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上映,主題曲《我的祖國》趁勢又火了一把。電影中的畫面再配著這首歌中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不禁讓人熱淚盈眶。如果說哪首歌最能代表國人愛國、思鄉的情感,那一定是這首歌了,曾有無數海外同胞在聽到這首歌時潸然淚下。
《我的祖國》再次爆火,這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這首歌的詞作者喬羽老先生還活著嗎?倒不是聽眾不尊重人,而是這首經典歌曲太過久遠了,自《我的祖國》1955年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耳中,到現在已經過去66個春秋。因此對喬羽老先生不熟悉的人問出這樣的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老先生仍然健在,如今已有94歲高齡。
可能許多人聽歌的時候不會關注到喬羽老先生的名字,但他卻從未缺席過我們的生活,從童年到中年,喬羽先生的歌一直陪伴在我們耳邊。比如我們這代人童年時聽的《大風車》、小學合唱比賽經典曲目《讓我們蕩起雙槳》、每年春晚必備節目《難忘今宵》,這些歌曲的歌詞均是出自老先生之手。
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讀者就明白喬羽老先生的地位了,這樣一位作詞界泰斗,如今仍然健在當然是一件好事。下面筆者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喬羽老先生的故事吧。
新中國作詞界“泰斗”
說起作詞家,現在人的腦海中總是會想起林夕、方文山等知名人物,不過這些人在喬羽面前也得恭敬地叫上一聲前輩,可以說當今中國,喬羽才是作詞界實實在在的泰斗級人物。
1927年喬羽出生在山東一個貧苦家庭,全家的生活幾乎都由哥哥一個人賺錢維持。由於家庭貧困,喬羽上學的機會非常難得。後來他上學的開銷越來越大,僅靠哥哥一人實在捉襟見肘,正在上高中的喬羽,就在附近的小學找了一份兼職教員的工作。
儘管生活磕磕絆絆,但好在喬羽還能繼續讀書。不過當時國家正處於戰亂時期,想要安穩讀書簡直是天方夜譚,高中上完後喬羽的求學之路幾乎就中斷了。直到抗戰結束後,喬羽接觸到了在山東的黨組織,他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人老實可靠,組織內許多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年輕人。
1946年,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喬羽得以繼續攻讀學業,他來到晉冀魯豫邊區創辦的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讀書。這段時間讓喬羽眼界大開,大學裡他接觸到更多的知識,他在學校裡發表小說、詩歌。同時邊區的大學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與群眾接觸,也為群眾創作過不少秧歌劇。這段經歷為喬羽後來成為一名人民作詞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從大學畢業後,喬羽留在組織中,繼續從事創作工作。由於他平時工作認真嚴謹,創作出的作品深受人民群眾熱愛,黨組織便把他調往華北大學三部創作室,給他更好的創作環境,同時也讓年輕氣盛的喬羽在這裡有更多的時間沉澱自己。
這段時間,是喬羽思想上以及創作風格上飛速增長的時期。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與黨組織的關係更加親密起來。
此後喬羽一直活躍在新中國文藝創作一線。1956年,抗美援朝戰爭獲得了勝利,全國範圍內都在舉行慶祝活動,為了記錄下這一歷史性時刻,長春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電影《上甘嶺》。這年喬羽28歲,有一天《上甘嶺》導演沙蒙突然找到他,請求他幫電影主題曲寫詞。
原本主題曲的歌詞已經寫好了,沙蒙請著名作曲家劉熾譜曲。但劉熾一看到歌詞就對沙蒙說歌詞不行,原歌詞的上限太低了,僅僅是一首抒情歌曲,完全無法體現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此時電影已經即將上映,主題曲卻還要重寫,這可急壞了沙蒙。萬分焦急中沙蒙想到了喬羽,他連忙聯絡喬羽,讓喬羽看了樣片。
喬羽就是戰戰亂中長大的,看到樣片中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他大有感觸,當即就從江西趕往長春。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喬羽、劉熾、沙蒙三人討論了數天,可寫歌並不是隨便就能寫出來的,更何況還是給這樣一部電影寫主題曲。當時沙蒙對兩人說:“我希望有一天片子沒人看了,歌曲也能流傳下來。”
對於喬羽來說,這首歌絕對是他一生中寫得最久的一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中數天,不知道抽了多少煙。
創作這種東西就講究一個靈感,有時候靈感來了就如同才思泉湧。在苦思冥想中,喬羽突然想到之前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江面波瀾壯闊,江水滔滔向東流。他的靈感一下就來了,很快歌詞就被創作出來。
喬羽把歌詞拿給劉熾與沙蒙看,兩人一看就感受到歌詞中的意境,他們意識到這首歌就是最完美、最契合電影的歌。拿到歌詞的劉熾同樣把自己關在家裡,為了專心譜曲,他甚至在門上貼出“劉熾死了”的字條。
原本沙蒙建議喬羽把歌詞中的“一條大河”改成“萬里長江”,喬羽說:這條大河並非指某一條河,而是每個人心中的那條,或許是家門口的那條,亦或是長江黃河,聽到這首歌立刻就能讓人想到祖國、家鄉。沙蒙聽到後認為這個想法非常好,就這樣,一首傳世經典就這樣被確定下來。
《我的祖國》紅遍大江南北,喬羽也由此進入周總理的眼中,後來總理請他參與音樂劇《東方紅》的創作,在此期間兩人積累了深厚的情誼,總理甚至數次請喬羽喝酒。
恰似酒中仙
喬羽老先生一生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這些作品大多離不開酒。他一生嗜酒,無論是創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他總想著來兩口。談及喬羽的酒量,那隻能說千杯不倒。大家都知道周總理酒量非常大,而喬羽則是唯一能與周總理對飲不醉的人。
1958年,志願軍從朝鮮凱旋而歸,周總理設下宴席給他們慶功,考慮到志願軍中傳唱度很高的《我的祖國》是喬羽寫的,便把喬羽也帶上了。本來計劃席間以茶代酒,沒想到將士們看到周總理後情緒非常高漲,總理也被這樣的情緒感染,當即決定把所有的茶水換成酒。
志願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英勇抗擊美帝國主義,身在異國他鄉,幾乎所有人都聽過喬羽的那首歌,每次聽到他們都感動不已。這次喬羽來到慶功宴現場,戰士們都非常好奇,他們想看看能寫出那樣的歌詞的人是什麼樣。
於是周總理在帶人敬酒的時候也帶上了喬羽,一百桌宴席,每一桌都是凱旋而歸的英雄,自然都要喝上一杯。這樣的場面光是想想就讓人害怕,誰能有這麼大酒量?一眾社會知名人士跟著周總理前去敬酒,有的人沒過多久就不行了,到了最後只剩下周總理和喬羽。總理的海量人盡皆知,可誰也沒想到喬羽也這麼能喝。
後來喬羽回憶道,他一生中喝過無數的酒,唯有這一次最為盡興。
關於喬羽喝酒的事還有很多。1962年喬羽為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創作配樂,曾跟隨導演蘇里前往拍攝地山西實地考察。眾所周知山西的汾酒也是出了名的好酒,尤其是杏花村產的。喬羽嗜酒如命,既然來了這裡肯定要嚐嚐這一晉中特色。
此時的喬羽已小有名氣,杏花村酒廠廠長一聽說他和導演要來參觀,趕忙去安排。如果能借喬羽宣傳一下杏花村,那杏花村肯定是大賺的。
喬羽到了酒廠裡,廠長直接把最好的酒拿了出來。一看到酒,喬羽就來了精神,儘管沒有下酒菜,他還是連飲數杯。酒廠壓箱底的酒確實不錯,不一會喬羽就有些醉意了。
看到這裡,廠長覺得這次的目的已達成一半。趁著喬羽的酒勁,他讓人拿出文房四寶擺在了喬羽面前。喬羽平時就喜歡喝酒找靈感,這一次喝了這麼多好酒,自然是詩興大發。
眾人都盯著喬羽手中的筆,想看他能寫出什麼好詩來。可大家都沒想到喬羽抬筆寫到:
“勸君莫到杏花村。”
這下可尷尬了,蘇里一眼就看到廠長臉色不太對,不過喬羽詩還未寫完,大家也不好多說什麼。
緊接著喬羽又寫下第二句:
此處有酒能醉人。
看到這句眾人心中才長舒一口氣,接下來他又寫到:
“我今來此偶誇量,入口三杯已銷魂。”
喬羽不愧是新中國作詞界泰斗,隨手就能寫出如此精彩的詩句。
喝酒不僅能讓喬羽寫出好詩,更能讓喬羽寫出好歌。198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第二屆春晚,適逢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達成共識,央視決定邀請香港藝人登上春晚舞臺。這次春晚意義重大,導演找到喬羽,讓他寫一首歌用作春晚的收尾。這麼重要的一首歌,導演只給喬羽十天的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放在別人身上,肯定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但喬羽卻絲毫不慌。他每天正常吃飯喝酒,偶爾有空了才會想一下歌詞的事情。到了第三天晚上,喬羽一邊喝酒,嘴裡一邊哼著。突然他靈光一閃,沒過多久《難忘今宵》就被寫了出來。
當時導演看了之後非常滿意,春晚上這首歌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自此《難忘今宵》成了春晚必備的節目,這才是陪伴大家長大的記憶。
除了喝酒,喬羽還有其他兩大愛好:抽菸、交朋友,這兩個愛好隨著他年紀的增大逐漸都戒掉了,唯獨喝酒,他確實是戒不掉。其實年紀大了之後,喬羽酒也不能喝太多,只能在吃飯時候小酌兩杯,為此他還給自己寫下兩句打油詩:唯量不大偏飲酒,識字無多要作詩。
以前人們總說適量飲酒對身體有好處,可現代醫學表明喝酒對身體並無益處,甚至會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喬羽喝了一輩子酒,儘管身體還算硬朗,但還是有一些問題。
有一次喬羽突發腦血栓,把身邊人嚇壞了,此時他已經八十多歲,稍有差池必將釀成大禍。他的家人不敢耽擱,直接把他送去醫院接受治療。腦血栓這種病一旦患上很難痊癒,平時也需要控制飲食,尤其是菸酒。一聽說不能再喝酒,喬羽感覺天都塌了,他一生中三大愛好,已經失去兩個。就連喝酒,將來出院也有可能再也喝不到了。
住院的時光讓喬羽感到非常煎熬,護士每天給他輸銀杏液。銀杏液能夠活血化瘀,主要用於治療腦血栓等疾病。有一天護士來輸液,喬羽突然叫住小姑娘說:“給我換個液輸吧。”護士告訴他:“這是疏通血管的,現在最適合你的就是這種液,要不您說說想輸什麼液?”
“五糧液。”喬羽脫口而出,病房的人聽到後都笑了。
喬老先生一生中大半時間都在寫歌詞,他一生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因此有人會稱他為“泰斗”,但老先生其實是不喜歡這個名號的,每次有人喊他“泰斗”,他都會擺擺手說:“我哪是什麼泰斗。”
其實即便喬羽不這樣說,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的謙虛。如果不是這篇文章,相信還有許多人不瞭解喬老先生,儘管我們聽著、唱著他寫的歌。曾有人私底下問過喬老先生,問他死後想在自己墓碑上寫什麼,他回答說:“這裡埋葬著一個寫過幾首歌的人。”
“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
這三句話概括了喬老爺子一生對於榮譽、浮名的態度。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這位老藝術家才是真正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