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線上
編輯:趙妍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富夢瑤、賈延寧)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瀚在接受總檯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希望中國的有關經驗能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分享給其他相關國家。
2021年10月15日《中國世界遺產能力建設手冊》系列在貴州松桃正式釋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左二)出席活動
2021年,由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專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6處,中國也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瀚看來,中國不僅有豐富的自然遺產,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專家和成功經驗還為其他國家在遺產保護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在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成功舉辦,讓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等重要領域引領世界。中國有令人驚豔的文化遺產和混合遺產,中國(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和專家為其他國家(在遺產保護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期待更多中國的成功經驗。”
夏澤瀚認為,中國政府一直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域性工作的突出地位。例如:中國的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是同期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各類自然保護地佔陸域國土面積18%,超額完成聯合國制定的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愛知目標”。在物種保護方面,大熊貓、黃腹角雉、大鯢、鱷蜥等瀕危動物的瀕危機制和保護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此外,中國已經累計建設了30個生態環境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67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逐步夯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戰略科技力量。
提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不久前,在雲南昆明舉辦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生態文明論壇還發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倡議。對此,夏澤瀚表示,中國積極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展開合作,促進了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一直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域性工作的突出地位。中國宣佈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並更好地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自然遺產保護方面展開合作,這些將有助於全球發展中國家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中國將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聯絡在一起,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我看來這些都將使中國成為綠色轉型的領導者。”
一直以來,作為創始國之一,中國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包括“長城獎學金”、文物交流等多個合作專案也均已落地。夏澤瀚表示,未來,雙方還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創新、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攜手致力於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重要領域進行下一步合作。科技創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領域。我們還期待同中國政府在生態旅遊、建立生態品牌、地方民生、鄉村振興、旅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展開合作。我們更加重視同中國更好地促進南南合作,促進技術轉移等方面的多邊合作。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十四五’規劃,中國的有關經驗還可以透過共建‘一帶一路’分享給其他相關國家。”
夏澤瀚指出,當前世界正面臨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只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全球合作才是應對全球性危機的“金鑰匙”。“如果各國不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平、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重大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我們需要多邊主義來應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實現了讓7.7億人脫貧,現在中國又透過‘一帶一路’等倡議幫助其他國家,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多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