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冬季釣魚是人找魚的過程,因為水溫比較低,不耐低溫的魚類活動量很小,即使是耐低溫的魚類,也會躲藏在水底水溫高的區域內,活動能力大大降低,如果能找到魚群的活動範圍,也就能有一個好收穫。
就拿比較耐低溫的鯽魚來說,即使在水溫1-2°的時候也會開口覓食,但鯽魚的習性為:天氣炎熱的時候小群活動,尤其是夏季魚群更小,魚情差的話甚至只有三五成群;而到了冬季隨著水溫的降低,鯽魚喜歡大群活動,如果資源比較好的話,鯽魚群能達到幾十條或者上百條一群。
而鯽魚魚群活動的範圍內,可以稱之為魚窩,如果能夠找到它們的活動區域,把釣位放在魚窩內,也就不怕釣不到魚,那麼要如何尋找?有3個地方,可以做個參考。
01食物多的地方
魚類在水域內生存需要食物,食物比較多的地方,能夠吸引大量魚類前來覓食。而冬季鯽魚並不停止覓食,如果某一片水域內食物多,鯽魚就會在這些地方聚集,那麼冬季哪些地方食物比較多?
其實不管是冬季,還是其他季節,水草邊是食物最多的,水草的嫩葉、莖葉、草籽、水草內生長的昆蟲等都是魚類的食物。而鯽魚為雜食性魚類不挑食,自然水域內只要有食物就能把它們吸引過來覓食,而水草邊可以說是一個天然魚窩,在這些地方釣鯽魚效果比較好。
但是冬季的水草邊不是隨意選的,有句話叫:“草密釣草稀,草稀釣草密”,意思是水草茂密的水域內釣水草稀疏的地方,水草稀疏的水域內釣水草密的地方,但是冬季不一定,因為鯽魚的活躍程度不高,所以選擇方面會有一定的差異。
那麼冬季怎麼釣水草?在小水面如果天氣比較好陽光明媚,釣水草前方就行了,因為水草處一般水淺,水草前方升溫比較快;如果氣溫比較低,晚上氣溫達到0°或者0°以下,還是釣茂密的水草中間。
02溫暖的水域內
冬季氣溫低,水溫隨之降低,而魚類自身並不產生溫度,它們自身的體溫和水溫相同,當水溫升高,魚類的體溫隨之上升;當水溫降低後,魚類的體溫也隨之降低。冬季魚類的體溫低不愛活動,但是如果某一片水域內水溫比較高,它們就會在這些地方停留。
而冬季深水的水溫相對來說比較高,尤其是在3-5米深的情況下,水溫比較高,又不缺少食物,魚類會在這些地方停留,尤其是大水面。如果冬季在大水面釣魚,選擇深水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誘魚困難,如果以前打窩的話沒有問題。
除了深水外,淺水也不要放過,所謂的淺水指的是小水面,小水面整體水深很淺,甚至只有不到2米的水深,在這個深度淺水和深水水溫相差無幾,不需要釣最深處。只需要根據天氣的情況選擇水深,如果天氣晴朗陽光比較好,淺水的水溫升溫比較快,釣1米左右的水深就行了,如果天氣不好水深可以稍微深一些。
溫暖的水域並不是只有大水面的深水,和小水面的淺水,避風向陽面、東西走向的河道南岸等等,這些地方在冬季受到陽光的直射,水溫升溫比較快,魚類容易聚集。要根據河流或者水面的走向選釣位,而不是到了之後直接開始釣魚。能根據天氣情況,結合水面的情況,對於魚窩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是好收穫的前提。
03能藏身的地方
鯽魚在水中是怎麼生存的?它們有沒有面對生存壓力?透過水下攝像機觀察魚群的動態,可以肯定地說:“它們壓力山大”!不僅要面對水域內的危險,還要面對來自水面的危險,可以說它們生存環境是“草木皆兵”!
尤其是小個體鯽魚它們在水底生存,需要面對掠食性魚類的攻擊,還要防備水域內出現的迷魂陣、絲網等等,如果一條鯽魚能長到半斤重,不知道經歷多少風吹雨打,不知道逃脫過多少捕食者的攻擊,不知道逃脫多少陷阱,如果沒有一身本領,不知道怎麼去藏身,早就進入掠食性魚類的肚子中,或者進入捕魚者的腰包。
其實釣魚人都知道,水域內障礙物附近,比如:倒伏的樹下、凹凸的水底處、水草附近等等,這些地方不管是大魚,還是鯽魚明顯比較多。不管在冬季還是其他季節,魚類都會在這些地方躲藏,不僅能獲得食物,對於自身的安全也有一個保障。
如果在河道內找到這些地方,可以當做一個釣位,這些複雜的水域內相對於平坦的水底,雖然給垂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魚情一般不錯,釣鯽魚的話沒有問題,如果在這些地方釣大魚的話,對於遛魚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說能找到這些魚類藏身的地方,爆護不爆護不敢說,最起碼收穫不會太差。
最後:還是那句話,冬季釣魚主要是找魚的過程,只要能找到魚窩就能有一個好收穫。找到魚窩主要根據食物、溫度、藏身這3點,滿足條件的釣位都是一個不錯的釣位,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