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資料產業”來統合形容各種網路虛擬產業,不管是網際網路、區塊鏈還是元宇宙,因為本質上這些產業都是以資料為生產資料,雖然不同的賽道各有各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特色,但本質上還是表現出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流量資料化、資料平臺化、資料資產化再到資產化資料。所以從資本和金融的角度,他們面臨的監管方向是一致的。
話說觀察這兩年的資料產業,在國內最倒黴的巨頭無疑是阿里系,沒有之一。回顧這段歷史,轉折點是2020年10月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炮轟傳統金融的講話,他的講話從當下的角度回顧那是叫板監管層放鬆對其金融監管,稱傳統金融屬於“當鋪思維”,暗示螞蟻集團代表的是創新新金融的未來。顯然,他的講話不但沒有撼動“傳統金融”,反而是撞上了銅牆鐵壁,從那以後,阿里系就江河日下。
首先是螞蟻集團上市被終止並被要求整改,然後在電商業務上面對拼多多等的挑戰而逐漸萎縮,又被國家反壟斷和整改網際網路平臺的一系列政策所打擊,再到最近,其捧出的流量帶貨明星薇婭被罰款事件以及阿里雲漏洞被停止合作半年等一系列事件,阿里這艘大船不斷搖晃,其金融、電商、雲服務三大支柱都碰上了大事,萎靡之勢極為明顯,難怪其股價江河日向,從2020年10月的高點319美元,到這個月最低的108美元,當下只及以前高點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連續14個月的不斷下跌,去看看月線圖,行情毫無止跌之勢。從股價相比它原來是騰訊的老大,現在卻已經和騰訊不在一個層級上了——市值幾乎要相差一半了。
阿里這一年多的沉淪,正是國內基本面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最好寫照,當下的困窘,正是因為其商業模式與當下國策方向趨勢是格格不入的,未來如何,還要看其能否調整到與國策一致的程度上來。
阿里當年是以“模式創新”而著稱的,就像騰訊以“模式模仿”而聞名一樣。阿里是“敢為天下先”,騰訊則相反是“不敢為天下先”。尤其在金融領域,阿里是大踏步前進,而騰訊則非常保守,當然這也與騰訊在電商上沒有優勢有關,但也許正因為這個弱項所以當下騰訊逃脫了很多煩惱,因為在新的國策政策趨勢下,就有一個尖銳的問題,模式創新真的是有益“創新”嗎?
所謂創新,從經濟的角度看,藍調覺得主體是3種,體制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體制和制度創新是政府的事,對於民間產業而言,主要是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現在的問題就是,對於阿里這樣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的平臺,面臨著“歷史的審判”,即從當下的社會結果來判定模式創新的“正義性”。很多人對商業模式範疇的很多當年著名的“創新”,現在判定是有害的。例如當初的一些金融創新,現在看來無非就是逃過監管放槓桿撈錢;當初的稅務創新,結果無非是搞各種花樣偷稅漏稅;而所謂的就業創新就更有害,無非就是把落後地方的就業吸光,吸到自己的平臺上。對於資料產業平臺,如果創造的價值多於製造的問題,那麼國家可以忍受,但如果麻煩超過了價值,打擊就會到來。
所以國內對於網際網路這樣屬於“大規模就業行業”的政策趨勢,很清楚就是“反壟斷去中心化”,前提就是國家已經判定網際網路巨頭壟斷所能創造的價值遠低於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百花齊放,藍調前期文章已經反覆討論,不再贅述。阿里乃至多數網際網路大平臺的商業模式,幾乎都可以概括為“壟斷平臺賽道”,即在傳統行業的某個領域創造壟斷性的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以資本優勢打垮競爭對手,實現實質壟斷獲得超額平臺地租。這類“模式創新”現在開始碰上了新國策方向的銅牆鐵壁。就像前期阿里們紛紛進軍“社群團購”,實際上就是搶小菜販和批發市場的飯碗,太LOW了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發文告誡說大企業大平臺要努力去做星辰大海的事,不要只顧著搶小菜販們白菜蘿蔔青菜的養家餬口飯碗。
這也許反映了國內“資產階級”相比西方資本的缺陷,與其說是資本主義,不如說是披著資本外皮的地主。當年教員曾經輕蔑地評價他們:“資本主義是靠侵略和掠奪別的國家而積累資產的,他們敢侵略誰呀?不被侵略就阿彌陀佛嘍。他們只能是聯合帝國主義國家,剝削和壓迫本民族廣大的人民百姓,或者賤賣自己國家的資源以滿足自己那貪得無厭的私利”。不去考慮不同的意識形態,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有點這種感覺。
所以類似阿里的這種模式,在國內未來是必然轉型的,國內吸血不會被繼續允許,專注國內就必須脫虛向實。想維持原來的壟斷賽道模式,那就只有出海,典範是抖音,按理說在短影片領域其壟斷性不下於阿里在電商等領域吧?但人家在國內現在實踐“流量去中心化”,與政策呼應得很好。而人家的出海轟轟烈烈,TikTok都已經幹成了全球第一的APP了,不只是窩裡鬥,人家不但內戰內行,更是外戰外行,自然被郭嘉高看一眼,就沒有受到政策影響和打擊。有本事,就不要只是搶光國內所有的流量生意,去海外把對付國內的那一套拿去對付全世界。而如果國內和海外都做不到,那就只有萎縮了。
今日之事,明日之師。網際網路發展中的種種變化,足堪為未來區塊鏈和元宇宙產業發展之師。專案的價值來自真正的創新創造價值,才有長期發展的前景,而如果只是將現存的利益透過資本壟斷的手段彙集,一個政策打來,也許就翻船了。
以上就是藍調從阿里這兩年的淪落梳理背後的邏輯,以討論資料產業整體未來的政策趨勢。慧眼看世界,認知才賺錢。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加密貨幣為極高風險品種,有隨時歸零的風險,請謹慎參與,自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