己飛出的每一條航跡,都在勾勒中國航母事業的美好未來;又有多少個夜晚,曹先建和戰友們都在挑燈夜戰,總結飛行體會,他明白,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要留下足跡,讓後面的人沿著這條足跡走得更遠。
為了早日重返藍天,傷口剛拆線,曹先建就纏著醫生為自己制定康復運動訓練計劃。從慢慢站起,到慢慢行走,再到力量訓練,曹先建忍受著巨大的疼痛、憑藉著頑強的意志讓自己的航母夢又一次燃燒起來!
驚人的毅力鑄造了一個奇蹟:身負重傷419天后,第二次手術後復飛僅70天后,曹先建駕駛著殲-15飛向遼寧艦,精準地鉤住遼寧艦甲板的3號攔阻索。
2017年10月19日,曹先建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出現在公眾視野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談到自己曾身受重傷,但為了忠實履行自己的使命,為了駕駛“飛鯊”繼續馳騁海天,他必須勇於攀登高峰,挑戰自我。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一支軍隊的勝利,從來都飽含著犧牲。
一項偉大的事業,從來都凝結著鮮血。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苦難是什麼?苦難應該是土壤。只要你願意把內心所有的感受隱忍在這個土壤裡,很有可能開出你想象不到、燦爛的花朵。
現在,談起5年前的生死一瞬,曹先建的語氣中透著一股風輕雲淡,簡單的描述彷彿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成為教官後,曹先建還會主動和學員講起那次事故,講述最後那12秒裡的每一個操作動作。
對飛行學員說來,曹先建在苦難中綻放的“花朵”,可以被稱為奇蹟。
曹先建自己卻說:“這世上所有的奇蹟都有另一個名字,叫全力以赴。”
正是憑著全力以赴的拼搏勁頭,當年“中國航母艦載機何時能形成戰鬥力”的質疑,在一代又一代艦載機飛行員的接力中被打破,當初自嘲為“三無產品”的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從0走到1、從1走到N,“尾鉤俱樂部”那一面空白的照片牆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面孔,中國航母艦載機事業正在以常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成長!
2021年國慶節,海軍航空兵招飛宣傳片《海·選》刷屏網路。短片的男主角,正是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員張宇亮。
短片中,張宇亮自信從容,幾句話點燃了臺下中學生的熱情。無論是短片裡聽故事的學生,還是短片外看得津津有味的網友,都沒有想到這位年輕教官不久前在飛行訓練中突遇戰機發動機故障。
年輕的教官帶著年輕的學員,在1多分鐘內完成了近百次判斷和操作,每一次都是零失誤!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飛行訓練間隙,飛行教官梁李彬(左一)正在為學員講授編隊飛行方法。
一個問題,不可避免:面對危險、面對死亡,你們真的不怕麼?
艦載機飛行教官們給了記者同樣的答案:國為重,己為輕!他們用努力與執著做傘,抵擋著迎面襲來的狂風暴雨,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將遮擋在海天間沉重的“積雨雲”化成溫暖的七色光,讓每一次起飛、每一次降落、每一次戰鬥長成厚實的勳章,化成與海天融為一體的藍色航線。
午後,冬日溫暖的陽光灑進梁李彬的宿舍。窗外,一架教練機剛剛升空。梁李彬順著陽光望向戰機,然後慢慢閉上眼睛,享受這一刻室內靜謐與室外轟鳴的交織。
窗臺上,一盆蟹爪蘭正在怒放。
夜色星空·夢想航線
“什麼是新時代?就是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夢想成真的時代”
夜色深沉。正在飛行的一架殲-15戰機上,亮起紅綠兩盞燈,混入周圍繁星,點亮了墨色天幕。
一顆閃亮的流星從遠方飛來。瞬間,流星的尾光與戰機亮起的明燈在夜空相遇交匯,來不及“問候”,便又朝著各自的方向飛去。
這浪漫的一幕,映進了王勇的眼裡。飛行歸來,王勇給愛人發信息:“今天夜航,看到了流星,但沒來得及許願。”
這是王勇難得流露出的柔情一面。大多數時候,這個被學員稱為“黑臉教官”的男人,總是給人一種威嚴感和距離感。就像現在,即便他說著見到流星想要許願,但他清醒地知道,願望和夢想的實現只能靠自己。
飛行教官王勇。
經過層層篩選,王勇來到了海軍艦載機部隊。用他自己的話說,那一天,他和全國的中小學生一樣——開學了。當天晚上,王勇在宿舍撥通愛人的電話,影片裡,看著出生不到幾個小時的兒子,王勇開心地說:“從今天起,咱們要一起成長了。”
在外場停機坪,王勇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552”——那是一架黃皮艦載機,幾個月前,戴明盟駕駛著它闖出了中國航母艦載機壯麗航線的第一步。望著眼前這架帥氣的戰機,王勇的內心難掩喜悅。喜悅之後,巨浪般的壓力與緊迫感向王勇襲來。從岸基三代機改裝艦載機,從生理到心理都要“重構”,最重要的是克服過去長期飛行累積的“肌肉記憶”。
這不僅是王勇要面對的難題,也是當時每一名改裝艦載機飛行員要面對的現實困難。想要真正跨進“尾鉤俱樂部”不是說說而已。如果做一個更加細緻的量化,就是要讓時速幾百公里的艦載機準確降落到比一個半足球場還小的區域,並在極短的距離內,精準鉤住4道攔阻索中的一道。稍有差池,輕則戰機衝出跑道墜入大海,重則如一枚高速飛行的導彈砸向航母甲板。
為了練好反區操縱,王勇和戰友們“幾乎把鋪蓋捲兒都搬到了模擬機旁”。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們“飛行”的快與慢、他們“腳步”的大與小,與中國航母艦載機事業緊密相連。
30多歲的王勇成功透過航母資質認證,他飛上航母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飛上航母前,王勇曾對著航母模型仔細研究。那一片被艦載機飛行員們稱為“黑區”的地方,對他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晝間航母資質認證,這是飛行學員駕駛殲-15戰機阻攔著艦瞬間。
黑區,一片像孩子們刮畫的一片區域。每次艦載機起降,都會在航母甲板上疊加上幾道漆黑的輪胎擦痕,時間累積,擦痕越積越深,“黑區”由此而來。
對王勇和戰友們來說,每一次以身體承受輪胎與“黑區”巨大摩擦力的瞬間,都是一次對未知的探索,都是一次以生命赴使命的衝鋒。
在王勇的書櫃裡,珍藏擺放著具有紀念意義的鴨舌帽。其中兩頂黃色的、繡有“TOPHOOK”字樣的帽子,是他取得了兩次“金尾鉤”得到的。難怪,不少學員私下把他看做是“飛行技術天花板”。
王勇的偶像又是誰?
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之前,王勇曾是著名的“海空雄鷹團”的一名飛行員。那時,還是個毛頭小夥子的王勇把自己的飛行大隊長當成了追趕的偶像。這位大隊長,不久之後“神秘”地離開老單位。再見時,他已是成功著陸航母第一人——戴明盟。
追隨著偶像戴明盟的航線,王勇來到了艦載機部隊,成為早期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之一,成為值得信賴的LSO。王勇從偶像的手裡接過旗幟,成為了新一代“飛鯊”教頭。王勇無時無刻不在體味著祖國海空帶給自己夢想成真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即使飛過許多許多次,王勇依舊會被大海的廣闊震撼,就像從前,遙望大別山,年少的他總會感到一股力量在心中迴盪。依靠大山,又渴望走出大山,可能是每一個生在山區的少年心中的糾結。有一年春節,父親帶著只有10歲的王勇去給人拜年,王勇收到了生平的第一筆“鉅款”——一份200塊的壓歲錢。回家的路上,懂事的王勇把錢塞進父親兜裡,然後陪著父親走到集市,用這筆錢買回了給家裡遮風擋雨的玻璃。上軍校,王勇會把每個月的津貼全額寄回家中。每一次在匯款單上籤下自己名字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長大了。
一路飛翔,王勇飛上了最先進的戰機,見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過遼寧艦到訪中國香港時的熱血澎湃,還捧回了一枚“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輕“飛鯊”。輕輕撫摸殲-15的尾鉤,王勇說:“什麼是新時代?就是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夢想成真的時代!”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這是時代的饋贈,他們也必不會辜負時代!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夢想成真,孫寶嵩、王勇、曹先建、丁陽、羅胡立丹、祝志強、楊勇、艾群等早期艦載機飛行員選擇集體轉身幕後,託舉更多年輕飛行員駕駛“飛鯊”戰機飛上航母。在他們精心培養下,年輕一代艦載機飛行員快速成長。
那一次,一條簡短的訊息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熱榜——
海軍航空大學某部組織艦載機飛行教官進行夜間航母資質認證。此次資質認證標誌著該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已具備艦載戰鬥機晝夜間全時域教學能力。
網友喜歡用“字少事大”形容這樣的新聞。的確,這簡單的兩句話背後,是艦載機飛行教官在教學領域的又一次拓荒,是他們為精準對接戰鬥力的又一次衝鋒。
茫茫夜色中,羅胡立丹駕駛的殲-15彷彿開啟了“隱身”模式。白天,從空中俯瞰航母,只有火柴盒大小,能夠成功著艦已是不易,現在,留給羅胡立丹的唯一標識,就是海面上那兩道搖曳的指示燈。
艦載機夜間起降,困難與危險都幾倍於晝間起降,但,這又是航母戰鬥力生成的關鍵技能。
“整個人像是陷入了無底洞,周圍沒有任何參照物。”羅胡立丹這樣形容夜間飛行,“這時候,心理素質是第一位的。”
進入航線,對準中線,放下尾鉤,準備著艦!此刻,在羅胡立丹的臉上幾乎看不出任何表情,讀不出任何情緒,只有一雙銳利的眼睛閃著自信而堅定的光。
戰機輪胎與航母甲板親密接觸,有力的尾鉤鉤住了鋼鐵“琴絃”,膠煙趁著夜色迅速散開。羅胡立丹抬起頭,眼前依舊一片漆黑,但他已給航母艦載機事業又點燃了一盞明燈。
飛行教官羅胡立丹。
時光年輪,記錄每一個人的變化;時代際遇,塑造每一個人的人生。這看似巧合的一天,實際上蘊藏著必然——那是自詡平凡的英雄們,在一個個艱難時刻奮力跋涉後,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榮耀時刻!
“很多學員都會把你們當成偶像。”與新一期飛行學員聊天后,記者向王勇轉述了學員們的感受。
王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說道:“追趕我們,成為我們,超越我們,這是我們作為教官最大的期待。”
要填滿這份期待,需要學員的不懈努力,需要教官的燃燭奉獻。這奉獻裡,有他們十多年的飛行經驗,有他們“吵”出來的飛行教材,還有他們悄悄埋藏在心底“想飛”“愛飛”的夢想。
王勇的“想飛”偶爾會暴露在朋友圈,一張純淨湛藍的天空照片會讓他“心癢癢”;羅胡立丹的“愛飛”偶爾會暴露在帶飛學員時的微表情裡,每當學員提出讓羅胡立丹幫忙保持下飛機姿態,羅胡立丹總是嘴上拒絕,手卻誠實地抓住操縱桿……
飛行教官丁陽。
丁陽轉身成為教官後,愛人曾問他:“不在一線部隊飛行了,遺憾嗎?”丁陽回答:“雖然我現在少了去一線部隊飛行的機會,但是我正在培養千千萬萬個‘我’去飛行、去戰鬥!但如果有一天祖國需要,我會和他們一起飛向前線!”
在丁陽的筆記本里,抄錄著一首詩歌:“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讓平凡的我們去創造新世界的開始。”在他的眼中,夢想是飛行最好的燃料。而他和戰友們,正在成為每一名學員成長航線上最強勁的助推劑!
教師節,每一名教官都收到了學員送來的小禮物和一張專門訂製的賀卡。王勇至今捨不得拆開禮物的包裝。包裝上,“執教海天 為戰育人”八個字深深打動著王勇的心。丁陽把賀卡珍藏在書櫃中最顯眼的位置。開啟賀卡,一支矯健的雄鷹正振翅高飛。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過去,我們一直仰望別人;現在,我們只需仰望未來!
走近艦載機飛行教官會發現,他們的夢想航線早已在一次次起飛著艦中,與國家的夢想“航線”融為一體。在奔往未來的航線上,他們都願躬身為橋、俯身為路。
在前行中,艦載機飛行教官們是、也必然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背影,在他們眼中,有的只是加速起飛、平穩著艦的航線和對未來的無限希冀。望著他們的背影,我們看到了強軍時代在他們身上刻下的痕跡,也找到了他們在航母艦載機事業上立起的座標。
一批又一批渴望擁抱海天的年輕人,正在他們背影的引領下啟程,追隨著他們滑躍起飛。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