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到底釣深還是釣淺呢?說法有很多,實戰上卻很難整合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究其原因,有兩個。
1、幅員遼闊,地域特徵導致水情不同,北方冰天雪地,水面冰封,水中的魚普遍缺氧,所以魚的上浮比較常見,南方晴天對中上水層水溫影響明顯,魚在不同的時間段,遊曳的水層會不一樣。
2、南北方水域中的魚種不同,生活習性不一樣,在北方,體型小一些的魚基本上都沒有進食慾望了,而在南方,小魚鬧窩,依然釣友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也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我們在冬釣時,釣深還是釣淺,很難統一一個標準的說法,但是,釣深和釣淺代表著不同的垂釣思路,對漁獲的而影響自然也不一樣,那麼,我們到底在冬釣,選擇釣深還是釣淺,到底要遵循哪些參照呢?
一、水溫
影響氣溫的因素非常多,對我們來說,最為直觀的就是戶外活動時,是否舒適,過高或者過低的氣溫,對人體都會造成不適。
這種影響,同樣會導致水溫的變化,因為魚是變溫動物,水溫不超過魚的生理感溫閾值,能夠適應水溫的變化,魚就會保持活性,就會有攝食慾望。
冬季水溫低,導致水域中的生態環境糟糕,魚能進食的食物來源非常少,大多數魚在極低的水溫環境下,都會停止攝食,減少活動,以減少脂肪消耗。
而棲息地普遍水溫相對較暖,氣溫越低,魚群的棲息區域就越深,反之,氣溫較高,中上層水溫較暖,魚群也會遊曳到中上水層取暖。
所以,第一個參照,取決於氣溫,氣溫高則釣淺,氣溫低則釣深,不論陰晴、不論颳風或者風向如何,基本上都可以遵循這樣的參照,如果我們要更精準一些,不妨再參照一下第二個標準。
二、溶氧
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需要氧氣,水生動物以水中的溶解氧為主,溶氧越充沛,魚的活性越足,活性越足,遊曳範圍就越廣,體能消耗越大,對食物的需求就越旺盛。
在冬季,即便水溫比較低,也一樣會遵循這個生理習性,只不過,我們必須要考慮到三種情況。
1、冰封的水面,冰孔開的少,則釣越深越好,因為水面被冰封住,溶氧極其有限,水越深,水溫下降的越慢,溶氧即便少一些。
釣深魚口也比較好一些,即便我們開了冰孔,有魚浮頭,用不了多會,也會下沉到深水區,事實上淺水區的溶氧,也很糟糕,所以基本上是不太建議釣淺的。
2、未封冰的水面,風從近岸刮向水域中心,釣淺水比釣深水好,雖然深水的水溫比較高,但是淺水的溶氧更充沛,魚的活性也更足。
3、風從水域中心刮向近岸,釣深水比釣淺水更好一些,因為風團裹挾著水汽,水越淺水溫越低,所以即便溶氧充沛一些,魚也不願意遊曳到較冷的淺水區域。
在實戰中,釣深還是釣淺,不能僅憑想象,更需要理論結合實戰,結合地形,結合水勢,然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要人云亦云,親自試試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