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8000-9000萬的個體戶,去年一年就登出了310萬家。為何實體店會大量淘汰的呢?
所有人都認為是電商衝擊所致。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有3個:資本才是罪魁禍首。
1、網際網路巨頭與資本來襲
2、大品牌與大連鎖的衝擊
3、品牌聚合度在不斷加強
一
從2020年5大網際網路巨頭大戰社群團購時就能夠看出,網際網路巨頭與資本的狼子野心。
本應該向美國的馬斯克那樣,在科技領域大展宏圖的網際網路巨頭,為何去搶菜農及個體戶的飯碗呢?
搞科研、開發新技術、在科技領域創新,需要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週期長回報率低。這與網際網路巨頭背後的資本家們的理念背道而馳。
因此,網際網路巨頭在線上流量紅利消失後,以社群為中心,以下線作為入口,能夠快速地搶佔流量,最終掌握流量分配權與定價權。
為了達成目標巨頭們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打價格戰,拉攏便利店入夥,整合社群的寶媽成為團長。
這種打法其實跟打車軟體,共享單車等模式都如出一轍,靠的都是先讓利補貼,快速吸引C端消費者。
當平臺培養了大量忠實使用者後,就開始向C端加收服務費,減少團長的佣金,壓榨供應商。
在巨頭的衝擊下,個體戶、夫妻店就出現了大量倒閉的現象;而隨之而來的是失業危機,消費力下降等一系列的惡性迴圈。
二
即便沒有社群團購的衝擊,在未來10年能夠生存下來的實體商家,也只有連鎖型別的企業;而99%的個體戶都將面臨淘汰。何以見得呢?
如果你老家是農村的,春節回家的話你可以去縣城看看,現在無論是餐飲、服裝、化妝品、母嬰行業,幾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下沉到了四五線城市、甚至縣城裡。
這意味著什麼?市場在下沉,消費在升級,個體戶在淘汰。
由於四五線城市及縣城的人群的消費力提升了,他們也開始消費品牌、吃洋快餐、吃西餐。
但小的門店(個體戶)還是在靠賣貨賺差價,用90年代的思路在做生意,必然無法滿足人們新的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大的連鎖企業及知名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已經飽和了,想要拓展市場就要往下沉。
那麼這種連鎖類的巨頭,大品牌背後都是有資本掌握,他們有資金、有供應鏈優勢、有品牌溢價能力。
當四五線以及縣城入駐的品牌、大連鎖企業越多,就增加了供給量。但在需求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個體戶顯然是無法與巨頭們抗衡的。這也是大量個體戶登出的原因之一。
這種現象是從近5年開始出現,現在只是危機到一部分個體戶。但在未來5-10年,越來越多的個體戶會因市場下沉而倒閉。
三
去年310萬家個體戶登出,除了供給端的競爭,跟需求端的消費決定也有直接關係。
人們所有的消費都建立的信任背書上;而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信任背書的就是品牌。
所有消費者無論購買任何產品,都會以品牌作為消費決策的參考。
比如,購買火腿腸你能想到的只有一個品牌;提起空調你也只會想到一個品牌。
因為消費者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能記住的只有第一名,所以這就會導致品牌聚合度不斷加強。
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商品只會選擇第一名或者第二名,非知名品牌的生存空間在不斷壓縮。
因此,人們在購買內衣、電器、服裝都會選擇到最知名的品牌店去消費。
當然這種現象可能現在還不是特別明顯,但隨著共同富裕,中產階級人群越來越多,人們的消費力增加後,這種現象會更明顯。
反之,如果你是個體戶,沒有品牌、沒有供應鏈、沒有競爭力,很難適應未來的市場發展。
那麼作為個體戶、實體店老闆來說,該何去何從呢?必須要有最快的時間去轉型,用新的模式、思路重新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