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旅行見聞,相比門票昂貴的全國各大知名景區,古村古鎮遊最合我的胃口,今天要去拜訪的是山西省襄汾縣的丁村,看看這裡有什麼故事。
丁村的歷史悠久,還有這麼一段小故事。元朝末年,河南發生戰亂。一個叫丁復的人為了躲避戰亂,隻身從河南來到這裡。當時這裡已經有任姓和陰姓兩戶居民,汾河岸邊到處是成片的荒地。但如果開墾出良田,以後良田的歸屬必然會成為三戶人家的隱患。這樣一想,丁復找到任姓和陰姓兩戶人家,一起協商如何開墾這片荒地。後來,他們效仿三國的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村頭建起了三義廟,立志兄弟同心,共同開墾這片荒地。從此兄弟同心,和睦相處,成了丁村數百年的治村理念。
遠親不如近鄰,這些天來,村民老李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尤為深刻。再過兩天,就是兒子結婚的大喜日子,老李希望為兒子舉辦一場熱鬧的婚禮。可是家裡只有三口人,婚禮前的準備工作有很多,光靠家裡人顯然忙不過來。幸好鄰居們知道後趕來幫忙,這讓老李的心裡暖洋洋的。老李感動地說,這個村裡的人相當好,特別是鄰居,結婚的事只要知道的,需要幫忙的時候,都積極過來。從來不會說,我還有其他事兒,毫不推辭。
籌辦婚禮最繁瑣的要數婚宴的準備。好幾個人忙裡忙外,洗菜、切菜、配料,樣樣都不能少。到了中午,來幫忙的鄰居們熱熱鬧鬧的,每個人盛上一碗麵,圍在一起其樂融融。鄰居們在互幫互助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婚喪嫁娶,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往往一家的力量是完不成的。所以這個時候左右街坊責無旁貸,都很積極很主動地問,需要什麼幫忙的地方?缺什麼?這是咱們中國人非常有人情味兒的一個傳統。中國人是講禮治的,所以它特別強調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如果我們讀《大學》《中庸》,讀《論語》《孟子》,就可以知道它都是講人性的。人性善,都有惻隱之心,有愛心。看到別人有困難,不會不出手相助。
到了舉辦婚禮的這一天,老李不大的院子裡擠滿了前來到賀的村民。新娘是從山西太原嫁過來的姑娘,雖然身著西式婚紗,但婚禮的過程卻採用中國傳統的方式。老李作為長輩,給這對新人宣讀了李家的家訓“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耕織節約,和諧鄰里,代代相傳,輩輩相依”,然後向祖先上香。
生活在丁村的人們從小就受到大家庭的薰陶,兄弟同心、和睦相處的家訓在丁村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又融入了誠信的內容。隨著丁村的發展,更多的姓氏落戶丁村。不同姓氏之間依靠誠信和睦相處,誠而有和,誠信才能同心,已經成為村民們公認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