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人、以色列人士都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中國進入西亞事務。中國確實把這些國家納入了一帶一路的倡議範圍之中,這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經貿合作。法國學者顯然是沒看懂。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20日發表題為《中東:中國人來了!》的報道。法國政治學家多米尼克·莫伊西表示,他最近和沙特人、以色列人作了交流,發現這些人在等待中國進入中東事務,而且是迫不及待地。
在普通中國人的印象裡,對於中東一直感覺比較遙遠,除了知道那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一擲千金的軍火買家之外,似乎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中東地區確實和東亞的政治、文化和經濟聯絡比較少,反而是和歐洲、北非的聯絡比較多。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東跟我們沒有關係,實際上中東這個詞彙就是從歐洲中心論的角度出發,把中國劃分成了遠東,把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之類的地區劃分成了近東。那麼在遠東和近東之間的當然就被叫做中東了,所以僅僅是討論中東這個詞彙,就可以體現出歐洲中心論的意味。所以,我們在這裡還是用西亞這個詞彙。
西亞到歐洲很近,從兩河平原向東,進入東地中海,再向前航行一段距離,就進入了希臘領海,這裡是不折不扣的歐洲,整個距離也只有1500多公里,中間不存在什麼難以逾越的地理障礙。從兩河平原前往中國,哪怕是前往喀什地區,直線距離也達到2700多千米,而且有高聳的帕米爾高原阻隔。這就決定了西亞文明和東亞文明,只能透過漫長的絲綢之路來相互聯絡。西亞和歐洲的交流雖然多,但並不是和平的,雙方在絕大多數時候是兵戎相見。
西亞地區的文明在阿拉伯大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期間,多次進攻歐洲。奧斯曼土耳其的進攻還是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的直接原因。當然歐洲的政治勢力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在幾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的騎士團在西亞地區掠奪了無數的財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大航海時代以後,特別是工業化之後,歐洲逐步在科學技術和軍事力量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於是西亞人的災難就從此開始了,這裡先後淪為英法等多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石油資源的發現,也並沒有為這個地區帶來什麼幸福和安寧,反而是帶來了帝國主義者更加瘋狂地掠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亞地區的諸多國家和民族才找到了民族解放和自由的機會。
因此法國媒體才會承認,歐洲在西亞問題上是有原罪的。如果沒有美國,整個西方世界似乎已經很難對西亞進行實質性的干預了。當美國勢力一衰退,作為老牌殖民帝國的法國和英國,立刻就現出了紙老虎的原形。如今美國日漸式微,雖然美軍在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和巴林等地都還駐紮有軍隊,但是規模都很小,一旦發生大的動盪,美軍能不能呆得下去都是個很大的問題。在這樣的局面下,法國人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其他地方,看看誰會進來填補這塊空白。
那麼法國人自己為什麼不去呢?這顯然是因為實力不足。曾經作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的法國,如今連海軍艦隊的規模都保持不住,有限的外籍軍團在非洲都不夠用,哪裡有力量抽調出來去西亞地區呢?而且法國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在阿拉伯世界殖民的過程當中沒幹什麼好事兒,一身都是洗不掉的汙點。
按照法國媒體的分析,世界上還有力量抽出手來去填補西亞地區權力真空的,似乎只剩下中國了。然而中國不是法國,中國也是一個曾經為西方帝國主義殘酷殖民的國家,同樣也是殖民政策的受害者。受害者為什麼要加害另外一群受害者呢?中國和西方完全不同,沒有參與瓜分奧斯曼帝國遺產,沒有任何歷史上的負罪感。目前中國確實在擴大和西亞國家的交往深度,不斷大量購買波斯灣出產的石油,還把這些國家納入了一帶一路的倡議範圍之中,為伊拉克等國家提供基礎建設服務,這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國家和民族之間平等交往基礎上的經貿合作。因此阿拉伯世界期待著中國能夠更多地參與西亞事務,完全是出於對和平公正國際秩序的期待。