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科技創新釋放巨大經濟當量

編者按

面對百年變局和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壯大。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科技創新仍將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強大引擎。應用數學等基礎研究不斷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延展、5G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更快更強賦能實體經濟、“雙碳”目標推進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2021年,科技創新奏響中國經濟交響曲中最為華美的樂章。

2021年,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多重不確定性,中國經濟仍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行穩致遠。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全球最全工業門類得到鞏固和發展、產業鏈與創新鏈加速融合的同時,中國企業深入探索基礎研發、以技術引領產業聚變、搶抓“雙碳”綠色轉型機遇,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將帶來國家競爭力的升維。事實表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工業國,中國科技創新在向更深更廣、更快更強、更高更遠多個維度延展,從而釋放出巨大的經濟當量。

宇量深廣 企業拓展基礎研究前沿

時近年末,一則“世界級數學家加入華為”的訊息衝上熱搜。這位引發熱議的法國天才數學家洛朗·拉福格加入華為後,將繼續研究拓撲斯理論,而這是人類邁向數學界“無人區”的重要一步。

拉福格並非華為“高鼻子”人才戰略的第一次落地。此前華為於2020年在法國巴黎設立的拉格朗日數學計算中心,早已網羅了三位和拉福格一樣榮膺菲爾茲獎的頂級數學家,從事平均場博弈論和大規模動態互動系統、高階範疇論、形變理論等前沿理論的研究。

無獨有偶,此前京東在釋出三季報時也表露出繼續加強基礎研究的決心。據悉,京東探索研究院已聯合英偉達建成全國首個基於SuperPOD架構的超大規模計算叢集——天琴α,與海內外高校合作提出ViTAE模型和學界領先的哺乳動物姿態估計資料集,持續推動在超級深度學習領域的全球領先性AI基礎研究。

這是中國企業不斷拓展創新邊界的一個縮影。在大規模、高速度、廣領域的“從1到10”應用創新、“從10到100”的產業創新之後,中國企業已經將研發觸角延伸至基礎研究領域,聚焦於“從0到1”的突破。

在這一現象的背後,基礎研究成為撬動產業革新的重要槓桿已是共識。曾幾何時,俄羅斯數學家的一套原創演算法,幫助華為在歐洲開啟市場;土耳其數學家發表的一篇論文,給5G技術奠定了重要基礎……基礎研究推動產業發展的傳奇在中國不斷上演,也必將在未來的產業革新程序中創造出新的傳奇。例如拓撲斯理論一旦突破,不僅會推進數學研究的程序,還有可能作為理論基礎為通訊理論、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啟新的空間。

正是對基礎研究的產業共識令中國企業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日益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釋出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0年中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24393.1億元,從投入主體看,各類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為18673.8億元,佔比76.6%,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絕對主體。

而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釋出的民營企業500強研發投入排名中,位列榜首的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高達1419億元,阿里巴巴、騰訊、吉利、百度、京東、美團、網易、美的等企業的研發投入位居前列。其中,華為和百度核心研發費用佔收入比例都超過了15%,而且華為以擁有9萬件發明專利成為有效發明專利最多的企業。

據透露,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9.7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10.5萬人,約佔公司總人數的53.4%。對技術研發的高度重視、對探索領域的不斷拓展,這正是華為在被打壓和封鎖的困難環境中不僅活下來而且“有質量地活下來”的重要原因。

“如果公司沒有對基礎科學和研究的重視,沒有與世界前沿科學家的深入合作,沒有對基礎研究人員的重視,就不可能有今天這麼雄厚的理論技術與工程積澱,那麼面對美國的打壓和封鎖,存在的難題可能就無法化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

在危機中覓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企業持續加強研發創新,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探索出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明確部署,基礎研究進一步撬動產業變革未來可期。

由快到強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聚變

地下534米的礦井深處,全球最深5G網路正在賦予黑黝黝的礦井新的活力,智慧巡檢機器人、一鍵呼叫“網約車”、實時手機視訊通話……這就是在2021世界5G大會上榮獲5G應用設計揭榜賽決賽一等獎的山西新元煤礦5G智慧礦山專案的日常場景。在5G技術的支撐下,中國採礦業的“智變”正在加速推進,一場轟轟烈烈的數字化變革正在中國採礦業展開。

不僅是在採礦業,在交通、能源、港口等行業,甚至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5G也成為最重要的技術背景。其低時延、大頻寬、廣連線的技術優勢,為自動化場景和大流量業務提供支撐。商用兩年來,越來越多的5G應用從輔助生產向核心領域滲透,推動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了中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中國5G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資料顯示,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累計建成5G基站超115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1萬個,數量和創新性均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從5G到人工智慧、從物聯網到自動駕駛、從量子計算到雜交水稻……中國已成為世界知識產出大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從世界製造業大會到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從世界5G大會到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從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到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中國科技賦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全球目光,海外科技企業紛紛攜高科技產品、創新技術和專案蜂擁而至,尋求技術落地與產業發展的機會。

科技創新正在引領產業升級,賦能實體經濟。在業內看來,這種“乘數效應”將催生經濟實現聚變式發展,一場難以估量的顛覆性變革新圖景即將展開。

以5G為例:一方面,5G將帶動核心晶片、關鍵元器件、基礎軟體等技術突破;另一方面,5G與製造、交通、能源、醫療等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慧、大資料、虛擬現實、高畫質影片等不斷實現技術升級。更為重要的是,未來5G的融合應用,將驅動多個前沿技術領域交叉創新,重構全球科技領域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舉措,對於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

資料顯示,我國5G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25年,5G將帶動1.2萬億元左右的網路建設投資,將拉動8萬億元相關的資訊消費,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2.93萬億元。

2021年,面對發展中遭遇的各種困難挑戰,中國經濟仍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表現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成長壯大。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創新引領作用明顯,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快速增長。從單月資料看,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27.9%和112%;從累計資料看,1至11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7%,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2.2%。

高舉遠識 “雙碳”綠色轉型放眼未來

深藍色的光伏板、高大的風力發電機、科技感十足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青海,半荒漠化的“風沙之地”,如今成了新能源基地;

管廊縱橫交織、反應爐高聳挺立……在陝西,煤炭透過一系列反應“由黑變白”,實現了高效清潔利用,製成了可降解的牙刷、碗筷,甚至還有醫用的可吸收縫合線和骨骼支架等環境友好型終端產品;

巨龍般的管廊凌空飛架、吞噬廢鋼的“巨獸”發出耀眼的紅光……在河北,海上運來的物料透過連線廠區和碼頭的皮帶通廊直接入倉,從源頭上解決了汽車運輸煙塵排放等汙染問題,而短流程鍊鋼以電和天然氣為主要能源,省去了焦化、燒結、高爐等高排放生產環節……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全國各地高耗能的能源、化工、鋼鐵、交通等行業紛紛加快了綠色轉型程序。

毋庸置疑,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不僅是中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雙碳”目標正在賦能一切生產要素,中國經濟將由此迎來新的空間升維。

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今年3月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裝置製造國,中國持續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水電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元件。國際能源署今年釋出的《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報告也指出,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電池等關鍵清潔能源技術的最大製造商。

不僅是在創造增量的製造環節,在改造存量的轉型升級領域,低碳進而零碳的技術和產品均有著巨大的機遇。以5G為例,每位元能耗大約只有4G的1/10,但可以提供30倍的4G容量。資訊通訊技術所帶來的全球節能和減排量,將遠超其自身執行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據全球電子可持續性倡議組織(GeSI)預測,到2030年,資訊通訊技術透過賦能其他行業,將幫助減少全球碳排放的20%。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雙碳”目標是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也必將開闢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雙碳”經濟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圍繞碳排放可能會出現技術正規化的徹底變革。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轉變和生活方式變化,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能源結構變化,更是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技術的再造。”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碳中和一定會推進更新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碳中和不單純是一個綠色的故事,更是一個再造中國經濟的巨大機遇。“這是一個發展正規化的改變,我們正走在世界前沿,想象空間無比巨大。”(吳蔚)

來源: 經濟參考網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2-26

相關文章

全球資本市場波動性大幅上升 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三大賽道迎黃金髮展期
本報記者 劉穎 張榮旺 北京報道 隨著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經濟分化加劇,主要經濟體相繼步入高震盪低增長模式,全球貨幣超發.低利率.低增速以及高通貨膨脹風險接連湧現,全球債務水平突破新高,債務違約風險加大 ...

高水平科技創新驅動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
近兩個月,中國石油重大科技成果應用捷報連連. 9月1日,中國石油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一鍵式"人機互動7000米自動化鑽機正式投入工業性應用試驗.8月,大慶油田古龍陸相頁岩油國家級示 ...

中央媒體看遼寧丨遼寧以“新”勢力書寫大文章——科技創新成全面振興最大增量
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戴上VR眼鏡,眼前的場景瞬間同步到千里之外.裝置維修和產品驗收都用不著廠方和客戶來回跑,有啥問題"上雲"就解決了."這是企業邁向智慧化的'冰山一角' ...

北京海淀“兩區”科技創新動能強勁 18項數字新基建專案穩步推進
原標題:北京海淀"兩區"科技創新動能強勁 18項數字新基建專案穩步推進 全區已建成5G基站3160個,釋出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悟道2.0"--日前,海淀區透露 ...

農村中心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種業科技創新

農村中心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種業科技創新
[點選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資訊不錯過] 為推動"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圓滿收官和"十四五"重點專項順利實施,近日,農村中心主任鄧小明帶領相關處室 ...

匯聚海外人才 共話科技創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32名海內外院士,以及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的代表,在線上線下,共同開啟第十九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 ...

科技創新風口下 陽光城的地產+科技探索之路

科技創新風口下 陽光城的地產+科技探索之路
"產業最佳化升級"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已經被提升到最重要的位置,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機會所在."十四五"與科技創新風口下,未來中國經濟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之一.一項科學發現能夠開闢一項顛覆性的應用研究領域,而基礎科學的水平是應用研究的靈魂.&quo ...

中國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

中國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觀眾觀看展出的"火星探測器". 郭俊鋒攝(人民視覺) 共享無人車 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 機器手 郭俊鋒攝(人民視覺) 5項重大創新成果重磅釋出.25 ...

億利集團著力打造光氫科技基地 借力科技創新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馬宇薇 深秋時節,黃河幾字彎南岸金色的沙丘之間,一片片深藍的光伏板在陽光映照下如波光粼粼的大海,與沙漠深處墨綠色的迎風坡造林遙相呼應.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 ...

電子科大:強化科技創新 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9月3日,由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電子科大)主辦的第46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閉幕.這一頂級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西部地區舉行,吸引了35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餘名學者線上參會. 作為一所建校以來就 ...

原始碼資本完成五期人民幣基金募集:推動科技創新,助力中小企業
原始碼資本近日宣佈完成五期人民幣基金募集,募資總規模超過70億元人民幣.此次人民幣基金募資工作從正式開始到完成僅用了三個多月時間.新加入的出資人除了近10家保險機構外,還包括國家級引導基金,例如國家中 ...

科技創新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地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全面支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近日,2021年農業農村部重大引領性技術正式釋出.10項重大引領性技術分別是:稻麥綠色豐產& ...

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創新研究院成立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9月17日,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高速科創院")揭牌成立. 據悉,福建高速科創院系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直屬的全資子公司,與自動化 ...

高校歷史學科新文科建設如何守正創新—走進現場,讓田野成為“知識活化器”
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高等教育進入全面提質創新的新時代.為了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新文科建設應運而生.兩年多來,新文科建設實踐探索快速發展.這種轉變不是表面的.功利的, ...

協同推進產業融合與科技創新
作者:姜長雲(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近年來,我國產業融合不斷深化,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增長點.科技創新對於深化產業融合.化解其中的 ...

走近農高會 | 智慧財產權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將精彩亮相

走近農高會 | 智慧財產權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將精彩亮相
來源:楊凌融媒體中心 以"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28屆楊凌農高會將於10月22日至26日舉辦.日前,記者從楊淩示範區智慧財產權局獲悉,智慧財產權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將亮 ...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大批中國城市正在崛起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大批中國城市正在崛起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陳杭 25日,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自然科研,在2021中關村論壇全體大會上釋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Global Innovation Hubs ...

張志強:我國必須建立完整自立的科技創新體系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Time: 提示資訊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近日,在由證券日報社主 ...

打贏未來戰爭,必須強化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
科技是現代戰爭的核心戰鬥力.正是科技創新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著作戰手段的急劇更新,催生著作戰思想的推陳出新,影響著作戰體制的深刻變革,引導著作戰模式的飛速演進,驅動著戰鬥力的不斷提升.建設現代化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