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沒意識到,當今的世界發展方向正在向“無人”這個概念靠近。無人車、無人機、無人櫃檯、無人工廠等等。現今那些冠以各種科技概念的新發明、新技術,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無人化。
在科技圈、商業圈以及金融圈,只要談到無人技術發展,大家都異口同聲地稱,“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但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在刻意迴避一個問題,無人技術將會使得整個勞動力市場逐漸“去人化”。
目前,亞洲東部國家幾乎都遇到了人口發展的大麻煩。非但日本人口連年負增長,韓國也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現象,甚至是亞洲巨龍的中國人口增速也急劇下降,有學者預測,最快在2025年,中國人口就將進入負增長通道。由於人口是經濟的基礎,所有經濟學理論及模式都是建立在人口學基礎上。一旦人口減少,無論什麼經濟結構的社會都會面臨倒退的壓力。為此,所有國家都會出臺各種鼓勵生育的政策避免進入人口衰退期。
但這次,真正能夠解決人口經濟問題的不是政策,而是技術。現在不管學術界還是商界、金融界,幾乎沒有人真心認為政策能夠逆轉人口發展趨勢。為此,大家也許口頭上還在明哲保身的阿諛奉承,但從他們的實際行動來看,都正在為人口負增長帶來的變化做準備。
最近,日本的造船公司“三和DOCK”(廣島縣尾道市)正在把舊集裝箱船“SUZAKU”號改裝成無人運輸貨船,該船計劃於2022年2月完工。而挪威和芬蘭等國也在積極研發無人運輸貨船。
韓國在無人技術方面的投入也是不遺餘力。三星、現代、起亞等韓國財閥集團也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用於研發無人技術。
而中國的無人技術團陣容更是豪華。
今年7月,美團與上海金山區政府正式合作簽約,共同建設無人機城市低空物流運營示範中心,構建城市末端15分鐘配送圈,同時積極參與無人機標準建設,促進無人駕駛航空行業管理與社會管理的深度融合。在年初,美團的無人機配送已經正式落地,截止今年6月,美團無人機在深圳已完成超20萬架次的飛行測試,配送真實訂單超過2500單。
另一家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在今年6月份與北汽旗下的ARCFOX極狐合作的共享無人車Apollo Moon計劃在2023年車隊規模達到3000輛,為300萬乘客提供服務。而在今年11月,李彥宏在一份內部郵件中稱,無人駕駛出租服務Apollo Go服務到2025年將擴充套件到65個城市,2030年將推廣到100個城市。
被視為國民驕傲的華為在今年6月也宣佈進軍無人駕駛技術。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說:“我們團隊的目標是在2025年能讓乘用車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去年12月初,阿里巴巴投資的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to X週四表示,已經以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小型貨車Pacifica在中國展開無人駕駛汽車測試。
此外,雷軍在公開演講中也多次炫耀小米的無人工廠。董明珠也宣佈格力要打造無人工廠。而其他的一些無人裝置也普遍進入我們的眼簾。有不少人還把自己調戲各種機器人的影片釋出到網上逗大家一樂。
其實,大家應該已經發現,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相比20年前更加先進、便捷。這一切都是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然而,當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的時候,沒什麼人注意到,整個經濟迴圈體系中,人的參與度越來越少了。
當無人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機器替代人的現象就會大規模發生。因為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成本支出、更多的利益必然會促使企業重新選擇生產力。當社會勞動力還較為充裕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被淘汰。在那些被淘汰的群體中,有些還有再學習能力的可以透過再培訓重新尋找定位,但肯定會有一些沒有再學習能力的人最終淪為“無用階層”。
從眼下的無人技術發展進度與人口變化速度來看的話。至少對於中國而言,完全不需要擔心因為人口負增長而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因為在勞動力短缺發生之前,會先發生機器人、AI替代人的大潮流。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無人技術是解決人口經濟問題的最有效方案。並且,由無人技術的普適性,這將是全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任何國家和個人都無法憑藉主觀意志對抗潮流的發展。因為你不選擇無人技術別人會選擇,而別人選擇無人技術後所帶來的競爭優勢會倒逼著你必須選擇無人技術。這種必然性如同熱兵器完全代替冷兵器成為戰爭主要工具一樣。
換而言之,我們可能根本看不到人口衰退帶來的經濟下行危機。更可能的是,在人口衰退影響經濟前,成千上萬的企業就已經大量引入機器人或其他AI產品替代人工。
面對人口衰退危機,在政策層面鼓勵生育延緩人口拐點的到來現在還是主流基調。但最終,還是不得不面對人口衰退的結果。因為政策只能限制多生卻無法限制少生、不生。但對此,也沒必要過度擔憂,因為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接下來將發生的問題做好了準備。可能冥冥之中真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它能夠洞悉未來、高瞻遠矚、提前佈局、運籌帷幄。這股神秘的力量恐怕就是市場經濟內含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