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諺有云:“夏季魚找食、冬季人找魚”!
隨著全國性的普遍降溫,多數地區最低氣溫達到了零度以下,這對於一些擅長冬釣的老師傅而言,一年中最好的釣鯽時期才剛剛開始。
昨天我看了本地傳統釣老師傅“彭城淮海”的影片,老人家在某河道“甩大鞭”連續釣獲了數尾大板鯽,玩的是不亦樂乎。
何謂“甩大鞭”?我之前曾寫過相關的文章,但因時間久遠一些新朋友並不瞭解。那麼又到一年冬釣季,此番重新提及希望對您的作釣有所幫助。
“甩大鞭”是流行於我們蘇北地區的特殊玩法,適合冬季低溫時使用。它與臺釣拋竿所謂的甩大鞭不同,實屬於找魚釣的模式。
眾所周知,低溫會導致鯽魚的活性降低,其遊動範圍以及食量均有所減弱,通常會抱團窩在河道中的某個水域。這種現象多會出現在冬至前後,氣溫低於零度以下河道還未完全封凍的時期。
基於此,一些老年釣友會憑藉傳統長竿的優勢,將鉤餌盪到河道的深水區,透過提、拉、逗、拽或由深至淺的拖釣尋找魚口,且具有較高的中魚率。
通俗地講,就是將鉤餌好巧不巧地扔到魚窩附近,透過逗釣吸引鯽魚注意從而產生覓食行為。這裡說個題外話,魚類的側線亦能夠感知周圍水壓的輕微變化,繼而產生探索欲。
所以甩大鞭的操作較為隨意,不需要作窩,僅是到處甩甩就會有不錯的漁獲,而一旦中魚其漂相與常規漂相併無差異。
看到這裡有臺釣愛好者會講,傳統釣和我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
冬季臺釣通常會使用較長尺寸的釣竿,與傳統釣竿相比其兼具輕、硬、挺的特性,加之使用的是齊竿線,理論上更適合甩大鞭。
比如在冬季等待發窩的過程中,可以持竿在窩點之外到處甩甩或許就有驚喜。要知道水溫越低相應的鯽魚進窩的時間就會越長,過早地在窩中下竿純屬於浪費時間和體力。
我之前釣魚時,打窩後多會選擇刷手機來消磨時間,可在冬季的戶外人就呆不住了,此時持竿到處甩甩,不僅有魚可釣同時又能鍛鍊身體。
用老師傅的話來說,“沿著河道走走釣釣,渾身熱乎乎地真舒服”
此外,當窩中沒口時不妨在窩點附近嘗試類似的操作,中魚率亦會有較大的提升。
正如上週降溫前,我在某河道垂釣時就曾遇到過類似的場景。兩個窩點長時間的逗釣均沒有魚口,抱著試行的想法在窩點附近甩一甩,結果連續釣獲板鯽。
那麼,甩大鞭有何技巧呢?以下是我個人的垂釣體驗,僅供參考!
首先,這種釣法適合垂釣跨度較窄的河道,如此才更容易拋至較深的水域找到魚群。
其次,線組搭配仍應以小鉤細線為主,紅蟲作餌,立漂或七星漂均可以施釣。
鉤型選擇方面,七星漂可選用五號海夕朝天鉤,雙鉤子線可搭配5號溪流鉤避免跑魚。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立漂甩大鞭時可直接釣跑鉛或調平水釣高目;七星漂則需要增大豆漂之間的距離,以上兩種操作能夠有效對應水域的深淺不一。
最後,在施釣時應多拋竿、勤逗釣且需要較大的耐心慢慢地搜尋,一旦找到魚群可在同一位置附近反覆施釣,則極有可能進入連竿狀態。
事實上,“甩大鞭”與岸筏串鉤搜尋的原理及其相似,而近些年較為流行的“球漂釣“、“路滑”等釣法與之同出一轍,均屬於冬季人找魚的模式,您學會了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