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2]在院線上映一週了,票房即將突破5億。
主演肖央因為演技,多次被送上熱搜。
他所飾演的父親林日朗,是個既偉大又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
為了讓兒子做上心臟移植手術,他實施了驚天計劃,把自己的命都算計進去。
這個愛子如命的父親,本可以不死。
那麼,是誰殺死他的?
也許沒多少人注意到,在電影最開始,林日朗就被殺死了一次。
當他扮成劫匪封鎖了醫院,沒多久就上了電視新聞。
而且還是實名的。
在警察拒絕透露林日朗的任何資訊時,電視臺記者憑藉模糊的現場影片,發現他就是之前來臺裡求助的人。
當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記者拒絕幫林日朗籌集手術費,而林日朗在情急之下踩空,正巧摔在了記者身上。
為了搶發新聞,電視臺調出了這段影片監控,並在報道中添油加醋,說林日朗當眾非禮女記者。
這順應了大眾對劫匪的想象,輿論沸騰。
“他果然不是什麼好人”,很多人都這樣想。
林日朗還在病床上的兒子,因此被趕到了走廊。
無非是用偏見印證偏見,對於真相本身,他們其實一點也不在乎。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2018年的重慶公交墜江事故,曾讓和公交車相撞的轎車司機背了鍋。
只是因為現場照片顯示,開車的是女司機,而且穿著高跟鞋。
有媒體直接斷言,事故是轎車逆行導致的。
輿論開始揪著女司機不放,把十幾條人命都算在了她的頭上。
然而警方調查的結果截然相反:
公交車在行駛中突然越過中心實線,撞上正常行駛的轎車後墜入江中。
女司機不僅不是肇事人,還是受害者。
而炮轟女司機的網友們,草草道了歉,更多的是悄悄刪帖了事。
事件反轉得如此輕易,在輿論中隨波逐流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
他們不知道,自以為了解真相就對人妄下定義,真的能殺人。
電影[搜尋]裡高圓圓飾演的秘書葉藍秋,就是如此。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她坐上了一輛公交車。
因為驚魂未定,拒絕給車上的老大爺讓座,她被拍下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所謂“追求真相”的記者,藏起葉藍秋道歉的影片,炒作她是介入老闆家庭的“小三”。
網友開啟了瘋狂的人肉搜尋,僅憑一些蛛絲馬跡就對她進行道德審判。
葉藍秋的現實生活也受到了波及。
她去家政公司找保姆照顧自己,卻遭到群眾圍攻,而後又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不堪重負的葉藍秋,選擇了自殺。
可殺死她的,不是癌症,是輿論暴力。
[誤殺2]的導演戴墨,在映後訪談說過:
“對一個人妄下定義,就是一種誤殺。”
社會輿論,宣判了林日朗這個父親的社會性死亡。
但這還只是第一層。
對林日朗來說,社會輿論並沒有實質傷害到他,他的心早就死了。
死於兒子的心臟被搶走的那一刻。
他曾經為短時間內湊齊手術費拼盡全力。
變賣了房產在內的所有值錢的東西,找親戚、同事、朋友借錢借了個遍,為賺快錢去當摩的司機。
只可惜都不足以填補手術費巨大的空洞。
他好不容易燃起申請大病補貼的希望,得到的卻是工作人員冷冰冰的回覆:
“等四十個工作日稽核,下一個。”
移植手術在即,湊不夠錢,心臟就輪不到兒子了。
他鋌而走險,去借高利貸,“兩天還不上,全家都遭殃”。
這個後果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眼下讓兒子做上手術最緊要。
結果呢,揹著滿滿一袋子錢去找醫生了,卻被告知移植用的心臟沒了。
他拼命給醫生塞錢,可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搶走心臟的不是一般的別人,是“上面的人”。
不管他怎麼拉著醫生哭,告訴醫生他兒子有多可愛都沒用。
有職業良心的醫生也做不了主,醫生的職業生涯也攥在“上面的人”和“上面的上面的人”手裡。
如果說一場疾病的花費,可以在一夜之間讓普通家庭一無所有;
體制對個人具體處境的漠視,讓病患家庭失去了最後一層權利倚仗;
權力傾軋的不公,直接碾碎了底層群眾所能付出的全部努力。
這是最為致命的。
本屬於林日朗兒子的心臟,在飛機落地之前,就已經變相“送”給了手握特權的人。
這個人不抽象,具體得很。
他也是一個父親,一個兒子剛剛出了車禍的父親。
只不過這個父親的另一層身份,是市長龍丹。
龍丹知道自己做了錯事,知道欠別人孩子一條命,甚至願意還債。
但他就是要知錯犯錯,他說兒子從小沒有母親疼,自己欠兒子太多。
“我沒有選擇,只想讓他活命。”
他不算十足十的“壞人”,可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
同樣是“你不知道一個父親為孩子都能做出些什麼”,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林日朗的心死,不只因為兒子的心臟被搶走,更是因為他察覺到了真相——
心臟一旦被搶走,就再也不會還給他。
所以他蹲在大馬路邊,露出最絕望的表情,流出了決絕的一滴淚。
決絕,是因為林日朗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他看透了太多事情。
社會輿論的透明與虛偽,特權階層的醜惡與囂張。
所以乾脆讓社會輿論和特權階層對打,也許可以為他搏出一番天地。
比如,公開這權力傾軋的不公,引起社會輿論的共鳴與同情。
利用社會輿論給特權階層施壓,讓他們露出馬腳,“賜”他一死。
這樣,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心臟,留給兒子。
手術成功的機率不高,但他只有這條路可以走了。
他在社會輿論和特權階層面前都栽過,只剩一條命。
起碼這一次,他有處置自己生命的主動權。
而行事的關鍵,是讓所有人相信他會“殺人”。
這點他有信心,他的本職工作是編劇,最會編故事的。
遊戲開始了。
他故意寫了個以假亂真的持槍搶劫劇本,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給警察查證。
劇本事無鉅細地講述劫匪怎樣封鎖銀行,怎樣給警方製造輿論壓力。
故事的結尾,獸性大發的劫匪開槍打死了所有的人質。
他在劇本不起眼的地方,偷偷留了個意義不明的Plan B,算是遊戲建立者的驕傲。
做好這一切後,他照著劇本實施了醫院搶劫。
把醫生、院長這些關鍵人質留下,叫來電視臺記者直播採訪。
果然一個個逼出了利益鏈條各個層級的人物,衛生局局長、器官捐獻中心處長、市長秘書。
他看著這些人為了隱瞞事實真相的可笑嘴臉。
尤其是市長秘書,竟然送來了一個空箱子,還裝模作樣安排醫生做移植手術。
電影中最可怕的一幕,就是林日朗的兒子被推進手術室後,全體醫生停下手上動作低頭默哀。
這是提前透支孩子的死亡嗎?
還好,市長秘書騙不過林日朗,也沒能騙過社會輿論。
市長最終被揭發,劇本推進得很順利。
可是劇本和現實唯一的不同,是林日朗手中的那把槍。
槍是假的,沒有任何殺傷力,但成功騙過了警察。
林日朗被當作劫匪一槍擊斃,隨後,他的心臟如期轉移到了兒子體內。
遊戲勝利了,可一點都不“爽”,反而很悲傷。
電影中多次出現了螢火蟲的意象,是林日朗的象徵。
螢火蟲發出的光,在燈光下微弱到看不見。
只有在黑暗的地方,螢火蟲才能發光。
林日朗選擇了黑暗,他燃盡了自己的光,照亮了兒子的天空。
這是他沒有辦法的選擇。
從輿論的社會性死亡,到權力傾軋的心死,再到主動的求死,哪一次不是誤殺?
這個愛子如命的父親本不該死,可他還是死了,死於社會的多方絞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