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網際網路上的大多數人,對發達國家的認知是錯位的。比如說吧,一個月薪2萬多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
而在某乎上,年薪20萬似乎都已經算不上什麼拿得出手的薪資水平。但現實中的情況卻是,日本大多數企業能給到應屆生的薪酬也就是40萬日元以下,摺合人民幣2萬多塊錢。哪怕是豐田、索尼這樣的大企業也不例外。
這是2020年日本按年齡分組統計的不同年齡段的年平均工資,可以作為參考:
20多歲 348萬日元:女性321萬日元,男性371萬日元。
30多歲 444萬日元:女性377萬日元,男性484萬日元。
40多歲 510萬日元:女性403萬日元,男性573萬日元。
50歲以上 613萬日元:女性431萬日元,男性661萬日元。
在法國、德國等某乎er口中的人間天堂,80%左右的國民收入都在三四千歐元以下,也就是月薪2.5萬人民幣以下。在這個角度上說,哪怕是很多網際網路小廠給的20多萬的“白菜價”,其實放到發達國家都已經算是高收入。
考慮到中國與發達國家物價和生活成本之間的差異,基本上可以說,如果你的月收入能在1.5萬元左右,那麼你的消費能力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而如果你現在已經沒有房貸車貸壓力,那麼月薪1萬左右,實際上的消費力就已經可以趕上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了。(畢竟,法國月薪低於2500歐元的勞動者將近6成)
當然,發達國家各方面的保障會更好一些,這會影響每個人對生活質量的評價。但從絕對的消費力上而言,一個月收入2000歐元的勞動者,消費的上限也就是2000歐元。一個月能掙兩萬,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你的消費能力就是比他強。
而回到開頭的問題上,你說“曾在某海島度蜜月,決定拍攝一套照片留念”。這個詞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
什麼叫“度蜜月”呢?要知道,我國法定的婚假一般只有3天。並且前赴海島度蜜月,費用可一點都不低。在國內,能選擇度蜜月的人,一方面收入不會差,另一方面也暗示著雙方可能接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對於你來說,你的收入可能都比大多數日本人要高了。當然,從整體上看,月薪萬元在中國也依然是高收入群體。中國整體上的國民消費能力與日本相比還有著很大的差距,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大量的勞動者每月的收入也就是三四千元甚至更低。對他們來說,即便是要結婚,也沒有財力去度蜜月。或者說,中日之間的區別是,絕大多數日本人都可以負擔得起出國度蜜月的費用,但中國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而你恰恰是能負擔得起出國度蜜月費用的少數中國人群中的一員。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其實真要run到國外去的話,有兩類人是最合適的。第一類是低收入群體,去了國外收入可以翻幾倍;第二類是國外可以有收入更高的工作機會,比如有些技術類的崗位,美國的薪酬可以開到中國的兩三倍以上。而上世紀90年代、2000年初之所以出國成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收入差距實在太大。比如,在1990年代,北京市的平均工資也就是幾百元到1000元左右,而當時美國人的平均工資可以到兩三千美元以上,這是十幾倍的收入差距。但現在,至少對相當一部分北京人來說,美國三四千美元工資的工資已經不是可羨慕的了。很多在網際網路、金融等機構工作的人,雖然收入與歐美的同行還有差距,但至少相比於絕大多數普通的歐美人,消費力其實已經不算低了。
總結來說就是,你之所以覺得日本國民的消費能力不高,根本原因還是你自己的消費能力高。但只要走出一二線城市,到廣大的縣城農村去看看,就會發現那些人與普通日本人的消費差距是極其之大的。好比說普通日本人隨便打個零工,一個月攢錢買個iPhone輕輕鬆鬆,但在中國的小縣城,靠打零工攢三個月前也未見得能買到一部iPhone。這些被忽略的大多數人,才是中國當下真正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