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老闆來說,利潤和現金流是永遠需要重點盯著的。
錘子公司成立以後,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不得不在每個季度給客戶一定的賒銷額度,等客戶把錘子賣出去了,再回款給公司。這種模式如今很正常了,尤其是快消品、服裝行業,總要支援加盟商的,不然大家一起死。
但是由於錘子公司的產品設計一直存在問題,總是搞出一些奇形怪狀、花裡胡哨的錘子,多年來錯誤地堅持用小眾風格的產品去賺大眾的錢,結果是業績一路下滑,眼看著難以為繼了。所以最近賒銷額度控制得很緊,銷售老大們不停地抱怨:不給賒銷額度,客戶在銷售高峰沒有應季的產品庫存,這樣就更加還不起錢了。放出去一些貨,還能產生一些利潤。
恰好我就是負責賒銷額度的角色,我的意見是:沒有回款的利潤,有個錘子用。必須先把舊賬清掉,再給新的賒銷額度。
說到這裡,引出本文的話題:利潤和現金流。
利潤和現金流,哪個更重要
這是一個廢問題,當然是都重要。但是對於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利潤和現金流的重要性還是有差別的。任何時候總有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舉個例子。年初,錘子公司投入100萬,生產了100個錘子,以500萬的價格全部賣出去了,毛利有400萬。多麼好的利潤。
但是買家耍賴,一直沒給錢。拖到年底還不給錢,一打聽,這傢伙已經把錘子揮霍一空,自己都被抓了,根本沒錢償還錘子公司的貨款。
這時候錘子公司也面臨著材料供應商的追債,但錘子公司也沒錢。眼看著500萬收不回來,結果被材料供應商堵了大門,申請破產清算,提前回家過年去了。
你看,利潤很高,但是沒有現金流,有個錘子用。
假如你是個初創企業,所在的行業十分朝陽,前途一片光明,就等著上市融資呢,這時候當然是全力地做利潤,把利潤做上去,上市成功了,現金流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對於日薄西山的,或者底子不太厚的企業,現金流要佔據主要位置。恆大缺的不是利潤空間吧,但很顯然最近缺的是現金流,被搞得慘兮兮的。
更要命的是,一旦你確認有了收入,即便是貨款還沒收到,但你該交的稅可是一分不少地要先交掉了,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印花稅,城建附加稅,等等。
現金的時間價值
說起財務角度的現金,不得不說到 時間價值。
關於現金的時間價值,一句常見的聊天就可以解釋了:我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
利息,就是時間價值。
1.今年的1塊錢比明年的1塊錢更值錢。
很簡單,錘子公司賣了一個錘子,如果今天收到了1塊錢的貨款,把它放在銀行,到了明年這個時候,就變成了1塊零4分;而如果明年才收到1塊錢,那就還是1塊錢。或者說,明年收到的1塊錢,在今天看來,他只是9毛6分錢,長到明年才能變成1塊錢。
很多投資專案的決策也是建立在時間價值的基礎上的。
比如有兩個專案。一個藍錘子專案,一個紅錘子專案。
藍錘子專案,今年今天就能收到100萬;
紅錘子專案,今年收不到錢,明年今天能收到120萬。
選哪個呢?這就要研究,這個錢收回來之後,你能賦予它多大的時間價值。如果你今天拿回來100萬,放到明年還是100萬,那就要考慮紅錘子專案。這是關於投資回收期、專案淨現值的考量。
但是,畢竟是明年才能收到120萬,怎樣保證明年一定能收到120萬?萬一別人跑路了呢?萬一新冠疫情加重別人關門了呢?這就是關於風險的考量了。
公司必須考慮風險。現金流的數量和時點難以確切知道,大多數投資者都討厭風險。許多評估風險的辦法,想想還是不說了,也說不清楚。
財務管理的目標
總體來說,財務管理要做的,就是這兩樣事情:管理好利潤和現金流。也就是為老闆們賺錢或者增加價值。當然,這樣說過於籠統了。試試再具體一點:
讓企業能夠生存和運轉,這是基本目標;
管好錢袋子,避免財務困境和破產;
讓公司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比如對銷售業績的支援力度,定價策略;
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並且能夠持續地最佳化;
目標的意思是,可以這樣想,但未必能做到,這就是目標。
為什麼呢?看公司的控制權在誰手裡,誰說了算。
看公司把自己的財務管理者放在什麼位置。是簡單當成個算賬的、跟在銷售後面貼票弄報銷的,還是在公司高層引導和監控重大決策的。財務經理們再盡職盡責,但影響微弱的話,也是沒啥錘子用。
管理層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九九,也就是小算盤。他們不一定總是想把老闆的事辦好,有可能會夾帶點自己的私活,把自己的事先辦好。辦公室大一點、秘書漂亮一點、出差規格豪華一點、激勵政策短視一點,都是有可能的。
就像前面所說,銷售老大不考慮公司財務狀況,一心只做大銷售業績,錢能不能收回來他不管,他只管把業績做上去,因為他自己的獎金只跟業績掛鉤,不跟回款掛鉤,他自然不用考慮回款。
這邊自己的錢收不回來,那邊又因為缺錢去找銀行貸款承擔利息。一進一出,不但沒享受的自己現金的時間價值,還損失了額外的利息。
這種情況,只能怪老闆自己缺心眼兒,設計的薪酬激勵體系就有問題,根本沒考慮現金流的重要性。
公司管理的代理成本
上面說的例子,其實就有代理成本的影子。代理成本,就是老闆僱人來管理公司,所承擔的額外的成本,也就是僱來的這幫人瞎搞,給老闆帶來的成本。這種成本還不好監控和估量。
書面一點的說法就是: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關係稱為代理關係。當某人(委託方) 僱用另一個人(代理方)代表其利益的時候,代理關係就產生了,代理成本也就產生了。
比如,老闆想上馬一個新的專案,成功了會賺很多,虧了就一毛不剩。關鍵取決於管理層怎樣做。這時候,矛盾和博弈就出現了。老闆肯定希望手下的這幫人全力以赴地做成這個專案,
但是管理層不一定同意,因為事情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做不好的話就連飯碗都丟了。因此管理層可能會找各種理由不做這個專案,那麼老闆就可能失去一個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好吧,主要還是利潤與現金流。尤其當下大環境據說很不好,實際也不好,我們的加盟商就在持續關店。這種情況下,儘可能把每一分自己的錢都攥在自己手中,利潤是次要的,現金流應該放在首位。
利潤可以讓公司活得更瀟灑,但現金流能讓公司活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