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不慌不忙拿出“備胎”,從容應對。禁用美國公司的晶片?沒關係,華為有自己研發的晶片。谷歌在美國政府脅迫下,欲中斷與華為合作,沒關係,華為自主開發的“濛鴻”作業系統呼之欲出。華為能夠有如此預見性和前瞻性,能夠提前十幾年就開始著手“備胎”計劃,正是因為任正非的危機意識。放眼國內外的一些歷史悠久或者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往往在一兩個風險事件下,或者動盪的市場環境中,就被“打”得頭破血流、一蹶不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做好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組織的第三道防線,這第三條防線往往要做到事前。如果大的負面風險事件出現,第三道防線根本無力防範。實務中的內部審計大多是事後審計,內部審計如何真正起到風險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真的得深入思考。還有一個現實情況,就是內部審計在企業組織中的地位並不高,只不過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內部審計的地位與其實際發揮的作用是密切相關的。內部審計往往是目光向內,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企業組織自身經營管理中出現缺陷、問題,而沒有結合市場、行業等外部因素來分析和揭示問題的風險。作為企業組織的各級管理者,雖然不一定及時發現問題所在,但是卻對問題的現象有所瞭解,看不到現象背後的問題、風險。
1.內部審計要能夠發現看似正常經營行為背後的問題。一些看似正常的經營行為,有可能隱藏著違規問題或潛在的系統性風險。例如,被審計單位的招投標檔案都很齊全,但實際上是事後偽造的。又例如,被審計單位每年的業績都能達成計劃目標,但實際上是靠費用的過高投入拉動的,而費用經過違規會計處理使預算未出現超支。
2.內部審計要能夠把分散的問題關聯起來,發現系統性問題。如果分支機構都被發現存在相似的問題,內部審計需要彙總和關聯起來給予關注、分析。如果被審計單位每年都存在相似問題,審計整改也不力,內部審計就需要分析深層次的原因。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審計部門就要開展專項審計或調查,努力發現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
3.內部審計要能夠把發現問題放到市場、行業中進行比對。內部審計不僅要緊盯企業組織自身的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緊盯市場和行業的變化。例如,內部審計發現銷售方面的問題,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例如該銷售問題會不會對企業的市場地位產生影響?該銷售問題是企業自身的問題還是行業性的問題?該銷售問題是銷售部門迫於市場和行業的壓力造成的嗎?存在問題的銷售行為在同業中是如何處理的?等等。對於企業來說,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可能放在行業中是一個很不正常的問題。
4.內部審計要給老闆一些“聳人聽聞”的資訊。這裡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內部審計要引起老闆的重視,要學會把發現的問題提升到更高層次來進行揭示,不要讓老闆覺得內部審計僅僅是發現一些雞毛蒜皮的問題。二是內部審計的發現問題要有分量,要能挖掘到老闆沒有看到、想到的問題,並且該問題的整改將會對經營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三是內部審計要學會宣傳,要讓老闆知道事前發現的一些“小”問題比事後發現的“大”問題更有價值和意義,但是前提是事前發現的“小”問題是系統性的、結構性的,雖然短期不會產生損失,但今後發生風險損失的可能性很大。
內部審計要有危機意識,也要讓老闆樹立危機意識,不能讓老闆在業績好的時候產生盲目樂觀的心態,要時刻為老闆敲響風險的警鐘。
來源:審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