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即便是在燃油車領域耕耘數十年的合資品牌車企,也逐漸步入新能源的賽道,更別提BBA這類豪華品牌了,各類豪華純電車更是層出不窮。那麼,在這場新能源市場的大戰中,使用增程混動的理想ONE,勝算幾何?
新能源技術有幾多?
目前,市面上存在著多種新能源技術,也許這些技術走的路線不同,調性也不太一樣,但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並降低車主的用車成本。
對於許多大城市的消費者來說,PHEV車型或許最令人熟悉。
PHEV車型一般擁有著容量不低的電池,電機的功率也一點不低。通常情況下,PHEV車型會擁有50-100公里左右的純電續航能力,系統的功率也基本在200-400馬力之間。而在滿電以及滿油的情況下,PHEV車型不管是在動力響應上,還是在燃油經濟性上都表現十分出色(代表車系為比亞迪DM-i、沃爾沃T8 RECHARGE系)。
至於純電BEV,或許是自主造車新勢力以及新能源界的後來者最喜歡走的路線。
比如小鵬(P7、)、蔚來(ES6、ES8)、大眾(ID系列)、奧迪(e-tron系列)等等。由於結構的差異,不少車企會重新開發一套底盤架構,當然,也有些車企選擇使用“油改電”的方式將原有燃油車的底盤架構進行重新最佳化並適配自家純電車。沒錯,目前純電車的續航相比起前幾年有了不小的增長,但這基本是建立在不斷放大車內電池容量所得來的結果。若遇上嚴寒天氣,由於電池化學活性的降低,車輛的續航能力將驟減至標稱續航的50%左右。
相比起PHEV或者BEV路線,增程式混動(REEV)或許是混動界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混動結構。此類車型的發動機一般不參與直驅,一般以增程機的角色存在著。動力輸出基本由電機負責,理想ONE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當然,此類使用增程式混動結構的車型,也和PHEV車款一樣擁有不小的動力電池容量,比如理想ONE搭載的40.5千瓦時動力電池組,足以支援理想ONE以純電的方式行駛188公里。而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理想ONE則能實現108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實力還是不可小覷的。
各類新能源結構的缺陷是?
其實,不管是PHEV、BEV還是REEV,都有各自特性。而這也是消費者購車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要說PHEV車型最大的缺點,或許是在饋電狀態下的油耗表現了。就以沃爾沃旗下的T8插混車型為例,在饋電情況下動力系統基本由燃油發動機負責輸出,所以在燃油經濟性上基本和普通的燃油車並無太大差異。或許比亞迪的DM-i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產能的短板明顯不是一時半會能改善的。而相比起純EV結構,PHEV依舊保持了發動機這一結構,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依舊能感受到發動機的“咆哮”,對於那些不得不選擇PHEV的買家來說,這也算是一種慰藉了。
至於BEV車款,最大的缺陷或許在於冬季續航的衰減上。尤其使用PTC制熱空調的純電車,在冬季電池活性不佳以及“海量”的空調能耗下,BEV車型的續航基本只能維持在標定續航的50%上下。所以,除了超長續航版本的車型,普通的BEV車款冬季續航能力大多保持在200公里左右,除了能滿足基本的通勤所需,中長途出行簡直是奢望。
而在REEV也就是增程式架構的車型上,同樣會出現冬季純電續航衰減的現象,而這也是冬季驅動電池活性低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增程器的作用便顯現出來。沒錯,理想ONE的增程器在基礎排量上並不大隻有1.2T,但對於大部分的使用工況來說,這臺1.2T的增程器都能滿足。所以,即便是遇到嚴寒氣候,理想ONE在混動模式下的續航依舊“能打”。
如何看待大眾中國CEO馮思翰的diss?
相信不少人關注到了這個話題,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現疑惑。畢竟,一向謹言慎行的大眾中國CEO居然釋出如此言論,勢必會引來消費者們的廣泛討論。
也許有人說,在這種情況下,理想該如何接招?
對於成立時間不長的理想來說,一切言語上的反駁都是蒼白無力的。畢竟消費者對大眾品牌的信任早已根深蒂固。所以,理想一開始也選擇緘默,同時也忍受著各界的謾罵與質疑。
不過,到了十一月,這種情況則發生了變化。
理想之前公佈了11月份的銷量資料——13438臺的銷量成績足以證明理想ONE不是什麼“智商稅”,如此銷量也一舉超過了大眾在中國投放的中大型SUV之和(ID6系列、途昂、攬境以及途銳),而這也為理想汽車提供了反擊謠言的可能。畢竟,如果一臺車不環保、不節能,消費者還有可能會選擇麼?
結束語:
其實,不管是走PHEV路線,還是選擇EV路線,都有廠商自身的理由。而選擇REEV路線的理想,勢必會在產品投放之初引來消費者不小的爭議。不過,就市場的銷量來看,使用增程架構的理想ONE還是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肯定。所以,花30多萬選擇理想ONE,並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