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週一滬深兩市出現震盪,上週調整幅度較大的新能源龍頭股出現了反彈的走勢。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未來新能源發展的空間依然巨大,根據國家規劃,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的發電佔比要達到80%,而現在只有8%~9%左右。新能源汽車同樣具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整體銷量中的佔比不到15%,而未來會達到100%。所以無論是光伏還是新能源汽車,未來都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今年新能源板塊異軍崛起,大幅上漲,累積了大量的獲利盤,年底一些資金兌現利潤,出現獲利回吐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這更大可能是技術性調整,並不是趨勢的改變。我管理的前海開源清潔能源基金即重點配置了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和新能源四大賽道龍頭股。從2022年全年來看,新能源依然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2022年值得關注的另外一個主題就是消費,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疫情防控措施比較嚴格,消費增速出現明顯的回落。而消費白馬股由於過去五年漲幅較大,累積了比較多的獲利盤,所以出現了估值回落,2022年消費有望成為另一條投資主線。
最近公佈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報告指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與逆週期調節相結合,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援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說明“穩增長”是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標,透過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陸續出臺一些穩增長措施,經濟將會出現穩定復甦,防止經濟出現失速,這將會有利於股市的回暖。報告同樣指出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加強金融與財政產業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這是有利於消費股的崛起的,透過刺激消費增長來提振經濟增速。值得關注的是現在消費在GDP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投資和出口達到50%以上,透過實施刺激內需戰略來刺激消費增長,這是有利於穩定經濟增速的。
會議指出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最佳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這說明了未來將可能依然維持低利率的環境,為企業的融資提供一定的便利,這也有利於企業逐步恢復經營,實現經濟復甦,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回升將會有利於資本市場回暖。當然一些週期性的行業由於今年的盈利處於高位,大宗商品價格未來有可能出現見頂回落,這樣週期性行業的盈利出現同比下降甚至大幅下降就有比較大的可能性,所以對於週期性的行業要注意規避風險。
會議同時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討論,提出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這也給投資者吃了定心丸。今年由於很多高槓杆的房地產公司出現資金鍊緊張的風險,甚至出現一定的債務風險,讓投資者擔心整個房地產產業鏈都可能受到影響。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表態,對於房地產市場要因地制宜,對於房地產企業合理的信貸需求要給予支援,對於購房者合理的購房需求要給予按揭上的支援,這樣房地產市場有望出現邊際改善。當然房地產也很難回到以前的繁榮狀態,“房住不炒”仍然是重要的調控原則,所以只有合理的剛需住房得到支援。
在“房住不炒”的調控政策之下,大量居民儲蓄將繼續向資本市場的轉移,而轉移的通道之一就是買基金入市。所以基金的銷量在2022年仍然可能會保持在高位,這將會給A股市場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同時帶來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會。在機構投資者時代,透過配置優質基金,特別是堅持價值投資的基金,是抓住市場機會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策略。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價值投資大師們的投資策略—鄧普頓的逆向投資。什麼時候應該買入?什麼時候應該賣出?這是困擾很多投資者的觀念問題。著名的逆向投資者鄧普頓的投資方法是“最大悲觀點”買入,即“在大蕭條的低點買入,在瘋狂非理性的高點丟擲,並在這兩者之間遊刃有餘”。
他在全球範圍內梳理、尋求已經觸底但又具有優秀遠景的國家以及行業、投資標的,而這些投資標的往往是被大眾忽略的企業。他經常把低買高賣發揮到極致,在“最大悲觀點”時進行投資。作為逆向投資者,鄧普頓相信,完全被忽視的股票是最讓人心動的便宜貨,尤其是那些投資者們尚未研究的股票。舉個例子,1939年,他在大蕭條與戰爭的雙重恐怖氣氛中,借款收購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美國股票交易所掛牌、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各100股。在這總共104家公司中,34家正處於破產狀態,其中4家後來分文不值,但是整個投資組合的價值在四年後上升至4萬美元,也就是整體漲了四倍。在鄧普頓職業生涯中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是“街頭濺血是買入的最佳時機”,就是指的危機造成恐慌,而“要使自己的投資方法和投資結果都高人一籌,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場的恐慌”。這樣的恐慌狀態可以分為國家恐慌、行業恐慌和個股恐慌。
首先是國家恐慌。一國股市長期低迷,陷入極端的熊市之中,人人避股市惟恐不及,正是一種國家恐慌的表現形態。另外,突發性災難事件,如地震、恐怖襲擊等等,也容易造成國家級恐慌。這種時候往往大量的優秀公司的股價會被低估,這是逆向投資者最好的一個投資時機。
比如說鄧普頓在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之後,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當大多數美國媒體都在瘋狂渲染這次國家級災難對經濟沉重的打擊時,鄧普頓說“這次恐怖行動不可能再出現一次,所以這不會對消費者和世界經濟造成長遠影響”,他趁機大量買入再一次實現了逆向投資,獲利不菲。眾所周知,在911事件後,巴菲特也趁機大筆買入了美股。
A股市場同樣出現過集體的這種恐慌,比如說在2015年出現的三輪大跌,當時前海開源基金結束了九個月的空倉期,在2016年2月,也就是市場發生熔斷之後,果斷的進行了加倉,進行了逆向投資。
第二個是行業恐慌。有些行業可能會因為突發事件造成行業板塊股票的全線暴跌,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保持異常清醒的頭腦,冷靜分析行業內的各家公司,關鍵點是該突發事件對這些公司有沒有實質性的影響,而實質性的影響有多大。如果沒有實質性的影響解釋造成行業的恐慌並帶來股價的大幅下挫,則可能時會帶來千載難逢的買入良機。
大家回想一下,當年白酒出現塑化劑事件之後帶來的一個投資的機會,同樣限制政策出臺也是對白酒行業造成了一個行業恐慌,都造成了比較大的買入時機。911事件發生之後,鄧普頓正在努力尋找前景最糟糕的地方在哪裡?他找到了航空板塊,並找出了8支滿足低市盈率標準的股票,然後他給經紀人發出指令,在9月17日股市恢復交易的時候,只要8只股票中任何一支一天內的價格下跌50%就立即買入,最後有3支成交。六個月後鄧普頓賣了這些航空股,獲利不菲。
第三個是個股恐慌。個股恐慌在股市中隨時都在發生,有些是突發的黑天鵝事件,有的是公司出現重大的負面的訊息,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情緒。對這些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鄧普頓希望買的是那種在股市中已經暴露出問題的公司的股票,關鍵是這些問題是不是根本問題,對企業有沒有致命的打擊。如果問題只是暫時性的,而短視的人會大量丟擲,這就是最佳的時機。如果說這些利空,可能會造成公司基本面的改變,則下跌再多也不能去碰。在個股恐慌的案例中,要特別小心那些不誠信的企業,如果是因為不誠信造成的股價下跌,不管最後是什麼情況,都最好遠離。
什麼時候賣股票?這也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鄧普頓的投資思路是當市場出現極大泡沫時賣出或者是找到了一支比原來股票好50%的股票,然後再去替換掉原來的股票。鄧普頓的做法來源於他的投資思想,他的主要目標是以低於真實價值的價格買東西,特別是遠遠低於真實價值的情況出現時就果斷的去買入。還有2點要注意,如果買的東西增長潛力有限,可能就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如果企業未來還有很大空間增長,這可能就是更好的機會。
這關鍵在於公司的發展,如果能夠在發展中的公司找到理想的低價股,他們可以持續數年為我們帶來豐富的回報,這就是經濟學上的“成本交換”,如果願意放棄一個美好的東西,那一定是有更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