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市長早前為150年前的洛杉磯華埠大屠殺事件正式道歉。華人小區負責人認為,主流社會和華人都應瞭解,過去百年來在美華人遭遇的不公和屈辱。而當下的海外華人應傳承華人的獨有文化,做連線東西方的橋樑。
洛杉磯向華人致歉並設立大屠殺紀念碑
凝聚包括華裔在內,各族裔民眾的付出和辛勞,成就了美國西部第一大城市——洛杉磯。在洛杉磯市區的華美博物館,記錄著在150年前,來自中國的移民遭遇的屈辱歲月。而這段歷史,至今仍未被完整記錄下來。
華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阮桂銘:
“當我們談到1871年的華埠大屠殺時,人們真的很生氣,美籍華人很生氣。因為他們說,怎麼能待在這裡這麼多年,卻一點都不知道這起事件。”
這場大屠殺發生在1871年10月24日,由一名警員與一名白人男子羅伯特·湯普森與華埠堂口成員發生的槍戰開始,之後引發了一場騷亂。據介紹,當時有500名暴徒衝進華埠進行掠奪,並聲稱要殺掉所有華人。暴亂之後,找到了18名華人屍體,具體死亡數字至今無法統計。
洛杉磯市長加切蒂日前宣佈,將設立華埠大屠殺的紀念碑,同時,為這段鮮少提及的華人屈辱歷史正式道歉。
美國洛杉磯市長 加切蒂:
“華埠大屠殺是洛杉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部分,當它被忽視時,我們必須代表一個城市道歉。150多年來,各時期執政者幾乎沒有承認這場對華裔美國人的最大屠殺。但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非常傷感的一夜,我非常觸動,希望我們能從過去的悲劇中汲取教訓。”
華人勤勞樸實特質成白人“眼中釘”
據瞭解,這場悲劇不但沒有引發當時洛杉磯社會的反思,反而令民眾對華人由厭惡上升到敵視。華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阮桂銘向記者介紹,自舊金山淘金熱興起,吸引華人來美,當時在美國白人就已埋下對華人的仇恨情緒。
華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阮桂銘:
“容易開採的礦井已經被白人佔領了,所以19世紀50年代來到這裡的貧窮的中國人,不得不非常努力地工作,只是為了得到一點點黃金。他們做著白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所以此時已經有了對華人的仇恨。他們持續聲稱,是華人搶走了白人的工作。”
1871年的華埠大屠殺,更像是全美華人遭遇排擠的一個縮影,在之後的一年加州立法通過了禁止華人移民來美。這也直接導致了1882年美國透過排華法案,讓曾被譽為“最有價值移民”最有價值移民的華人,成為美國聯邦政府唯一立法排擠、禁止移民的族裔。
不做“啞裔”!華人定義新“模範少數裔”
哈佛大學歷史教授威廉斯表示,包括1885年懷俄明州的石泉大屠殺在內,1885年至1887年之間,曾發生86起華人被殺事件,且沒有人被定罪。華人參與修建鐵路、水壩等為建設美國的付出,長期得不到認可,且遭官方有意忽視, 搭配政客們的“黃禍”論,即使在當下,在美華人仍因誤解和仇恨蒙受莫名的傷害。
美國洛杉磯市長 加切蒂:
“從總統到其他政治人物,我們聽到太多反亞裔的情緒。洛杉磯是一個屬於每個人的城市,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的種族是什麼。”
阮桂銘認為,面對持續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和攻擊,華人應打破固有的“模範少數裔”印象,華人奉行的 “中庸之道”與美國社會格格不入。
華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阮桂銘:
“西方的價值觀是,如果你沉默,就意味著你同意我的觀點。所以如果你選擇沉默,什麼也不說,那代表著你沒意見,外人不需要和你打交道。即使你被打了一拳你也會什麼都不說,代表著你很軟弱。”
筷子與叉子並用,增強華人文化自信
從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止,到2009年開始加州眾議院以及美國國會,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阮桂銘認為,在海外華人處境大幅改善的今天,華人身上特有的文化不應輕易丟棄。
華美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阮桂銘: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你需要學習,因為你是華人。但重點是,你既要能使用叉子也要使用筷子,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遊刃有餘。”
紀念1871的洛杉磯華埠大屠殺,是為了讓大家瞭解華人在過去遭遇不公和屈辱。而當下,不少華人放棄中文,操著一口流利的、沒有口音的英語時,文化疏離下的年輕一代人,如何實現來自華人的文化自信,是當下另一個焦點。
來源:鳳凰衛視楊平俊、李佔清 洛杉磯報道
編輯: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