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提起現在的快,人們就會感慨於過去的慢,順道來一句木心先生的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沒錯,但從前的車馬郵件可未必慢。
新近出版的《看不夠的中國史》中,就有這樣一則文章——《古代也有“宅急送”:從前的車馬未必慢》。
這片文章的作者湘北與白澤將自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清朝的郵驛系統清晰有趣的梳理而出,讀來有深度有趣味。
按北宋知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裡所載,宋朝的郵驛傳遞統稱為“遞”。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步遞,一是馬遞,一是急腳遞。
兩位作者寫道——
“步遞用於一般文書的傳遞,是接力步行傳遞。這種傳遞同時承擔著繁重的官物運輸的任務,速度是較慢的。馬遞用於傳送緊急文書,一般不傳送官物,速度較快。但因負擔這種傳送任務的馬匹大部分都是軍隊挑選剩下的老弱病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擔最緊急文書的傳遞。因此,在緊急情況下,從北宋開始,又出現了一種叫作‘急腳遞’的新的傳送文書的形式。”
那麼,“急腳遞”到底有多急?
《古代也有“宅急送”:從前的車馬未必慢》有如下解讀:
急腳遞日行400裡,起源於北宋真宗時期。最初用於軍事上,為邊境上的一種快速傳信形式。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遼軍大舉侵宋,隔年一月,宋遼簽訂和約,即“澶淵之盟”,宋在邊境設急腳遞,以日行400裡的速度“傳送邊(關)上機宜切要文字”,直抵首都汴梁。後來宋神宗在交趾開戰時,自京師至廣西邕桂沿邊置急腳遞。為了讓“急腳遞”跑起來,朝廷在許多交通要道上都每隔10裡設立一個“急遞鋪”,急腳遞的驛馬白天鳴鈴,晚上點火把,“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還被授予了“撞死人不賠命”的特權,為的就是讓緊急軍情能以最快的速度從邊疆傳遞到京城。最初只是要求這些急遞檔案每天跑400裡,到了北宋神宗熙寧時期,又出現了金字牌急腳遞,用於傳送皇帝下達的敕書和軍機要務,要求每天跑500裡。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那道讓岳飛痛恨的12道理金牌。
金字牌為一種通訊檄牌,它被規定為急腳遞使用,沈括概括其為古時的“羽檄”,即相當於後世作為緊急文書的“雞毛信”。“朱漆刻以金書”,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鋪”,由御前直接發下,不經樞密院或門下省,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交接手續,它沿途接力傳送,不分晝夜,不入遞鋪交接,“鳴鈴飛遞,前鋪聞鈴,預備人出鋪就道交受”。
所以,“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中央政府一日連發12道金牌勒令岳飛退兵,岳飛‘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那12道金牌,走的就是金字牌急腳遞的通訊方式。除金字牌外,南宋還有青字牌和紅字牌,亦為急遞的一種通訊憑證,青字牌規定日行350裡,紅字牌日行300裡。
從古代的交通情況出發,再看這些數字,你說“急腳遞”到底快不快?!
《看不夠的中國史》由星文文化策劃,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國家人文歷史》雜誌公眾號8年高贊文章結集而成,承襲雜誌有料、有戲、有視野的風格,一本書讀懂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
翻開這部書,單篇文章的小標題,直接將其寫作的有趣與深度表達而出,比如——
“大家都叫“州”,差距為何那麼大大呢?”
“‘王者榮耀’的封禪制度為何止於宋朝?”
“舅爺、公公、書生,誰才是朝廷的心腹?”
“‘半仙’劉伯溫既然那麼神,為何結局那麼慘?”
……
這部書的作者們,從一系列紛繁複雜而又深刻的問題中,找出了一套完整、清晰且簡明扼要的認識。用活潑現代的語言將中古哦古代社會的制度、經濟、軍事、戰略、朝堂這5大主題勾勒未出。
據出品方星文文化CEO柯偉介紹,該書策劃的主旨就想找一個宏觀的視角,還原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內在邏輯,讓現代人讀懂今天中國的發展和成就,該書收錄大量歷史名家學者的代表性文章,文章篇目兼顧歷史嚴謹和可讀性,非常適合歷史愛好者閱讀。
從制度篇中的《古代“全國統考”前的“自主招生”為什麼會走向失敗?》《“王者榮耀”的封禪制度為何止於宋朝?》等篇目中,可以瞭解古代朝廷如果審時度勢,以變求變;
從經濟篇中《古代版的“石油戰爭”:鹽戰》《漢武帝的燒錢與賺錢》等篇中,理解什麼是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
從朝堂篇中《“子貴母死”製為何無法遏制太后專權》《中國古代的秘書政治:萬言成當,不如一默》等文中,看什麼是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瀾;
從戰略篇《六國合縱為何總是鎩羽而歸》《李淵何以憑藉3萬兵馬7年定天下》等文章中,體會內強外柔,才能進退自如;
從軍事篇中《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麼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靖難之役開始前,沒人猜到朱棣會贏》等作品中,感嘆攻人以謀,用兵以智。延展開來,人物、思想、風俗、器物……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也可先一讀專業讀者的讀後感——
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餘世存:讀史使人明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尤其有史的意義。只有從中找到跟自己的連線,找到自己的座標或起點,我們才能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時代的侷限,獲得某種歷史感。這部《看不夠的中國史》從多角度把歷史和當代做連線,非常值得讀者參考借鑑。
著名作家、社會觀察家郭建龍:通俗性和專業性並舉,是《國家人文歷史》長期以來形成的口碑。這本選集也繼承了它的特點,說它是看不夠的,不僅僅是因為它寫得好看,更是因為它力圖從制度、經濟、人事、戰略和軍事等五個方面深入剖析中國歷史,引導讀者去思考許多大問題,這種在故事中得到昇華,是本書最大的特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