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久遠的歷史,通常依靠文獻、文物等材料。到了晚清,又多了一個層面——老照片,從而讓歷史更加立體。小編為大家奉上一組晚清老照片,感受彼時的人物及其所處的社會形態。
這位婦女頭戴大拉翅,穿坎肩和氅衣,一副典型的晚清旗裝風格。她手上戴著護指,特別講究指甲的保養,說明她來自富貴之家,自己不用幹家務活。
這兩位女子梳著“滿天星”的髮型,衣著光鮮,裝扮時尚。襖褲也不是以往的寬袍大袖,而是變得緊身,能凸顯出女性的身材特徵。
邯鄲站建於1903年4月,於1904年投入運營,是盧漢鐵路(盧溝橋至漢口)上的幾個主要大站之一。我們從畫面中看到,車站秩序不佳,很多商販跳下站臺,向車內乘客兜售商品。
照片中七名男子神情自若,抽菸(有兩人抽鴉片)、喝茶、聊天。室內傢俱擺設極為考究,就算是擺拍,也花了不少心思去裝飾。牆上懸掛著鄭板橋的名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這種簡陋的織布機是農業社會家庭手工業常用的裝置,有著悠久的歷史。晚清時期在大機器生產的衝擊下,其日益顯示出低效的一面。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對八國聯軍宣戰後,直隸候補道譚文煥與義和團聯絡,參與攻打天津租界和守衛海光寺的戰鬥,後來兵敗逃至北京。8月21日,被八國聯軍逮捕,經過短暫審訊後被判處死刑。隨後,他被押赴天津交給都統衙門(八國聯軍在天津成立的殖民機構),於10月16日在天津北門被斬首。
這張照片拍攝於1909年,人物胸前寫著“灌縣正堂緝勇”幾個字,標註了他們的身份。緝勇即捕快,負責偵破案件、緝拿案犯。他們每年的“工食銀”不過十兩白銀左右,很難養家餬口,於是敲詐勒索便成為一種風氣,他們時常設定種種名目收取好處費。
1896年,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訪歐美各國,歷時190天,目的是“聯絡西洋,牽制東洋”。當年李鴻章已73歲高齡,因為漂洋過海、舟車勞頓,到德國時身體疲憊不堪,坐著輪椅參觀了克虜伯工廠。
這張照片記錄的場景讓人感到很意外,拔牙是對衛生條件要求非常高的技術活,大夫怎麼在這麼簡陋、粗放的環境下就幹了?工具放在地上,沒有消毒措施,這讓患者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另外,患者如何忍受拔牙的疼痛呢?
晚清留下影像的剃頭匠很多,他在這張照片中雖是主角,但他身後的“安民告示”更值得關注。兩份告示張貼於1900年11月,當時八國聯軍分割槽佔領了北京城,拍攝照片的地點位於英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