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這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經常被我們用來形容和某某人之間非常要好的關係,尤其是在古時多用來形容互相結交為異姓兄弟姐妹,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為八拜之交,共圖大業;隋唐好漢瓦崗寨四十六友賈家樓結義,結為八拜之交;梁山泊一百零八單將聚義廳結義,結為八拜之交。對於“八拜之交”這個詞背後的歷史典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值得我們一起來學習。
1、“八拜之交”之——知音之交(伯牙子期之交)
知音也謂知己,指非常瞭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知音難得。如我們常說的:“人生得一知己足亦”。
知音之交的是講的伯牙和子期的歷史典故。俞伯牙與鍾子期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這個歷史典故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這兩個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2、“八拜之交”之——雞黍之交 ( 正規化張勳之交)
雞黍之交是講正規化和張勳之交的歷史典故。正規化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讀書後兩人同歸鄉里,正規化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時光飛逝,白駒過隙,很快約定的日期將至就要到了。張劭就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道:“分別了兩年這麼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正規化就一定會按約定的時間到來”,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見面的這一天,正規化果然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八拜之交”中的“雞黍之交”就是源於上述故事,實際上此故事強調的乃是“守信之交”。那麼為何此故事要稱為“雞黍之交”?那是因為《後漢書》的這段故事被元朝的宮廷改變為劇本《死生交范張雞黍》。因為這個劇本比《後漢書》深入人心,就這樣“雞黍之交”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
3、“八拜之交”之——膠膝之交 ( 陳重雷義之交)
膠漆之交是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志趣相投、親密無間。古時就有“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之說。
膠膝之交是講陳重和雷義之交的歷史典故。東漢年間,分宜洞村人陳重自幼與南昌人雷義為友,兩人同師學習,都是飽學之士。當地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陳重非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向太守申請了十幾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義也當上了孝廉這事才罷休。後來陳重與雷義都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代替同時做官的一個人受罪,被罷官免職。陳重見雷義離去,自己也緊跟著以有病為由辭官回了家。回家後,刺史舉雷義為茂才,雷義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這個歷史典故出自《鯁直張千替殺妻》。
4、“八拜之交”之——刎頸之交 ( 廉頗相如之交)
刎頸之交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形容友誼和感情很深。
刎頸之交是講春秋戰國時期的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趙國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本就看藺相如不順眼,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馬就火冒金星,不服氣了,並且暴跳如雷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慢慢就傳開了被廉頗聽到,於是他拉下老臉,脫下戰袍,心甘情願地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負荊請罪”。兩人終於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5、“八拜之交”之——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之交)
管鮑之交這個典故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管仲特別窮,鮑叔牙特別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互相信任。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6、“八拜之交”之——忘年之交(孔融禰衡之交)
忘年之交是指不拘年歲、輩分,年齡不相當的人所結成的深厚友誼。
孔融禰衡之交這個典故出自《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東漢末年,當時禰衡15歲年少有才,拜孔融為師,此時的孔融已近四十歲,但是和他相處的很融洽,結交為好友,兩人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是他們能夠互相欣賞成為忘年好友。
7、“八拜之交”之——捨命之交(左伯桃羊角哀之交)
捨命之交是來自於“羊左”的典故。這個典故目前認為最早出自西漢《烈士傳》,說的是西漢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求見楚元王劉交(漢代分封的諸侯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8、“八拜之交”之——生死之交(劉備、關羽、張飛之交)
生死之交的典故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們之間的情誼超越生死,令後世之人敬仰數千年。生死之交可以為彼此拋棄金錢、權利、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真心真意,同舟共濟。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