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談錢系列15: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究竟是黃巢建大齊政權時所鑄,還是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所鑄,在學術界一直都有爭論。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大齊通寶是李昪所鑄,原因在於大齊通寶“酷似十國時物”,文字製作亦均與李昪後來鑄造的大唐通寶錢極相類似,且唐自鹹通年間(公元860年—公元874年)後,不復鑄錢,而黃巢鑄錢史料中亦無明文記載。因此,本文采用此觀點。
伶人救主
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後改名李昪)即帝位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國號大齊,年號升元。升元三年,又改國號為唐,所以說,大齊通寶真正鑄造的時間,不超過三年。李昪在位期間,對外堅持休戰,保境安民,對內則興利除弊。他在治理國政上禮賢下士,並能虛心納諫。但有一則軼事典故,也說明了李昪的心狠手辣。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昪掌權後,想殺掉弟弟徐知詢,便請他來喝酒,並用金盃斟酒給他,說道:“希望弟弟能活一千歲。”徐知詢懷疑酒中有毒,於是拿其他杯子把酒均分,隨後獻給李昪,答道:“希望和兄長各享五百歲。”李昪不肯接受,但徐知詢捧著酒一直不退。左右為難之際,伶人申漸高徑直走到他們面前說了幾句詼諧的話,奪過兩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後懷揣金盃退出大殿。李昪趕緊派人用良藥去給他解毒,但未等藥到,申漸高已經“腦裂”而死。
缺角大齊
“缺角大齊”是第一枚被發現的大齊通寶。這枚大齊是由江南名士戴熙的父親從一個酒徒手中購來,最終傳給戴熙所收藏,當時有民間土豪願意出高價收購該枚錢幣,但戴熙不願忍痛割愛。到了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攻佔杭州,戴熙投池自盡,死前將大齊通寶等物深埋地下。後人為了得到這件稀世珍品,爭相購買戴宅,掘地數次,甚至泥土都用細籮過篩,終無所獲。另有一說,戴熙懷揣著這枚錢幣,投入錢塘江自殺。不管怎樣,這枚“缺角大齊”便從人世間蒸發了。據記載,這枚缺角大齊直徑約23.2毫米。
四眼大齊
“四眼大齊”是1925年4月2日,泉學家戴保庭同好友朱克壯在江西鄱陽購得。這枚大齊通寶與缺角大齊同範、風格一致,是大開門珍品,戴保庭購買前,曾被雜貨攤商人之子鑽四個小眼,貫以雞毛做毽子,因此得名“四眼大齊”。隨後這枚四眼大齊被收藏家張叔馴以500大洋收購,隨之將其藏於密室,並因此錢把自家門頭改了,喚作“齊齋”。張叔馴從不將這枚錢幣示人,也不允許拓制拓片。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叔馴全家搬往美國定居。1948年,張叔馴病逝,他的夫人徐懋倩便將這批古錢賣給了美國收藏家戴吉濤。戴先生一生無子嗣,在他去世後,他的鉅額遺產和藏品組成了“戴吉濤基金會”,因而這枚“四眼大齊”便一直躺在美國戴吉濤基金會里。據記載,這枚缺角大齊直徑約22.7毫米。
藍鏽大齊
上個世紀90年代末出土的“藍鏽大齊”,現藏於大藏家陳光揚先生手裡,據傳是從國內一名有名的泉商手中購得。陳光揚先生,1966年出生於新加坡一富商家庭,大學學歷。年輕時,陳光揚對中國古錢產生興趣,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全身心投入到對中國古錢幣的研究和收藏,經20多年努力終於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國古錢專家和大收藏家,被圈內人士稱為“錢痴”,在中國及海外古錢幣界都有很高的聲望,曾擔任新加坡錢幣學會副會長。
綠鏽大齊
第四枚是2008年出土的“綠鏽大齊”,2008年4月11日一位網友在古泉園地和開元泉社同時發帖,並提供了該錢幣的資料:直徑23.5毫米,厚12毫米。據說此錢與“藍鏽大齊”出土地點相近,在一處唐宋遺址,罐裝窖藏幾十斤,包括唐、五代、宋代等朝代錢幣,以北宋錢和開元居多,無北宋末期和南宋錢,據此推斷該窖藏為北宋時期窖藏。這枚錢幣至今歸屬於誰,還是一個謎,有泉友瞭解的,可在評論區裡面留言。
以下是與“綠鏽大齊”同坑出土的錢:
大齊通寶鑄造時間短,從存世量推斷其鑄造量也十分稀少,因此不可能存在多種樣式。所以筆者的觀點是,只要與市面上公認的大齊通寶不同範,則必然是贗品。不知各位泉友,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