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LED顯示屏上,當一個畫素是純黑色的時候,該畫素將會被關閉並且不消耗能量,這時如果顯示屏顯示的是大面積的黑色畫素,將會大大降低顯示屏消耗的電量。此外,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機時,還是在黑色背景下閱讀白色文字對眼睛的刺激要小一些。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聊天工具逐漸變成了微信。但微信更新的暗黑模式,卻很少有人使用。
使用者在將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後,即可開啟暗黑模式。開啟後,微信首頁、聊天頁面、發現頁面、公眾號文章頁面、影片號頁面、搜一搜頁面、微信支付頁面等都將自動轉為深色。
其實微信的暗黑模式和手機的暗黑模式一樣,都是在夜晚降低螢幕亮度,轉為黑底白字。這種暗黑模式到底好不好用呢?
某些情況下暗黑模式更省電
暗黑模式有什麼直接作用呢?暗黑模式可以節省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的電量。從電池電量的角度來說,在具有OLED顯示屏的裝置上,暗黑模式其實是優於明亮模式的。這是由OLED螢幕的工作方式導致的。
在OLED顯示屏上,當一個畫素是純黑色(偏離一點點都不行)的時候,該畫素將會被關閉並且不消耗能量,這時如果顯示屏顯示的是大面積的黑色畫素,將會大大降低顯示屏消耗的電量。
換句話說,使用OLED顯示器,顯示黑色螢幕的白色文字要比白色螢幕的黑色文字更省電。不過這裡面有一點要注意,只有畫素完全是黑色的,才會省電。如果畫素只是非常深的灰色或雖然非常黑但不是純黑畫素的時候,就不會有省電的效果。出於美觀的原因,許多深色模式會用深灰色,而不是OLED真正能省電所要求的純黑色。
暗黑模式到底可以節省多少電量?在此前進行的一次測試中,在OLED螢幕上使用官方應用,一個開啟暗黑模式,一個沒有開啟暗黑模式,結果顯示暗黑模式有顯著的節能效果:在50%的亮度下,暗黑模式與正常模式相比,可以節省大約14%的電量;當螢幕亮度為100%時,暗黑模式與正常模式相比,可以節省約60%的螢幕所消耗的電量。
暗黑模式還有一些其他優勢
暗黑模式除了省電,還有沒有其他作用?
我們平時晚上趴在被窩裡開啟手機App時,總會彈出來一句:是否開啟暗黑(夜間)模式?
暗黑模式在弱光環境下非常有用。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機時,肯定是用黑色背景閱讀白色文字要好一些,因為白色背景的螢幕發射的光較多,可能會有些刺眼。
當然,在晚上降低螢幕亮度,同時又眯起眼睛來看手機的話,進入眼睛的光就會變少,對眼睛的損害也會相應的降低。
其實暗黑模式還有其他一些優勢。它可以改善一些使用者對明亮光線的敏感性。比如有“畏光症”的人,明亮的背景光可能會引發其偏頭痛,那麼此時暗黑模式就可以幫助這些人繼續使用手機。還有一些人由於視力問題,他們在深色背景上閱讀明亮的文字會更加容易,這也是在暗黑模式流行之前,一些手機上有“反轉顏色”這一功能的原因。
根據美國驗光協會的資料,散光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而散光患者閱讀“白板黑字”比閱讀“黑板白字”更難。
儘管許多人在昏暗的條件下使用暗黑模式會感到更舒適,但具體情況還要因人而異。人類天生是晝行性動物,因此大部分人還是更習慣在亮光下看黑色,而不是像暗黑模式一樣正相反。
不過暗黑模式是好是壞,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只要你用著舒服就好了。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
相關連結
從“大腦袋”到OLED
在大多數情況下,手機顯示屏的螢幕面板主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技術: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而在這之前,還有一種陰極射線映象管的顯示器,俗稱“大腦袋”。在陰極射線映象管中,“陰極”其實就是加熱的燈絲。加熱的燈絲處於真空的玻璃管中,然後加熱燈絲產生電子束。而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靠電子束激發螢幕內的熒光粉來顯示影象。由於熒光粉被點亮後很快就會熄滅,所以電子槍必須迴圈地激發這些點。
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顯示器更新換代之後,LCD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都是各種電子顯示器的主要應用技術。它的出現是顯示技術的巨大革新,讓我們可以遠離“大腦袋”,迎接輕薄的顯示器。LCD由許多畫素組成,一個畫素包含三個子畫素(也就是紅綠藍,RGB)。為了啟用大量的子畫素,每個畫素都需要一個薄膜電晶體(TFT),它是一種半導體器件,作為控制閥為各個畫素提供適當的電壓。然後透過偏振作用改變光的透過量,也就是說在光不變的情況下,它只是依靠改變光的透過量來調節顏色和光的強弱,也就是一種遮光原理。
而OLED的工作原理是使電流流過有機化合物,來點亮單個畫素。如果我們在陽極與陰極之間施加一個電位差,當電流開始流動時,陰極從電源接收電子,而陽極失去電子。電子使發光層帶負電(類似於n型材料),而導電層帶正電(類似於p型材料),空穴比電子具有更大的遷移率,因此它們從導電層到發射層會越過邊界。當一個空穴遇到一個電子時,就會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因此只要保持電流流動,OLED就會產生連續的光。這樣的工作原理使OLED具有很多優點,比如出色的對比度、更鮮豔的色彩飽和度和更高的效率。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