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身體和牆面呈垂直狀,放繩、一躍而下、收繩,動作乾淨利落,身後藍天映襯,彷彿一隻展翅雄鷹。日前,這個短短几秒的高空速降動圖引得眾多網友熱議,直呼“帥炸天”。動圖中的女性是一位藏族姑娘,名叫達娃卓嘎,她是我軍一名特戰女兵。
事實上,這並不是達娃卓嘎第一次走紅網路,此前一段“藏族女狙擊手一槍打斷導火索”的影片,就曾讓她走進大眾視野。然而,這個很多網民眼中的女神槍手,在入伍之初卻是一名“差生”——漢語基礎幾乎為零,射擊成績也不理想。不甘平庸的她沒有選擇安於現狀,而是拼命學習、訓練,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最終憑藉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完美“逆襲”,在綠色軍營實現了自我蛻變,也達成了最初的夢想——“當兵,就要當最好的兵。”
“最好的兵”,四個字擲地有聲,不因性別降低自我要求,也不因最初的劣勢而有絲毫鬆懈,達娃卓嘎的夢想是每一個選擇穿上軍裝、拿起鋼槍的軍人共同的心聲。軍營這個廣闊的天地,給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平等的舞臺。
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硝煙散去的今天,人民軍隊從來都不缺少英姿颯爽的鏗鏘玫瑰。長征路上,就曾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婦女獨立團,它誕生於川陝革命根據地,由200多人的婦女獨立營逐漸發展而成,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也是我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婦女武裝。
《祁連山的回聲》是一部表現紅軍婦女獨立團戰鬥經歷的影片, 圖為劇照
這支隊伍的出現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在紅軍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以前,當地廣大婦女一直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民謠“只有男州,沒有女縣”和“馬有籠頭豬有圈,婆娘有個男子漢”,就是當時婦女地位的真實寫照。紅軍到來後,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和紅軍把婦女解放看作是贏得革命勝利的巨大力量,並且制定了一系列解放婦女的方針政策,提出“婦女在政治上、經濟上、教育上與男子一律平等”,規定了婦女在集會、結社和獲得土地等方面的權利,明確昭示婦女有結婚、離婚的自由……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這些曾經社會最底層的女性,人身自由了,地位得到了社會承認,堂堂正正地當了紅軍,她們參與革命的願望分外強烈。“當年4.2萬平方公里、人口600餘萬的川陝蘇區,婦女200多萬,而參加蘇維埃革命鬥爭的青壯年婦女,多達30萬人以上。”可以說,彼時沒有哪個國家和哪支軍隊擁有如此眾多的女戰士。
從小就飽受磨難的娘子軍,把革命當成了活著的唯一目的,她們吃苦耐勞、不畏生死。除了必要的佇列操練外,女戰士們還要進行投彈、射擊、刺殺等軍事科目的訓練,為了不輸於其他人,她們訓練得比任何人都要刻苦。參加了紅軍,就一心一意戰鬥,她們就這樣負重前進,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
部分長征女傑合影,左起:陳琮英、蔡暢、夏明、劉英
經過艱苦的訓練,女戰士們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她們不僅是一支出色的後勤部隊,還是一支善戰的戰鬥隊。她們組成戰場運輸隊,有的揹著四支槍和一箱子彈,有的揹著上百斤的糧食和鹽巴,在陡峭的山林中跋山涉水,從不停歇;她們搶救傷員,冒著生命危險奔跑在戰火和槍林彈雨中,克服重重困難,把傷病員全部運送到安全地點;她們參與戰鬥,“五百農婦繳一團”的故事被當作奇聞刊登在當時的媒體《蜀笑通訊》和《中國論壇》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也成就了堅強不屈的長征女兵。在那腥風血雨的歲月裡,年輕的女兒們在黨的指引下,抗爭不公命運、投身革命的故事還有很多。90多年前,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胡毓秀、楊慶蘭、陳兆森等30多名女兵就在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中,成為人民軍隊的第一批女兵;紅軍時期,第二獨立師組建的女子軍特務連就是第一支由女青年組成的正規武裝,史稱“紅色娘子軍”……
海南瓊崖紅色娘子軍的戰士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古往今來,莫不如是。新時代新徵程,更多的女軍人走上作戰一線,走上主戰崗位。這些懷揣從軍夢、報國志的女性把個人的理想融入鏗鏘的強軍使命,以颯爽的英姿投入到火熱的練兵備戰實踐。從第一支海軍女子陸戰特遣隊,到火箭軍女子導彈發射連,從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到遨遊太空的首位女航天員,在戰鬥最前沿,女性的身影屢見不鮮。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
鳳凰涅槃必然經歷烈火的磨練與考驗。戰爭不分性別、年齡,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打勝仗。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女性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戰員,往往會比男性吃更多苦頭、克服更大阻力、作出更多犧牲。在這裡,每一個人建功立業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在這裡,只有強者,才能贏得尊重、贏得勝利。
未來戰場呼喚更多有報國志向的青年。我們堅信,每一名投身軍營、矢志強軍的軍人都能在未來戰場上撐起一片天,成為祖國的驕傲、人民軍隊的驕傲,不論性別。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