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乾的事兒,就是‘化危為安’。”中國中化瀋陽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程春生說。在共和國化工行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程春生帶領團隊致力於工藝和化工反應風險研究三十餘年,為5000餘種危險化學品補充安全“身份證”,為這個與“危險”密切關聯的行業,增加了安全係數。
尼龍繩、除草劑、塑膠水瓶……化工產品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如果不能摸清化工產品製造過程中工藝設計的技術引數和安全界限,不僅消耗高、能耗高,也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化工反應風險研究領域需要一批坐得住板凳、潛心研究的專業人才。
自1983年畢業入職瀋陽化工研究院以來,程春生始終奮戰在科研、產業一線,長期從事化工工藝和化工反應風險研究,她的研究填補了我國長久以來在化工反應風險研究、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核心技術體系方面的空白。
“我差一點丟了命。”談起為什麼會深耕這個領域,程春生張口就提到了至今仍難忘記的經歷,“那時我20多歲,在一次開發除草劑的過程中,操作工人提高了蒸餾溫度、延長了蒸餾時間,導致蒸餾爆炸。我們幾乎連滾帶爬地跑了出來,慢一點可能命就沒了。那巨大的響聲、現場的黑煙、噴射滿屋的黑焦油,讓我當時就嚇哭了。”
更讓程春生後怕的是,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正是當時國內缺乏對化工反應風險的研究,對化學品、化學反應的穩定性及溫度、安全控制條件不夠了解。這些經歷,在年輕的程春生心裡埋下了開拓化工反應風險研究的種子。
2005年,已經開始接觸這一領域的程春生第一次感受到與國外的差距。
程春生告訴記者,她當時前往瑞士一處工業園區進行技術交流,眼前先進的安全監測儀器,還有國外同行掌握的風險研究技術,都是她不曾見到和聽到的。
一回國,程春生就開始琢磨,沒有中文參考資料,她就“啃”外文資料。隨著我國逐步推進化工安全體系建設,2007年以來,中國中化加大科技投入,在其下屬的瀋陽化工研究院建設了反應風險研究平臺,程春生成了平臺的牽頭人。
“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經驗不足、積累不夠等等都是現實難題。”程春生說,但是一點點來、一步步走,沒有闖不過的關。所有化學品都有分解點,有的慢慢分解,有的顯著分解,做一次實驗不行,就做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
就這樣一次一次實驗,反反覆覆研究論證,程春生帶領團隊,為化學反應過程求取安全資料,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為危險化學品補充了安全“身份證”,並在全國精細化工行業實現推廣應用,為化工產業的“化危為安”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程春生把自己的青春都傾注在研究中。她主編的《化工安全生產與反應風險評估》和《精細化工反應風險與控制》等專著,填補了國內安全風險評估專著空白,成為相關學科必讀的教科書。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程春生牽頭主持完成了“化工反應風險研究及安全評估技術轉化與應用”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和“化工安全技術研發及應用”遼寧省重大專項,對提升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的自動化水平,實現提質增效和數字化轉型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她牽頭起草的《精細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估規範》,正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推動下,轉化為國家標準。
在程春生和她的團隊努力下,我國起步晚於國際先進公司20年的化工反應風險研究,一躍跨入國際領先行列。
來瀋陽化工研究院參觀的瑞士某化工企業副總裁看到我國先進的化工反應風險研究成果,向程春生高高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新一批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又落在了程春生的肩上。
一頭幹練的短髮,鼻樑上架著一副纖細的眼鏡,走起路來步履輕快,聊起天來笑眯眯的。很難想象,就是眼前這個溫柔的女工程師帶領團隊“馴服”了越來越多的危險化學品。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五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雖然榮譽傍身,但程春生仍初心不改。“我發自內心地熱愛我的事業,願意為化工奉獻我的全部,我們多努力一點,行業生產就更安全一點!”她說。
編輯/範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