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體中最重要的液體成分,它在血管中以迴圈的方式快速流動,為人體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氧氣、養分和熱量。流血過多往往會導致死亡。為了挽救失血病人的生命,現代醫學上通常採用輸血的方式。但是,使用輸血方法成功地實現救死扶傷僅僅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還不知道血有不同的型別。
血液流動
15世紀時,昏庸、年邁的羅馬教皇英諾聖特生了一場大病,他找來3名男孩,將其鮮血輸入自己體內,這個殘暴的輸血事件可能是有記載以來最早進行的輸血嘗試,它不僅導致供血者全部死亡,而且使得病人也在痛苦中死去,這種嘗試以失敗而告終。
血細胞
此後,又有人將動物的鮮血輸入人體內來治病,也都失敗了,但仍有人在不斷嘗試。比如一位叫布倫道的英國婦產科醫生,他曾經透過狗與狗之間相互輸血的成功實驗,證明狗與狗之間確實可以輸血。因此,他認為人與人之間也是能夠互相輸血的。1824年的時候,他曾為產後大出血的8位產婦輸入人血,其中5人獲救,另外3人則悲慘地死去。這種截然相反的結果給人們帶來深刻思考:為什麼有人能存活下來,有人卻比輸血前更痛苦地死去呢?
血管
潘弗克和蘭多伊斯是德國的2位病理學家,他們經過20多年的合作研究,於1875年發現了溶血現象。當不同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時,有的互不相干,有的則發生溶血現象,這種溶血現象就使血液中的紅細胞被溶解破壞而死亡。因此,只有在不產生溶血現象的人之間,才可以互相輸血。
輸血
在血液研究中做出傑出貢獻的應該是奧地利的醫生蘭斯坦納。1900年,蘭斯坦納透過對人體的體液組織——血液的研究,發現了紅細胞的凝集反應。所謂凝集反應就是當一個人血液中的紅細胞與另一個人的血清混合後,有時這些細胞會凝成一團,其凝集相當緊密,即使用力振盪,也不能讓它們散開。這種凝集反應出現在人類的不同個體以及不同種的動物之間,這種紅細胞凝集是血清免疫反應的一種表現。因為紅細胞表面含有一些統稱為凝集原(或稱標記物)的抗原性物質,所以,紅細胞在異體或異種血清作用下會發生凝集反應。而血清中則含有相應的統稱為凝集素的特異性抗體,當含有某種凝集原的紅細胞遇到一種與它相對抗的凝集素時,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凝集反應,使紅細胞凝整合團。
血液
蘭斯坦納選擇不同的人,採集他們的紅細胞和血清進行交叉反應,透過廣泛的實驗和臨床實踐以及細緻的比較發現,有的時候,紅細胞出現或大或小的凝集狀,而有的時候紅細胞則不會出現凝集現象。他發現在人類的紅細胞中含有2種不同的凝集原,他將其命名為A和B。蘭斯坦納進一步分析了這些成分,並按字母表的順序,把人類血液分為4種基本型別:
A,B,AB,O型。凡是紅細胞中含有A凝集原者,其血型為A型;含B凝集原者,其血型為B型;含A和B兩種凝集原者,其血型為AB型;兩種凝集原都沒有者,則其血型為O型。
血型
“ABO型系統”的出現,在當時醫學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解決了外科手術中大量失血的問題。無數失血過多的病人,透過輸入與自身血型相吻合的他人的血液而重獲生命。
知道了血型發展的歷史,我們更應感謝蘭斯坦納,尤其是在我們需要輸入血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