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練太極拳的人會告訴別人,太極拳要像讓人踩上西瓜皮一樣,身不由自主,沒來得及反應就滑倒了。又要像讓人踩在球上,進不敢進,退不敢退。
這些話看上去都很美,但也只是個比方,並不能實現。
我們在控制別人的時候一般是透過上肢,無法給人家腳下像踩西瓜皮或球一樣失重。一般都是給對方力,讓我成為對方的柺杖,達成雙方間的平衡。我突然抽掉力,令對方失衡,而自己早有準備仍然保持平衡。也即我常講的先與對方合上,分出輸贏就是分開,也就是“合即出”。與對方勁合上,我成了對方身體的一部分,對方要摔我就是摔他自己,我如突然撤出,他就失去平衡。因此,捨己從人其實還是由我,不是真的被動。是與人合時主動從人,就跟自覺地排隊似的,而分開時也是主動脫離。
當然,如果把對方的力引偏也能拔根。要讓對方前俯後仰,無非就是改變對方來力方向,或向其後,或向其前,再在慣性的雙重作用下,對方就會前俯後仰。
至於用腿或腳拔對方的根,在拳裡是有,但比賽規則和民間規則都不允許。
至於踩球上,我看人家那些雜技運動員倒是揮灑自如。不但能踩球上來回動,還能在球上做各種高難度動作。因此,並不適合在太極拳方面打比方。
這些說法最大的害處就是把太極拳的實用性限制在推手方面。如果對方是打,那都是不持續的來力,很難從容把握。也不能只侷限在讓對方失衡上。
平衡只是太極拳的一部分,破壞平衡也不是它的全部。
西瓜皮破壞人的平衡,是因為地上摩擦力小,人與西瓜皮間摩擦力又小。球也是因為摩擦力小,與地的接觸面積小,靜態的慣性小。人與人對抗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就是本來雙方互相用力是平衡狀態,突然一方抽掉力,對方失去平衡。或者本來就未與對方達成平衡,改變對方來力,或者加力,把對方原有的平衡狀態破壞掉。
因此,我們領會別人講拳,一定要正確,一定要動腦子,不要輕易相信。講拳的人也不要亂比方,要儘量表達得接近,儘量少發生歧義。比如人無法做到別人腳下的西瓜皮,這與令對方失衡的相似性差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