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學家曾經說過:
一個人做事的第一反應,隱藏著他的知識、眼界、性格和涵養。
而這一反映也決定了他的生活質量。
一個人的生活取決於解決一件事的工作能力和處理問題的心理狀態。
日常生活總是直播,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但從事物的角度來看,危害日常生活的溫度,也決定了你的人生道路的相對高度。
一、遇大事要“靜”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寫過這樣一副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必須在心中思考,以不變應萬變,先靜後謀,先謀後動,問題就能解決,化險成功。
靜,才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氣,以免被情緒影響和控制。
因為在心態的迷惑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瑣事,也可以變大為能撬起地球的重要事情。
只有安靜下來,才能拉開眼睛,快速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和突破的重要性。
安靜可以謀定,謀定可以做事,幹事可以成功。
保持安靜是一個人磨鍊信仰、培養身心的基礎。
2.遇難事要“變”
總有幾句話: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路,來黑。
這種固執,令人欽佩,但有時過於固執,不懂得隨機應變,也會傷害自己。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通常都是蜿蜒的,週而復始的。人這輩子,一馬平川少,彎曲多。
如果你進入了死路,為什麼不觀察邊緣的出入口和上下岔口呢?只要不是誤入歧途或窮途末路,就可以考慮踏上前進。
俗話說:這座山望著那座山。只要不忘初衷,堅持不懈,那就多看看結果,少侷限於整個過程。
此路不通,就另尋他路;他路不通,就自創新路。
靈活的人通常可以從枯樹中發芽,在絕地中謀生;而那些做事僵硬愚蠢的人。不知道如何適應的人往往會消耗很多機會。
學會變通,才能困頓少、生機多,走得通達。
3、遇爛事要“離”
《智囊》裡有句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日常生活中的壞事,就像內建的電磁場,互相吸引。慢慢地,你會失去很多活力,很難空出室內空間做生意。
不管破舊的情節和西方國家的俗語不必為翻牛奶抽泣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反覆抱怨擾人的壞事和無法彌補的屁事,相當於一種折磨。
固執於殘棋,既不能讓時間倒流,也不能擺脫困境。
與其任由自己深陷憂傷,不如昂首闊步走出困境。
你需要堅信,防止跌入谷底的更好方法是避開谷底。
4.遇順事要“斂”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格局大的人,春風越來越驕傲,越來越平靜。
曾國藩,在光緒年年年破格提拔,十年之間,連升十級。
升任三品大員後,按規定,要從深藍色轎子換成翠綠色,並能提升兩名抬轎工作人員。
不久他又升級為二品大員,按照清朝制度,可以乘坐八抬大轎。
然而,曾國藩仍然一直在乘坐以前的深藍色轎車。除了身邊的保衛,他不得不提升兩個。在他的轎車前,既沒有方向盤,也沒有人幫助轎車。
曾國藩謹記官場道理:不張揚,不炫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謙遜不張揚的人生觀,低求高,謙虛搭建。因為謙虛有禮,謙虛待人接物,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適用性,從而創造了自己。
低調不張揚,才能踏踏實實地走得遠。
▽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們不能上下事的發展趨勢,但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遇到大事,應當以靜制動,沉穩應對;
遇到難事,需要及時轉彎,靈活變通;
遇到爛事,不妨揮揮衣袖,繼續上路;
遇到順事,也要內斂低調,謙和待人。
只有改變自我看事的心態,才能改變自己的相對高度。
只有保持比日常生活更高的心理狀態,才能遇到最好的自己,更好的風景。
同意的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