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懊惱於自己看好的某個股票沒有買,最後大漲,就認為自己的選股眼光很好,只是運氣欠佳。樂觀者更是認為,運氣是平等的,說明自己下次能賺一票大的。
這類懊惱總是讓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故事,有一群哲學家在討論“自由的意義”時,對自由的定義產生了分歧,其中一個哲學家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座監獄的獄卒在三更半夜趁囚犯都熟睡時開啟監獄的大門,請問,犯人們此時是自由的嗎?
看好卻沒有買的股票,就像開啟的監獄大門對於熟睡的囚徒不代表自由一樣,這種投資機會不但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如果你總是錯過這類機會,或者二選一總會選錯,因為運氣長期看是平等的,所以恰恰證明你的投資體系有漏洞。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常常有人看好某股,但覺得太貴,等便宜一點再買。
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就算是“去估值泡沫”這麼簡單的機會,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投資體系,這個想法也是無法完成的。
為什麼呢?一個股票比較貴,未來回到合理估值,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它因為估值貴而慢慢跌下來讓你買。它一定是藉助一些利空事件來完成下跌,可能是很短的時間內急跌下來。如果沒有這樣的事件,它就一直跌不下來。
所以,你嫌貴不敢買的公司,真跌下來一定是有實質性利空或大盤發生恐慌性下跌,要不要如期實施你的計劃,既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也需要投資體系的支援。
很多人覺得,散戶無非就是買幾個股票,長期持有,不需要投資體系。
實際上,有沒有投資體系的支援,不是機構與散戶的區別,而是專業與業餘的區別。
金融市場裡有句名言:“歷史在不斷重複。”人們幻想熟知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就一定可以掌握金融鍊金術。
鬱金香泡沫,是金融市場出現以來第一次危機,之後,人類又經歷了無數次金融市場狂瀉,也有了無數次經濟危機。
有人能真正吸取教訓嗎?有人能真正逃脫宿命嗎?
金融市場確實在重複歷史,不過,被重複的只有危機。每次經濟繁榮,我們都有著不同的理由;每次危機,過程都如此相似。
那麼,我們瞭解這些歷史還有什麼用處?
史學家告訴我們:以史為鑑。
很可惜,不用看後面,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以史為鑑,永遠不可能。
我們是人,是人,就必然遵從人類規律。
能違反的,是紀律;不能違反的,才是規律。
是人,就有弱點:貪婪和恐懼。在金融市場上,這些無法克服……
能克服人類弱點的,是神,而不是人。所以,人類數百年來才只有一個巴菲特,只有一個索羅斯,而且,即使他們也不是無敵的。
幾百年來,金融市場從嘈雜的聚會變成閃爍的電子屏,技術變了,規則變了,裝置變了……只是這些都是外殼,內涵什麼都沒變,永遠在淋漓盡致地體現人類的弱點。
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要犯。市場高漲,就會有無數人展現貪婪,一窩蜂似的追漲;市場狂瀉,也會有無數人暴露恐懼,一窩蜂似的殺跌。
追漲、殺跌,是投資最大的忌諱,這條盡人皆知的法則,有幾個人能真正遵守?
自我實現的價格走勢
價格走勢是自我實現的:
當所有人都認為會漲時,他們都會買入,供不應求,一定會漲;
當所有人都認為會跌時,他們都要做空,供大於求,一定會跌;
有人看漲,有人看跌時,看漲的人會買,看跌的人會賣。哪邊人多,哪邊的力量就形成主導,價格就會按照哪邊的意願行走。
所以,無論某些爆炸新聞、分析評論是真是假,只要能影響人群的認知,就能影響價格走勢。當我們跟蹤價格時,有一個不得不想的問題——大家在想什麼。
認知偏誤的力量——阻力與託力
既然人多就是力量,且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有認知偏誤,那麼,認知偏誤就是不可忽視的市場力量。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認知偏誤形成阻力,讓它不會再漲;當價格跌到一定程度時,認知偏誤形成託力,讓它不會再跌。下面這張2006年的咖啡價格走勢圖,就可以利用認知偏誤來分析,其中託力發揮作用的地方,被標記為“支撐位”,阻力發揮作用的地方,被標記為“阻力位”。
莫扭曲
不同的交易策略,有不同的痛苦。比如海龜交易法則,之所以知道它的人多,使用它的人少,就是因為多次失敗才能換得一次成功,太痛苦了。
不同的交易員,也有不同的心理極限。有些人能接受長時間的低迴報率;有些人能抗住一次又一次的連續失敗;有些人能應對幾乎傾家蕩產的偶爾虧損;有些人能忍耐坐過山車一樣的市場波動……但是,更多的人,不能。人類的本性使我們厭惡痛苦,厭惡不確定性(可參見第二課)。如果你受不了,就不要選擇:
如果你不能接受長期的低迴報率,就不能選擇那些前十年都會慢慢賺、最後一年大賺的交易策略;
如果你不能接受連續失敗,就不能選擇類似海龜交易法則這種多敗少勝、小敗大勝的策略(可參見第四課);
如果你不能容忍偶爾的大虧損,就不能選擇那些回報豐厚、但風險驚人的策略;
有些人的心理極限是10天,就不要選擇需要痛苦100天的策略;
有些人的心理極限是1萬,就不能選擇牽動10萬的策略……
不要扭曲你自己,不要去迎合一個策略,不值得。也許,你承受住巨大的痛苦,賺到了錢,但是,這種痛苦很可能已經在精神、健康上重創了你,用錢不一定能補回來;更可能的是,你根本承受不住那種痛苦,堅持不住那個策略,在馬上就要賺到錢的時候,你放棄了,痛苦與虧損成為全部的結局。
最後,總結一下,如何對待交易秘籍?
莫盲從,快魚吃慢魚,不要成為隊伍的最後一個,沒有下家;
莫錯位,扔風險的若硬要自找風險,哪怕賺到了錢,也沒有成功扔掉風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莫扭曲,無視自己的心理極限,去迎合某個策略,你很可能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也很可能根本堅持不住。
目標定下來,就要去除一切雜念
什麼是混沌理論呢?就是結果的不可預見性和過程的可推導性。如果把混沌理論運用於市場,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市場永遠按照阻力最小的路徑來執行。其次,各種因素匯入市場的方式和時間不同,起的作用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是千變萬化的。即使很小的因素,也可能在系統內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後形成巨大的、不可預料的結果。市場常無情,而人總試圖在這變幻莫測中找尋規律,於是,良莠不齊的理論和總結蜂擁不斷。而“混沌”投資的精髓在於承認市場的隨機性和不可測性,能夠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在投資中必不可少。混沌理論教育我們永遠不要高估自己,永遠對市場要有敬畏之心。
在承認市場的前提上,捕捉大勢,迴避細節風險.
做交易有三個原則:
第一,是不是能透過冒1元錢的風險賺3元錢;
第二,基本面分析是不是支援你投資的方向;
第三,技術面是不是也支援你投資的方向,基本面能不能和技術面形成同步共振。
做股票最大的一個忌諱就是恐慌心理。第一是順勢,第二是用心靈來感受阻力最小的方向。如果雜念太多的話,就感受不到哪個方向是阻力最小的了。投資者一般都非常重視風險控制,散戶為什麼賠錢,他認為主要還是不能克服貪婪和恐懼這兩大人性的弱點,投資的關鍵是要事先明確目標,要按照之前的策略來做。
這個特殊的行業要求從業者對風險具備高度的敏感,既不能莽撞地隨大流,又不能猶猶豫豫,錯失良機。不僅如此,對市場、對自己的分析也必不可少。
葛衛東坦言,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總結,最終找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生財之路。而在這些之外,他稱自己最大的優勢是“懂得調整情緒”.
做投資是分幾個階段的:剛開始是學習,進而努力生存,之後便能隨心所欲,而最高的境界則是練出一種‘本能反應’——不需要看任何的指標或資料就能做出精確的判斷。
十多年的經驗積累給了他一種淡然的心態,不主動出擊,而是像靜臥的老屋一樣,時刻以最佳狀態去等待和迎接機會的來臨。
投資策略:基本面研究是公司投資的基礎;波段操作把握“順勢”原則,儘量不參與和大勢相反的短期波段;多角度把握對沖原則,減小整體系統風險。
投資理念:穩定持續獲利才是成功的標準;穩健是投資的第一原則,風控先於投資。
股票主要是基於對經濟形勢和趨勢的判斷,短線掙的是波段的錢;或是一些套利的錢;而中線股票賺的是選股和對大勢判斷的錢。
投資的真諦是不要賠錢。掙錢是不難的,難的是二三十年可以長時間不賠錢,才知道風險和收益要怎樣去平衡。
不符合交易標準的交易過濾掉,成功率大大提高,風險隨著交易量減少而減少,止損也做得更堅決。
以前是主動尋找交易機會,而現在是靜等機會來臨。以前看國外的投資報告都是為了找機會,現在看就是為了看,重大機會到來的時候自己會感悟到。錯的時候也會有,每個人都會錯,只要把虧損的總額控制住,就把風險控制住了,不要激動,過了就過了。
要保持平常心,越大的機會越容易看到,越大的風險你也越容易規避。只要你保持平常心,不要人云亦云。
投資像種樹!要想樹長高長大,只能是天天澆水施肥,看它的根是否扎得深扎得牢!而不是看著樹幹,只想著它長多高。
那些頻繁交易的人們,恐怕是很少有耐心用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來對一個企業進行精心的研究與打理,它們只想著在有生的歲月裡多拿猛跑,快速致富。只要哪裡有機會,哪怕道聽途說也會迫不及待的買入。
大部分的人永遠都無法保持理性,更不用說專注於長期目標,有耐性、訂出計劃並確實執行。聽訊息者、“只爭朝夕”的人們根本不可能相信:還有腳踏實地打敗市場這樣的事。
最偉大的投資家也會隨歲月消逝,但某些投資的原則卻亙古不變。
龜兔賽跑作為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對資本市場卻有著特殊的意味。故事講的是:領先的兔子,由於驕傲與鬆懈,讓勤勤懇懇的烏龜最終贏得了勝利。
如果拿龜兔賽跑的故事寓意投資,就我的理解而言,兔子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因為投資是項長期的事業,有句古話:“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兔子跑的再快,但只能活幾年,而烏龜可以爬一萬年。考慮時間因素,勝負自然分明。
就投資而言,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實際上是在烏龜與兔子之間進行抉擇。從哲學的角度,如果只能做一個選擇,交易頻繁的人只能是成為兔子,而類似巴菲特式的長期投資者更傾向於成為烏龜,在歲月的歷練中成長壯大以至永恆。
靠運氣贏來的,也會靠運氣輸掉
靠運氣獲得東西,最終也被運氣反噬。
《隨機漫步的傻瓜》作者塔勒布講了一個富豪交易員約翰的故事。
在20世紀90年代,約翰是華爾街厲害的交易員,他在極短時間內升職成為主管,手下有10個下屬,還享受在操作投資個人資金的特權。
他的主要業務是“高收益”債券交易,買進價格便宜卻能獲得高達10%的債券,減去借款利息,公司原本只能賺4.5%,而這一操作可以讓利潤翻好幾倍。
在周圍人眼裡,約翰是個業務能力突出的華爾街精英,可他的鄰居塔波利卻瞧不起他。
塔波利也是交易員,他擁有劍橋大學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去芝加哥讀統計博士,擁有紮實的金融專業知識,他的交易風格相對保守,推崇穩紮穩打。
在他眼裡,約翰運用槓桿效應確實能讓利潤翻倍,但也能讓損失變得巨大,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做法。
也許你會認為塔波利是在嫉妒約翰,才會有這種心理,可在在1998年10月,他的想法得到驗證,約翰再一次採用槓桿效應,卻賠掉僱主6億美元。
像約翰這樣的交易員絕非個例,他們並沒有出色的業務能力,甚至不是做交易員的料,只是碰巧趕上了風口上的豬,從而賺取福利。
就像塔勒布說的,幸運的傻瓜一點也不認為自己可能只是運氣不錯,他們的行為舉止就好像那些錢是他們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人性最大的貪婪,是好運從天而降時,無限放大,從而迷失方向,等退潮時,缺乏相匹配的能力,自然無法接住這份好運。
茨威格說過,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價格。
運氣能讓你秒變“錦鯉”,也可以在沒有防備情況,一夜收回,讓你沒有招架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